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9
8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马利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宋锐,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胡衡庐,国家民委副主任段毅君介绍“十四五”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23.51万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捐赠总额达564亿元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马利怀介绍,从2021年开始,受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就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为期五年的专项民主监督工作,这是第一次对具有流域性特点的国家重大战略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监督。
近五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重点围绕工业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等问题开展实地调研近500次。通过大数据分析、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采取点线面结合方式开展经常性监督,并结合助力公益诉讼志愿服务等方式,有效提升了专项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截至2024年年底,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围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意见建议近30份,向地方党委和政府反馈意见建议近2000条。
此外,“十四五”时期,中央统战部会同全国工商联立足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新形势新特点,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着力促进“两个健康”。“十四五”期间,全国共有23.51万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投资总额1.2万亿元,捐赠总额达564亿元,惠及16.19万个村,以实际行动展现责任与担当。
★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一老一小”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宋锐介绍,全国人大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检查21部法律实施情况,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88个工作报告,开展7次专题询问和33项专题调研,推动解决就业、社保、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民生关切问题。
宋锐介绍,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贯彻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依法行使职权,从法律上、制度上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立法工作方面,完善民生领域法律制度。如,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依法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社会救助法草案、医疗保障法草案、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等,这些都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人大推动立法,通过立法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在监督工作方面,进一步提升监督质效,推动解决一批实际问题。比如,听取审议关于反家庭暴力工作情况报告,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听取审议关于精神卫生工作情况报告,特别是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升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听取审议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推进托育服务等工作情况报告,开展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情况专题调研等,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一老一小”问题。持续监督生态环保、公共资金资产管理、执法司法等领域的突出问题,推动有关方面改进工作、完善制度,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等10个方面重点任务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胡衡庐介绍,五年来,全国政协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等共召开10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围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等召开10次专题协商会;围绕优化区域教育医疗资源配置、积极发展银发经济、强化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等召开57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和16次远程协商会。
自2021年起,全国政协围绕“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黑土地保护、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等10个方面重点任务,全国政协10个专门委员会分别聚焦一个主题,连续5年选择不同侧重点持续开展民主监督。比如,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分别聚焦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等小切口,从不同角度持续提出意见、批评和建议,有效助推决策和规划的实施。
★支持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推进
国家民委副主任段毅君介绍,国家民委多措并举助力民族地区更好地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2020年到2024年,五个自治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总和从60129亿元增加到83766亿元,年均增长5.6%,其中西藏和新疆的年均增速分别是6.1%和6.0%。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段毅君介绍,国家民委和全国工商联共同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主要目的就是动员和引导广大民营企业积极有序参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积极作用。
“十四五”期间,通过资金支持、产业引导、试点探索等多种方式,着力加快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有力有效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371亿元,支持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推进。
(来源:公益时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