2025-09-08
2025年7月28日至8月1日,中央企业乡村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主办、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央企基金・乡村振兴带头人研修项目(第三期)在清华大学顺利完成。来自全国20个央企帮扶县的近100名乡村振兴一线实践者——包括小微企业负责人、合作社理事长、返乡创业青年等,通过为期一周的系统学习,完成了一场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赋能之旅。
学员合影
01
学员遴选:三级严选确保学员质量
为确保培训质量,项目构建“地方推荐+资质审核+面试评估”三级选拔体系,围绕报名学员所属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带农益农实效,以及学员个人的创业初心、团队领导力、综合素养等核心指标进行全面考察。最终从180余名申请者中优中选优,确定100名学员参与本次培训,为项目高质量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02
开班启程:多方聚力共赴振兴之约
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管理部执行总监李岩、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代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王雷出席开班式。
李岩在讲话中指出,本次项目是央企基金践行“产业投资+公益帮扶”双轮驱动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项目通过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清华大学合作,帮助学员拓宽视野、坚定信心,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增长注入动力。
开班式上,两位学员代表分别发言,均表示将倍加珍惜此次培训机会,努力将所学转化为实践动能,为家乡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开班现场
03
学习交流:思维课程体系赋能实践创新
项目精心设计“政策-技能-实践-文化”四维课程体系,实现多维度、立体化赋能:
政策学习维度:
通过“乡村振兴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宏观经济形势与热点分析”等课程,帮助学员熟悉相关政策,认清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技能提升维度:
聚焦农产品电商运营、财务风险管控、合作社项目申报、乡村品牌营销、农文商旅融合运营等实用内容,提升学员在企业管理与项目运营中的专业能力,针对性解决实际难题;
实践互动维度:
设置小组介绍、专题研讨、行动学习日志分享等环节,践行“带着目标来,带着行动计划走;带着问题来,带着解决方案走;带着经验来,带着别人经验走”的学习理念,加速知识向实践转化;
文化浸润维度:
开设“国学智慧与企业发展”、“清华历史与文化”及清华特色体育课等课程,让学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清华文化底蕴,拓宽文化视野。
多维度赋能
04
实战指导:投资人见面会助力思路拓展
为帮助学员善用金融工具,促进学员之间、学员与行业专家之间的深度交流,本期项目在学习方案中设计了投资人见面会活动。6位来自投资机构的高管及创业导师组成专家团,对前期报名筛选出的11位学员项目进行现场指导。
学员围绕公司背景目标、市场定位分析、核心技术 / 服务、商业模式、财务状况及团队情况等内容进行路演,涉及青稞深加工、山芋头种植等多个特色农业项目。投资人从市场定位、发展前景、经营管理等方面,以专业视角提供了宝贵建议,为学员梳理了更系统的创业思路和资源对接方向,助力项目更好地落地发展。
学员现场交流
05
圆满结业:满载收获,再启征程
8月1日,结业式在清华大学双清综合楼举行。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管理部执行总监李岩、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人才发展工作组助理主任王国锋、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郭钊出席结业式。
结业仪式现场
本次培训通过理论筑基、案例剖析与实训调研的三维赋能,不仅提升了学员的经营管理能力,更让来自不同领域的思维在交流中激荡出助力中小微企业破局发展的创新动能,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系统科学的战略思考和解决方案,达到了央企基金捐资设立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公益专项的初心和目的。
陕西西乡县的学员表示,本次培训既传授了“抬头看路”的战略思维,又教会了“低头拉车”的实操方法,从产业融合路径到数字经济赋能,每堂课都帮助大家跳出地域局限,学会用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甘肃甘谷县的学员则通过讲述学员间“传帮带”的故事,展现了培训过程中结下的深厚情谊与互助共进的团队精神。
未来央企基金将继续携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清华大学等多方力量,持续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体系,为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输送更多优秀带头人,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贡献央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