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动态 > 正文

在长三角一体化慈善发展中努力走在前列

2022-10-13

 

在长三角一体化慈善发展中努力走在前列

 

苏州市慈善总会  徐国强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也是慈善事业发展最快最好的区域之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因此,长三角区域的慈善事业也要实现一体化发展。要在发展规划、体制机制、慈善项目、公益文化、跨界融合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加强紧密合作,不断改革创新,共建共融共享,推进一体化,实现高质量。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因此,在长三角一体化慈善发展中应当努力走在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消除了“绝对贫困”,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吃、穿不愁,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没有国家和省定标准的贫困户,人民群众生活整体上达到了全面小康水平。但是,由于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低收入阶层,存在相对困难的特殊群体。据统计,目前苏州有低保和低保边缘困难户3.1万人,持证残疾人13.6万,“失独家庭”5600多户, 困境儿童4200多名,精神病人约5万人,还有数万个患上癌症等重病的困难群众,等等。这些低收入家庭、特殊群体、困难群众,就是慈善服务的主要对象,慈善救助的主要受助者。结合苏州实际情况,怎样做好慈善扶贫帮困工作呢?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慈善,不仅仅是募捐,更重要的是找准找好项目;慈善,不仅仅是解决温饱,满足困难群众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更要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近两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工作的重要指示,动员社会力量,汇聚爱心资源,开展精准救助,帮特困、扶贫弱、救急难、补短板,为全面小康做出了积极贡献。市慈善总会(基金会)捐赠收入为:2017年3523万元;2018年3847万元;2019年上半年2709万元。合计10079万元。此外,近两年还募集了创始资金2000万元。市慈善总会(基金会)慈善活动支出为:2017年1180万元;2018年2728万元;2019年上半年1689万元。预计全年捐赠收入约5500万元,预计全年慈善活动支出近4000万元。苏州市最大的慈善项目是为低保困难的癌症患者提供免费的抗癌药品和服务。2017、2018两年共发放药品价值9.49亿元,在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全国、全省表彰的慈善先进中,我市的集体和个人获奖数均名列前茅。崔根良同志、通鼎集团双双荣获“中华慈善奖”。高德康同志被聘请为中华慈善总会荣誉副会长。沈小平同志当选为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在第五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排名中,苏州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五位。上述指标、排名以及社会影响,彰显了“文明苏州、德善之城”的良好形象。

总结过去,苏州慈善工作最重要的做法是什么?展望未来,进一步发展苏州慈善事业的关键在哪里?集中到一点,就是努力做到三个结合:注重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项目导向和资金导向相结合、效果导向和价值导向相结合。

一是注重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

这几年苏州慈善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最根本的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市民政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慈善事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对慈善工作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这不仅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成功经验,更是今后实践应当秉持的重要方法。

马克思曾说:“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毛主席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习近平强调:“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讨论,反复思考,在肯定苏州慈善事业发展取得不少成绩的同时,排问题、找差距,主要是:从《慈善法》规定慈善公益活动包括五个方面十六个内容看,我市慈善开展的领域还不广,教、科、文、卫、体事业,优抚,突发事件救助,环保生态等项目很少。从救助对象的需求看,不仅要解决衣食无忧,重点要帮助解决医疗、孩子上学等问题,更要促进他们自立自强、融入社会、实现自身健康全面发展,真正过上向往的美好生活。再从苏州慈善努力走在长三角城市前列的目标来看,对照高质量发展、第一流水平的要求,差距不小。如:慈善资金募集、项目设计等规模比较小,也不够精准精细;慈善工作与人民团体、社会组织、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不够紧密,合力不强;慈善与志愿服务的结合、有钱出钱与有力出力的结合还不够好;慈善运用信息化程度比较滞后;慈善的新闻报道、舆论宣传还比较薄弱,等等。先进城市、兄弟城市的慈善工作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

为了克服存在的问题,努力实现奋斗的目标,我们提出了坚持“以政治为先、扶贫为主、法治为本、文化为魂、创新为要、组织为基”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帮特困、扶贫弱、助急难、补短板”的工作重点,每年开展一系列慈善精准救助项目。只有始终坚持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不断提出阶段性的奋斗目标和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获得扶贫济困的实效,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文明,为苏州高质量发展发挥慈善公益事业应有的作用。

