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年度工作报告 > 正文

中国慈善联合会2021年工作报告

2022-04-19

第一部分 2021年度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民政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服务国家大局、服务行业发展、服务群众急难愁盼,强化党建引领、优化内部治理,投入乡村振兴、助力疫情防控、参与政策制订,解决行业难题,弘扬慈善文化,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部分业务取得新的突破,获得了政府主管部门的信任、行业的认可、会员的支持。中国慈善联合会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一、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一)多次组织全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等文件,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工作积极性和专业能力明显提升。

(二)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组织党员开展经常性政治学习和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全年共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19次,主题党日活动13次,党课5次,坚持及时向全体员工传达主管部门的有关会议精神和领导讲话。

(三)制定《中慈联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将党史学习融入各项工作;成立读书班,组织党员和全体员工学习“四史”;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派员参加民政部直属机关团委组织开展的“薪火永相传”演讲比赛。2021年6月中慈联党支部被民政部部管社会组织综合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靳柳慧被同志评为优秀党员、组织委员赵楠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四)切实履行担当第一党建工作站站长单位责任,党支部组织、引导站内19家民政部主管的全国性社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建工作总要求,组织开展讲党课、参观、年终自评等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通过4年的认真培养、教育,争取积极分子名额,严格履行各项审核程序,2021年经民政部部管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研究批准,发展张晓青、孙彦博、杨濛3名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

二、规范内部治理,加强自身建设

(一)2021年12月17日,经理事会表决,同意刘福清同志辞去秘书长职务,选举胡小勇同志为秘书长,增补刘忠祥同志为副会长。

(二)开展“以评促建,全面加强内部治理专项行动”,提升内部治理和工作绩效水平;建立重大风险排查制度,排查各类风险隐患;按时召开常务理事会、理事会。

(三)2021年9月,民政部开展第四次“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评选表彰工作。经业务主管司提名,我会被民政部推荐参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经推荐审核、意见征求、社会公示等程序,我会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中慈联35家会员单位也获此殊荣。

(四)2021年12月,中慈联第一次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三、践行行业组织责任,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一)参与疫情防控和抗洪救灾

1.发布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倡议。2021年春节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多点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我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1月20日,发布《关于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议》,号召广大社会组织保持警惕,注重防护;积极配合,助力防控;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2.助力河北、黑龙江、吉林等地疫情防控。2021年初,河北、黑龙江、吉林疫情告急,我会迅速行动,号召、动员会员和其他社会力量为疫情防控提供支持。协调小米公司捐赠三省共150万只口罩;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捐赠河北10万只口罩;上海上室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捐赠河北和辽宁一线防疫工作人员发热围脖150套。副会长单位中天控股集团支援石家庄市黄庄公寓集中隔离点建设,六天即交付1008套集装箱房屋。

3.全力救援河南水灾。7月17日,河南汛情发生,在应急管理和民政部门的部署下,我会救灾委员会、郑州慈善总会、平顶山志愿者协会等共同设立“社会组织和志愿者7·20洪灾救援协调组”。登记报备社会组织、基金会救援队等525个,5014名救援人员携带救援车、冲锋舟、发电机等装备投入救灾一线,完成救援任务662次,转移群众9.8万余名。经协调,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爱德基金会、李书福公益基金会、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等会员和企业积极捐赠救援物资。

秘书处实时监测、记录、统计、核实捐赠信息超过600条,制作发布4期简报,获唐承沛副部长批示:“中慈联及时开展需求对接、救灾动员和联络服务,发挥了慈善组织枢纽作用,体现了责任和担当”;王爱文副部长批示:“信息很及时,很具体”。

4.驰援山西解决难题。10月上旬,山西省多地遭受洪灾,我会救灾委紧急赶赴介休、孝义、长治等地调研灾情,奔走协调、帮助受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东庄村的供水管道被洪水冲断,2天内完成村水管架设和接通,解决村里1100多人吃水难题。协调北京扬帆公益基金会为长治市上党区和平顺县共送去水泥150吨,修复损毁道路。

(二)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

1.开展“援藏援疆”行动。秘书处多次在常务理事会、理事会上进行动员,对接西藏、新疆自治区民政厅、地方慈善会摸查需求,号召会员和其它慈善力量全力参与。9月下旬,秘书处带领部分慈善组织赴西藏开展调研和项目对接,达成近千万元捐赠意向。协调长沙市慈善总会等8家慈善组织,确认“援疆”项目意向金额100万元,待疫情允许后落实项目。

