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慈联参与举办2017丝绸之路国际慈善公益合作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

2017-06-06

6月4日,“2017丝绸之路国际慈善公益合作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西安隆重举行。该论坛是“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第21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的组成部分,旨在为实施“一带一路”共建战略搭建慈善公益组织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论坛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华慈善总会共同主办,陕西省民政厅、陕西省慈善协会、陕西广播电视台承办。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张社年,中国慈善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彭建梅,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助理陈砚秋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丝路沿线国家慈善公益组织,国内慈善公益界知名专家学者、各省级慈善会代表以及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腾讯基金会等国内近200家慈善公益组织代表和新闻媒体记者等近400人参加。

论坛上,国内外慈善公益领域的专家学者、慈善公益组织、爱心企业齐聚一堂,分享经验,扩大参与、凝聚共识,共商丝绸之路国际慈善公益合作与可持续发展大计、共建慈善公益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推动了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间组织在教育医疗、减贫开发、生态保护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张社年在致辞中指出,西安是古丝绸之路起点,古代丝绸之路商品贸易不仅是国际经济交流,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亚欧各国文化交流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这次由省政府牵头主办的中国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第21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首次增加国际慈善公益高峰论坛,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慈善事业的高度重视。

中国慈善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彭建梅在致辞中指出,“一带一路”伟大构想,为中国慈善走出国门、融入国际慈善格局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已经行动起来,推动中国慈善事业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慈善联合会倡议更多的慈善组织联合起来,积极行动,为构筑慈善“一带一路”做出贡献;倡议更多中资企业积极行动起来,在构筑“一带一路”商道的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善道的开创;倡议慈善组织、企业和政府部门跨界合作,共同开创“一带一路”国际慈善合作新局面。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助理陈砚秋介绍,成立于1994年的中华慈善总会,努力开拓慈善工作的服务领域,广泛开展了扶贫、救灾、安老、助孤、支教、助学、扶残、助医等方面的慈善项目,直接募集慈善款物共600多亿元,惠及数以千万计的困难群众。目前,中华慈善总会与港澳台和海外的许多慈善公益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本次高峰论坛由主论坛和分论坛组成,其中主论坛以“共建丝绸之路慈善公益共同体”为主题,分别由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理事长黄浩明、陕西省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李荣杰、国际计划亚洲区副地区主管海德·沃斯姆·雅各布(Haider Waseem Yaqub)、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王行最、国际美慈组织中国首席代表彭彬、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秘书长林碧玉、腾讯慈善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秘书长零慧作主旨演讲。

分论坛由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刘维隆、省民政厅副厅长戈养年、陕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骞军致辞。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副秘书长张雪雁、《慈善》杂志总编李玉林、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国庆、成都市慈善总会秘书长荣道清、深圳市慈善总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房涛、天朗控股集团董事长孙茵、华山论剑西凤酒品牌运营公司党委书记钟亚萍等作主题演讲。各省市慈善协(总)会负责人在分论坛进行了“慈善转型与创新”为主题的高端对话,互动交流。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理事长黄浩明倡导用民间力量助力“一带一路”发展,认为民心相通、公益先行可以为中国发展“一带一路”助力。他说,近10年来,中国有许多社会组织已经开始走出去,在国际人道主义救助方面实施项目。在许多国家,如中医等中国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是,国内的社会组织大多存在资金不足,相比国际上社会公益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差距较大。因此要解决政策支持问题,通过资金打通民间交往的渠道,建立人脉网络,最终实现民心相通。

陕西省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李荣杰重点报告了近几年陕西构建大慈善思维,创立大慈善格局,建立了物质救助与人文关爱并驾齐驱的现代慈善体系的创新成果。介绍陕西创新慈善文化传播途径、创新慈善募集手段、创新慈善项目、创新自身服务内容和方式,发展慈善实业的成果和经验。20年来,陕西省慈善协会共募集款物30多亿元,惠及贫困群众超过千万人次。

国际计划亚洲区副地区主管海德·沃斯姆·雅各布(Haider Waseem Yaqub)介绍,国际计划作为一家以儿童为中心的国际人道主义发展机构,在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善款,资助了130万名儿童,并在包括丝路沿线国家在内的45个发展中国家开展地区发展工作。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慈善公益组织之一。他指出,“一路一带”对于推动文化交融、促进和谐发展、加强中国社会组织的能力意义非凡。他表示将通过网络与在南亚地区合作联盟和东盟国家连接起来,进行合作推动发展。

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王行最报告,中国扶贫基金会成立28年来,其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截止去年,累计募集款物达248.6亿元,发放小额贷款66.5亿元,惠及贫困人口和灾区民众2900多万人次。中国扶贫基金会累计在国际救灾和发展援助方面投入款物1亿多元,平均每年达1000多万元。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大背景下,中国社会组织在与沿线国家合作开展民生项目,在各国重大灾难时开展紧急援助,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合作交流等方面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也为未来中国社会组织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借鉴。

国际美慈组织中国首席代表彭彬为大家分享了中国慈善公益机构与国际NGO组织在项目合作的模式和经验。彭彬盛赞中国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在世界减贫事业中的突出贡献,认为过去30年全球贫困人口减少的90%以上来都自中国。彭彬指出,目前全球15亿人口生活在受战争、冲突影响和极端脆弱缺乏治理的国家和地区;有6千万人因不同的原因流离失所。当今世界贫富差距加大等成为全球发展不和谐的音符或阻碍。美慈作为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全球人道主义和发展机构,自1979年成立以来,已经为114个国家提供了22亿美元的资助。美慈中国通过在华开展灾害救助和应急响应、农村扶贫和社区发展、青年赋能、社会创新和能力建设等项目,提供了高质量的人道主义救援和高质量的社区发展及城市融合工作。而这些也是美慈目前和中国合作伙伴在亚洲和非洲的探索和实践。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秘书长林碧玉为我们分享了如何用爱的力量、善的美德创建丝绸之路国际慈善公益共同体,具有特别的意义。

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刘维隆在分论坛致辞中指出,刚落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80多家社会组织宣布启动《中国社会组织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行动计划(2017-2020)》及丝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建设计划,慈善公益以其广泛的社会根基和民意基础,成为打破壁垒、扩大共识、撬动资源的“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力量。通过此次论坛的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可以在平等、合作、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指导下,明确合作方向,密切政策协调,对接发展战略;依托项目驱动,深化务实合作,以此次论坛为起点,携手迈向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的明天。

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戈养年在分论坛致辞中表示,陕西将积极培育发展具有行业示范和引领作用的慈善组织,加强与国外慈善公益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绿色主题规划实施惠及民生的项目,推动陕西社会组织“走出去”,与省内外、丝路沿线国家慈善公益组织搭建起交流合作平台,传递慈善公益的爱心和力量,构建丝绸之路慈善公益命运共同体。

陕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骞军在分论坛致辞中提出,广播电视作为传播速度最快、覆盖面最广的传播手段,应在慈善公益领域发挥作用。他倡导,要建立“一带一路”慈善公益联盟,传播慈善文化,推介民心相通慈善项目,助推慈善事业发展。

中华《慈善》杂志社总编李玉林向大家介绍了全国《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实施情况。他说,慈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证明,将慈善文化引入校园,不仅在培养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社会,浓厚了和谐社会的慈善氛围,使越来越多的人把慈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需求。

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国庆从构建“大慈善”格局的内涵出发,提出了如何通过转变慈善工作观念、畅通工作渠道、创新工作思路、增加工作能力实现慈善事业“大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