2018年,我们共实施慈善项目30余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比如:我们调研发现,苏州市残疾人中有2万多名特困重度残疾人。姑苏区低保重度残疾家庭有200余户,这些家庭大多卫生条件比较差,缺少无障碍设施。2018年,我们联合市残联共同开展了“特困重度残疾人家庭亮居工程”项目,先在姑苏区进行试点探索,预计每户所需改造经费3万元,我们根据改造对象的残疾类别、等级、障碍程度以及家庭实际,制定“一户一策”个性化改造方案。去年,已完成130户低保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消除水电气等安全隐患,有效改善了这些家庭的生活条件。这一“助残”项目今年在全市全面推开和深化。

全市约有5万名环卫工人,他们大多是下岗工人、失地农民和外来农民工,由于其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其中有4万人没有进行过免费的正常体检。2018年,我们慈善组织、公益基金会、明基医院和城管部门联合开展了“环卫工人免费体检”项目试点,投入资金240余万元,已为3000余名环卫工人免费体检,并对发现问题者及时治疗,还将医疗、心理、志愿服务等相结合。2018年,建设银行苏州分行热情关注、大力支持,在208家营业网点设立了“劳动者港湾”服务站,为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服务,使他们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饭凉能加热,没电能充电,受到了环卫工人的欢迎。截止今年6月底,已累计服务超31.4万人次。这个项目试点一年,效果很好。今年各县(市)区已经全面实施。

二是注重项目导向和资金导向相结合

做慈善,既要有项目也要有资金,两者缺一不可。过去我们主要任务是筹集资金,精准精细还不够。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发展苏州慈善,最缺的不是钱,最缺的是制度化的慈善供求精准对接。正如习总书记说的“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做慈善,要从具体事情抓起、具体项目落实。看准了,就要以钉钉子精神反复抓。我们接受捐赠时,就要讨论资金的用途;调研项目时,就要筹划资金募集。实施项目和募集资金相辅相成才能开拓慈善新路。由于我们推出了一系列优质项目,因此吸引了来自美国华人的捐款,我们推出的“环卫工人健康关爱行”项目有来自台湾同胞的爱心捐赠,“特困重度残疾人家庭亮居工程”项目有来自爱心企业的慷慨解囊。两年来,全市民营企业和市属国资系统的捐赠快速增长,重点投向了教育、医疗、助残、养老等项目,以及帮助对口帮扶地区开展慈善扶贫。

我市开展的“校园废纸置换厕纸”项目社会反响良好。我们调查发现,中小学校环境卫生整体良好,但是校园厕所没有配备厕纸。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厕所革命”号召,前年在昆山市率先试点开展“校园废纸置换厕纸项目”,共有70所中小学厕所配备了厕纸。去年在姑苏区开展该项目,43所小学554间厕所已安装好厕纸盒,学生们用上了厕纸。通过这种方式,将慈善与环保、教育有机结合,提升了校园的公共卫生水平和文明程度。该项目获得了第四届“江苏慈善奖”。设计了一个好的项目,资金又如何筹集呢?以项目带动募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慈善组织。我们设立了“废纸置换厕纸”专项冠名基金,市县慈善总会注入资金,再适当组织有关企业捐赠。二是通过社会公益组织提供服务。昆山昱庭公益基金会定期到学校回收废纸供应厕纸,为学校提供项目运营指导。三是学校回收废旧纸张,变现后,补充厕纸经费。今年,我们已经在全市中小学展开这一优秀项目。同时,我们正在争取纸张生产企业捐资参与。几个方面协调配合,共同发力,就能解决经费问题。

以“看见吴中”公益项目为例。2017年8月,吴中集团发起成立“看见吴中”公益基金会,员工爱心捐赠达778万余元。截止2018年底,“看见吴中”公益基金会联合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完成了135例低收入困难群众角膜移植手术。今年上半年低收入贫困患者角膜移植手术完成了49例。所有手术效果很好,治愈率百分之百,让角膜盲症患者重见了光明。同时,还成立了“看见吴中”慈善志愿服务队,目前,已有180名志愿者,分别为患者提供术前术后服务。这个项目还在继续巩固提升。理想眼科医院准备对其他常见困难人群眼科疾病推行联合救助的方案。