2.送教下乡。9月中旬,我会联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启动“送教下乡”公益课堂线上培训。面向新疆、河南、贵州、江西等地的10个经济欠发达县的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乡村文旅从业人员和农牧民,讲授乡村振兴政策、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与民宿、畜牧禽种养等方面的90余门课程。截至11月底,52827人参加线上培训,465人接受线下培训。

3.推进生命绿茵项目。积极沟通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商都县、化德县等地实施生命绿荫少儿大病救助项目,配资500万元,救助当地大病儿童。

4.做好“乡村振兴领头雁培养计划”。培训有情怀、有能力的在乡、返乡青年,助力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项目第四期在线课程,共有甘肃、陕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的46891学员参训。

5.组织“送温暖”活动。连续四年在寒冬组织五次“送温暖”活动。为江西遂川、莲花、兴国等革命老区群众送去羽绒棉服、棉鞋、粮油、红包等爱心款物。9月,协调爱心企业聚美集团捐空气净化器、毛毯、速干毛巾等价值40万元物资给湖南、江西省部分福利院困难群众,解决生活急需。

(三)完成民政部委托事项

1. 服务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9月5日,民政部召开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这届慈善奖评审表彰受疫情影响自2019年底启动至表彰大会召开,为期20个月,秘书处承担了材料接收、数据整理、问题咨询、信息核实、会议组织、宣传视频制作、奖杯和证书物料准备、会务等大量支持性工作。

2.承办大型论坛、重要会议。受托承办 “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公益慈善与数字减贫论坛”,主办“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公益慈善发展与挑战应对论坛”,召开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等。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会议主持及演讲。工作团队提供方案撰写、会议组织、人员邀请、综合协调等会议支持。

3.筹建全国慈善组织参与“救急难”信息对接服务平台。按照唐部长指示,受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和慈善社工司委托,积极筹建全国慈善组织参与“救急难”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帮助解决低收入群体因病致贫返贫,减少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发生。快速成立工作专班,召开5次工作调度会,研究部署平台建设工作,对业务主管司推荐的10家基金会进行深入调研,协调启动资金,了解项目匹配信息、救助流程,收集各方意见建议。

4.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用3个月时间完成22家社会组织的现场评估服务和初评报告,包括撰写评估初评报告、参与修订评估指标、评估现场服务等。

5.慈善信托税收政策研究。8月召开课题讨论会,开展专家论证,完成初稿并编制《慈善行业股权捐赠及股权慈善信托发展情况报告》。

(四)参与政策制订,反映行业诉求

1.参与《慈善法》修法。2021年,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托我会开展慈善法修改工作意见建议征集和专家意见汇总梳理工作。我会向会员发送《慈善法》修改意见调查问卷,并汇总成行业意见;8月,对《慈善法》修法中8个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充分研讨论证,起草《慈善法(修订稿草案)-中慈联意见稿》;11月,梳理相关单位修法意见,经修改、完善,形成汇总材料向全国人大社建委提交《慈善法(修订稿草案)-专家意见稿》。

2.反映会员诉求,解决会员难题。一是针对33家社会组织未获得2020年度-2022年度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问题,秘书处迅速了解情况并向民政部慈善社工司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说明原因。三部委又发布《关于2020度-2021年度第二批公益性社会组织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名单的公告》,将第一批未进入名单的社会组织纳入。二是部分慈善组织2020年捐赠收入和支出数额因抗击疫情远高于常年水平,后期无法达到《慈善法》对年度慈善支出占比的要求。我会及时将情况反映到慈善社工司,并进行沟通。慈善社工司反馈将予以妥善解决。

(五)加强标准建设,开展行业研究

1.起草国家职业标准。经积极争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我会列为制定“劝募员”国家职业标准的承办单位,秘书处快速组建标准开发工作组,按国家职业标准制定规程,召开启动会、开展职业调查和预审稿起草工作。

2.发布团体标准。发布《企业慈善捐赠指引》、《慈善组织捐赠合同管理指南》、《社区慈善基金运行指南》、《慈善项目品牌建设指南》、《基金会换届工作规范》、《社会力量捐赠医疗机构儿童活动室运行指南》等六项团体标准。

