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热下的冷思考:基金会与钱到底有哪些千丝万缕的关系?

2017-08-25

今年以来,论坛连续在成都、武汉举办了城市峰会,探索社区基金会的无限可能及基金会在公益后发中的角色与价值,在北京也陆续举办了好几场围绕基金会发展的沙龙,聚焦法律政策、人才发展、互联网公益等话题,我们希望基金会行业成为有效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良好运转的重要力量。

在第三届99公益日将筹款顶上“风口浪尖”之际,我们特别开设专题,一起来严肃、冷静地谈谈“基金会和钱的那些关系”,解锁“钱”背后的秘密。

基金会天然就是和钱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正因为如此,钱是基金会永恒的话题:筹款、资助、保值增值、信息公开等等,无疑都是在讨论与钱有关的话题。如何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各种工作,为基金会筹集到越来越多的钱,这是所有基金会管理者早上一睁眼就需要思考和面临的问题。而筹集到的钱,怎么样最终实现有效、高效地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达到基金会的公益目的,这不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基金会自己的“魂”。

基金会不是公共慈善机构

对于基金会和钱的关系,有过很多探讨。一些人认为基金会不应该面向公众筹款,因为基金会本身不是公共慈善机构,其诞生是因为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对财富传承和有效利用的一种社会化自愿安排。所以其设立的前提是已经有一笔钱存在,然后运用现代理财的手段,使财富保值增值,并持续不断地从事公益性活动。也正因为如此,基金会应该考虑的不是怎么去面向公众筹款,而是对已有资金保值增值,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公益项目。

此前,我国的法规政策以是否可以面向公众筹款来对基金会进行分类,在某种意义上,因为将“募款”这一行为作为分类依据,存在一定的导向误差,会一开始就给大家植入一个概念,那就是基金会是应该募款的。不过《慈善法》已经将这一分类方法取消,不管实践中会如何,但至少从法律层面已经不再有相关的导向。

当前中国的现状是很多基金会都需要通过开展筹款活动来募集其运作发展的资金,而且因为对资源依赖比较大,逐渐的让筹款变成了部分基金会的刚需。所以因为此催生了很多研究和教大家如何去筹款的平台、机构或者项目,甚至还因此诞生了一个该领域的节日。然而,有一些基金会片面强调筹款,而忽略了实施公益项目这一“魂”的所在,以及与此相关的其它诸如内部治理、品牌建设、财务管理、公信力建设等等。筹款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需要机构的多方支持和驱动。详情点击??谈说公益:项目与筹款的逻辑循环

资助型基金会是趋势所向

在开展项目的问题上,一些人认为,基金会应该做“资助”,不应该直接去实施和执行项目,也就是说基金会的直接工作对象不应该是资金的最终受益人。(推荐阅读:贾西津:基金会就应该是给钱的,未来会更纯粹!)

这主要是基于历史和经验判断,具体执行、操作和服务并不是基金会的专长。事实上,在各国的管理实践中,也基本上采纳的是这样的一种观点。我国之前的管理实践并没有这方面的导向性,但《慈善法》实施之后,民政部发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九条规定,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登记的基金会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是“面向全国以资助慈善组织和其他组织为主要活动方式”,这中间传递的信息还是比较明显,不管其本意是什么,但基本可以视为是引导和鼓励基金会从事“资助”型的活动。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判断,行业的分工在不断细化,不同类型的组织都会逐渐只是专注自己的专长,做自己擅长的。当然,中国的实际情况比较复杂,目前的现状也是大量基金会都主要自己运作执行项目,而专注于资助的基金会并不多,不排除今后在分类管理实践中,采用其它的标准或者方法来将资助型和实操型进行区分。

在资助的方式上,我们也有一些讨论:资助谁?资助什么领域?资助项目还是运作经费?资助那种类型的项目?这些都是关于资助技术的探索。(推荐阅读:陶传进:基金会做资助,要滴灌不要漫灌)

但是一定要解决社会问题是所有资助最终都要达到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关于方法、技巧、手段是可以通过实践逐步总结并不断完善和提升的。

不可不谈的增值保值、税收、财务管理及公开透明

在讨论这两个基本问题的前提下,关于基金会与钱的关系,还涉及到增值保值问题、税收问题、财务管理问题、公开透明问题等。

基金会对资产的保值增值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这是财富传承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为了让财富持续发挥作用的保证,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在公益慈善领域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

中国的情况并不是很好,有相关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基金会普遍在保值增值方面都很保守,做得不够理想,有的甚至连“保值”都做不到。从法律政策层面有太多的制度限制或者障碍,从观念意识层面则是因为过于谨慎缺乏冒险精神,从实践操作层面面临的是创新的鼓励和尝试太少,可能还有公众理解误区的问题。当然,其实也有一些敢于“吃螃蟹”的基金会有非常有价值的“摸着石头过河”的行动,实践证明,过河之后是尝到了更加甜美的果实的。

在税收问题上确实需要国家和政府有一定的姿态,这些年做了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其原因还在于驱动力不够,分散发出的声音很多,但形不成力量,也因此引起不了足够的重视。另外就是提出的问题,需要强有力的数据和案例作为支撑,同时如果能有一定的解决方案或许会更好。我们面对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只有这样才可能带来一点点的变化和进步。

此外,基金会内部的财务管理以及信息公开等,都与钱有着密切的关系。搞好财务管理是基金会处理好与钱的关系的基础和保障,关于基金会的钱的管理,不能有丝毫差池,我们说基金会的钱是“装在玻璃口袋”里面的,看似说的是财务的信息公开,但要求的实际上是要做好财务管理,要经得起社会的监督。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是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之一,也不能忽视,是基金会的对外树立良好品牌、增强公信力的途径和方法。

当然,基金会与钱的关系远不止这些,在现代的商品化社会中,钱作为货币,所有的个体或组织都需要拥有并与之产生联系。基金会作为一支重要的解决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创新的力量,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每一个方面,都需要与钱发生关系,而又因为其钱来源和使用目的的特殊性,对钱的募集、使用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来源:公益时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