三是注重效果导向和价值导向相结合

效果导向,就要注重实际效果,解决突出问题;就要扶真贫、真扶贫,见实效、见长效。这就需要我们慈善总会发挥“领头羊”作用,与社会组织、相关单位紧密结合来提升慈善活动、慈善项目的效果。2018年,我们与中华慈善总会、省慈善总会以及县区慈善总会加强了合作。开展的“慈爱特困户”春节送温暖活动,为560多户困难家庭和5家养老机构发放春节慰问金300余万元。开展的“助学圆梦”项目,累计发放助学款283.06万元,资助了1041名贫困学生。开展的贫困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救助项目,救助贫困家庭重大疾病儿童68名,发放医疗救助金62.33万元。开展的“慈善病床”项目支出15.5万元,为低保、低保边缘家庭中的精神障碍人士提供医疗援助。由波司登集团和三级慈善总会联合出资1100万元,开展贵州省思南县长坝中心小学改造扩建项目,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我们联合苏大附一院开展的慈善药品援助项目,服务困难癌症患者1.86万人次。去年5月,常熟建立了首个县级市慈善药品发药点。今年,我们还将联合苏大附一院执行“处方电子化、发药信息化、物流规范化、销毁标准化、领药预约化和服务全程化”的“六化”服务。去年以来,我们和东吴证券、苏州银行、国发集团、建设银行、市残联、市妇联、市总工会、市民卡公司等单位深化合作。开展的贫困“两癌”妇女救助项目,和妇联共同出资62.2万元,救助122名贫困家庭妇女。开展的“关爱重病困难劳模”项目,和苏州市总工会共同出资15.9万元,帮扶了51位重病困难劳模。开展的“善动苏城”草根公益组织助力项目,出资160万元与社会组织进行公益项目合作,发挥资源募集优势,构建立体帮扶模式,实行互补共赢。2018年,我们委托苏州信托公司,建立了三单慈善信托。今年4月,致公党市委组织捐款,注资180万元建立了“苏州致公慈善信托”。7月9日,相城区慈善基金会委托苏州信托公司成立了一单资金规模达6000万元的慈善信托,近日完成备案。目前苏州慈善信托总规模达6679.6万元,在全省名列前茅,今年将扩大提高。与苏州建设银行进一步合作,推出“善行龙卡”“至善行”及慈善理财项目,让客户在理财收益中自愿参与捐赠,让更多人走进慈善。携手苏州市民卡公司发起“情系环卫工 冬日送温暖”活动,呼吁市民在购买休闲年卡时自愿捐献2元,所得善款为环卫工人送上“暖冬礼包”,今年已募集善款30万元。两年来,与主流媒体和大学开始了多元合作,舆论宣传和慈善文化建设形成了新的格局。内心充满真善美,社会呈现正能量。慈善,不是法定责任,也不是必尽义务。慈善募捐,不能摊派,不能强迫。人们投身慈善公益事业,是发自内心自愿,积极主动参与。这就需要依靠宣传来进行舆论引导,增强社会慈善意识。2018年,总会着力围绕慈善特色亮点工作、重大慈善活动、慈善品牌项目等内容,与媒体联动,开展慈善宣传,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与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合作,推出每月一期的慈善专版,改版每季一期的《苏州慈善》内刊。与苏州广电总台合作,开设每月一期的《慈善苏州》电视专栏,成功举办首届新年慈善晚会,开展新媒体宣传,拍摄慈善宣传片。与《光明日报》《新华日报》合作,开展苏州慈善的对外宣传。与市司法局合作,在法制文化主题公园宣传《慈善法》。在地铁站内站外、公交车移动电视、有线电视开机屏、户外显示屏上播放慈善宣传标语。设立了苏州慈善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我市近年来慈善事业发展成果,让社会公众了解慈善、参与慈善,推动苏州慈善事业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开展。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慈善事业的发展,习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对慈善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02年8月,他在福建省慈善总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说:“要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同时,普及慈善意识,传播慈善文化,弘扬优良传统美德,通过广泛开展慈善活动,聚集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推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提高。”这段话把慈善与文化、传统、道德建设、社会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思想的深度和精神的高度。2006年12月,他在浙江省慈善大会上指出:“慈善是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标志,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体现,慈善事业是一项全民的事业,要广泛普及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宣传慈善典型,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这段话强调了慈善在社会文明中的地位,强调了全民事业的定位。2007年1月,《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了他的政治短评《在慈善中积累道德》,他说:“无论是对人还是组织,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不管在什么条件下,不管做了多少,只要关心、支持慈善事业,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就开始了道德积累。这种道德积累,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及公众形象,而且也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平、福利与和谐,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慈善是道德积累,这一生动概括说清楚了慈善对于个人、组织、社会的重要意义。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2015减贫与发展论坛发表的主旨演讲时说:“‘仁义忠信,乐善不倦’。中国人民历来重友谊、负责任、讲信义,中华文化历来具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这段话提示我们,在慈善事业中要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指出:“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把钱花在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针对性帮扶上。”这句话非常有指导性。我们做慈善工作一定要在精确定位、精到设计、精准救助、精心运作、精诚服务、精致管理上下功夫。2016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联组会讨论时,他要求:“广大民营企业要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致富思源,义利兼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这就号召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把参与光彩事业、公益慈善事业,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这段话把财富和爱心、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讲述得非常清楚。2019年4月,习近平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要求:“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这对我们提高慈善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非常具有针对性、指导性。2019年6月,他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发表题为《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创繁荣美好世界》的致辞中说:“支持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这要求我们把慈善工作和志愿服务更好地结合。2017年10月,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坚持精准扶贫”,“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激励人们向上向善”,等等。十九大报告对慈善事业有十分明确的要求,我们务必下功夫认真贯彻落实。