3.撰写研究报告。一是编制发布《2020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报告》。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给予广泛报道。二是撰写《重庆慈善事业发展蓝皮书》、《苏州慈善事业发展报告》。三是开展城市慈善发展状况研究,采集、分析140多个地、县级城市相关数据,撰写《中国城市慈善事业发展报告》。

(六)搭建行业平台,深入跨界交流

一是参与主办第九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我会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广泛发动会员和慈善力量参展参会;精心布置“云展厅”,参与“云会议”,做好“云推介”等服务工作。二是联合东润公益基金会举办中国慈善文化论坛。三是联合北京“姚基金”公益基金会开展社会组织参与控烟行动座谈会。四是参加联合国第47届人权理事会,并就“与极端贫困与人权问题特别报告员互动对话”议题录制视频发言。五是通过联合国经社理事会2021高级别政治论坛向全球公布的书面申明,宣传我会会员在脱贫攻坚、抗击疫情中的作用与贡献,并提出发展前沿科技、加强全球团结、帮助困境人群等三项建议。

(七)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培训品牌

一是联合中华慈善总会在临沂开展“中华慈善论坛暨慈善公益高级人才首届研修班”培训。190人参训。二是举办“成都市慈善人才培训班”,70余名成都市各区县民政部门、慈善会和社会组织的相关人员参训。三是开展12期“善客沙龙”,培训1737人次。四是举办“慈善资产保值增值投资首期培训班”(上海);慈善信托培训(兰州);线上举办“解读大类资产配置的耶鲁模式”培训。五是开展竹林计划,项目第三、四期共资助62位青年学者

(八)传播慈善价值,弘扬慈善文化

一是开展“开年行善”活动。传播人数超过7543万人次,新浪微博专题的阅读量超过2.6亿次。二是编辑发布四期《“两会”慈善之声》,引起行业广泛关注、转发。三是宣传中华慈善奖获奖者和抗疫典型的事迹。通过《慈善之声》、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传播。四是联合新浪公益、“美团”公益和部分慈善组织开展中华慈善日系列宣传活动。其手机开屏广告,当日近600万人点击浏览。

四、问题与不足

2021年,我会秘书处遵照章程,积极进取,在很多业务取得突破,但依然还有一些不足,需要改善、加强。

(一)资金短缺。目前,秘书处还没有解决从业人员薪酬、五险一金和房租物业等刚性支出的资金来源问题,屡次出现占用限定性资金发工资现象,需要改正。

(二)专业人才不足。当前,我会专业人才基础还较为薄弱,积极进取和创新能力还需大力加强。


第二部分 2022年主要任务

202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民政部《“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要求,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党建与业务工作全面融合;以建设5A评估等级全国性社会组织为目标,强化自身能力建设;以打造行业跨界平台为重点,促进慈善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健立完善慈善行业标准为抓手,推动行业自律,维护会员权益;大力弘扬慈善文化,浸润社会慈善意识;以服务会员为己任,开展扶贫济困,慈行爱心行动;以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为平台,开展慈善行业国际交流。全面履行宗旨、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加快行业组织专业化、职业化能力提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继续加强党建工作

党支部按照部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关于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第一党建工作站站长单位责任,突出思想政治引领,旗帜鲜明地把讲政治贯穿于社会组织工作的各环节、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自觉扛起使命担当,推动“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传党恩”,在行业领域内走深走远。积极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作出贡献。深化巩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加强职工思想教育,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主题党日活动,做好工会送温暖工作,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全面融合,结合重要节日和国家重大活动策划、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宣传教育活动,及时上报党建工作信息,提升党建工作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二、引导行业资源,服务国家战略

进一步发挥中慈联联合性、枢纽型行业组织的作用,拓展培育孵化、联系服务、资源支撑、沟通反映、人才聚集功能,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配合民政部做好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服务工作,联合承办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公益慈善发展分论坛,举办中国慈善文化论坛、中国慈善年会,促进慈善城市建设。

搭建会员发展交流平台,动员、引导、鼓励、支持慈善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慈善行动,参与乡村振兴及援藏援疆、对口帮扶等工作,参与养老、育幼、助残等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址。及时做好信息统计,发布社会组织与慈善力量参与救灾及捐赠数据和信息;继续推进社会组织参与“救急难”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援藏援疆”行动项目,继续开展“送课下乡”;承担民政部慈善社工司委托的部管慈善组织年报年检辅助性工作;研究报道《回眸2022年中国慈善行业十大事件》;开展“2022开年行善”活动,策划“2023开年行善”。完成中国慈善联合会官网的升级改版工作。

三、弘扬慈善文化,建好传播平台

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互联网等媒体,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运行好中慈联网站,维护好中慈联微博、微信公众号;建立稳固的中央媒体和专业媒体资源网络,宣传慈善行业政策法规,开展团体标准的宣传普及,介绍会员慈善活动,开展慈善品牌创建和传播,共享行业资讯和动态。全国两会期间,及时汇集慈善信息,发布《两会慈善之声》;办好每月一期的《中慈联慈善之声》;开展95中华慈善日宣传。完善中慈联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新闻发布制度,在重大问题上主动发声。

四、参与政策制定,促进行业自律

大力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筹建慈善社工标委会、慈善分技术委员会,开展1-2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研制;编写劝募员国家技能职业标准教材、题库;出台不少于3项中慈联团体标准;代表行业继续参加《慈善法》修法工作,编撰《慈善行业法律制度政策汇编》,制定完善秘书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配合监事会,开展社会组织内部自律监督情况调查,发布《中国慈善监事工作调研报告》;研讨慈善行业的职业伦理,编辑《中国慈善行业职业手册》;探索建立中慈联的投诉举报制度;

五、加强会员管理,提升服务能力

制订中慈联会员发展战略,支持和引导会员参与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开展差异化会员管理和服务制度,制定会员服务标准,积极稳步发展会员,建立会员发展与退出机制,完善会费标准,加强会费收缴。开展会员互访、会员调查,促进行业交流。通过咨询服务、资源对接、活动交流、维护权益、反映诉求、解决难题、提供培训、宣传推广等多种服务方式,加强会员联系,调动会员积极性,增加会员粘性。加快会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成中国慈善联合会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初步建成我会内部和会员之间数据信息化展示系统。

六、开展行业研究,推动成果转化

加大对中国特色慈善理论体系,及慈善税收政策的研究,做好民政部有关司(局)委托课题研究项目,加强数据统计,提升研究产品的专业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发布相关专题报告。研究发布《2021年中国慈善捐赠报告》、《2021年度互联网募捐与捐赠情况报告》、《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分类研究报告》、《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情况研究报告》、《中国城市慈善发展报告》、《2021中国品牌创新报告》等,做好地方民政部门、慈善组织委托的区域慈善发展报告研究。开展行业研究课题征集,加大对家族慈善、互联网慈善、社区慈善的研究,开展学术交流探讨,发布相关成果。

七、开展项目培训,加强人才培养

2022年,继续做好“竹林计划”项目,举办不少于12场线上“善客沙龙”培训,5场慈善资产保值增值投资专项培训;开展团体标准的培训和试点等。在广州、南通开展“中国慈善联合会人才培养”;在重庆、深圳讲授99公益日策略,对成都、南京当地慈善组织进行培训;出版《慈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实务指南》。

八、加强公益慈善领域的国际交流

与相关机构开展慈善国际交流、合作,协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公益慈善分论坛;根据国家公共外交需要,适时开展对外援助活动;为会员和社会组织申请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提供咨询和培训等服务。

九、完善内部治理,提升专业能力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部门职责,开展工作任务目标清单管理,试行绩效考核,突出底线思维,增强风险自控能力,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加强部门沟通合作,形成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响应迅速、执行有力、衔接紧密的工作局面。保人员就业,增加工作经费收入。依据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工作成本,合理调整会费标准,争取副会长单位对工作经费的支持,高质量完成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开拓行业和会员服务性的创收工作。

十、管理分支机构,发挥专业委员会作用

秘书处支持社会救助、乡村振兴、救灾、慈善信托、学术五个专业委员会继续开展“生命绿茵少儿大病救助”和 “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项目;组织做好重大灾害响应,建立救援协调平台和款物捐赠协调机制,整合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救灾,并做好灾害信息、社会捐赠、志愿服务等信息统计;编制发布《2021年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举办慈善信托推广基地(郑州)成立仪式;开展地方慈善信托、社会力量救灾能力建设相关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