一项项举措、一件件善行、一串串数字、一个个故事,见证了温暖困难群众的“慈善温度”和苏州城市的文明高度。慈善项目、慈善活动、慈善捐赠、慈善服务,不只是简单的数字演进,更重要的是实现社会效果、体现社会价值。校园废纸置换厕纸项目,不仅让学生用上了厕纸,还向他们宣传了慈善和环保的理念,让他们从小就懂得文明如厕、讲究卫生、垃圾分类、爱惜资源。特困重度残疾人家庭亮居工程项目,帮助多年想改变却无力改变的残疾人家庭,改善家居环境和安全,让幸福照亮了他们的美好生活。为环卫工人免费体检项目,让“城市美容师”得到及时体检,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增强了他们的健康意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社会形象。新年春节的慈善走访慰问,洋溢着帮扶困难特殊群体的深情厚谊,体现了社会的温暖温馨。每年四、五亿元的抗癌药品,给特困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增添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贫困群众角膜移植手术近两年完成184例,其中苏州贫困患者仅19例。这些高原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患者还有少数民族同胞手术圆满成功,他们重新看见了祖国和亲人,看见了光明和希望。每个县市区普遍开展的结对帮扶项目,为困难地区、困难群众助学、助老、助残等,体现了苏州人民的大爱情怀,更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冠名基金、慈善信托、慈善+金融等做法反映了苏州慈善力量的不断壮大、慈善工作的创新发展。上半年,82岁的钱七虎院士把个人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奖800万元捐赠给昆山市慈善总会。89的离休老干部冯浩鹏夫妇捐赠16万元建立助学爱心基金。7月8日,一位89岁的退休工人前来捐赠2万元,但不愿告知他的姓名……老党员、老干部、老科学家、老工人,耄耋之年,依然一腔热血,初心不改。多么感人的事例、多么崇高的精神。价值观不是空洞的命题,而要重实际、重实践。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我们的价值观。在慈善公益活动中,一个个人物、一个个细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理深刻地向我们娓娓道来,让我们深受教育。

“慈善融合”,是我们提倡的一个创新理念和重点方法。我们比较注重联合各类慈善公益组织,统筹运用各方面慈善资源,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满足受助对象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慈善帮扶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今年,我们在巩固提升传统优秀项目的同时,开拓一些新的项目。联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关爱困难退役军人”项目,帮扶因病致贫的退役军人。与市扶贫办合作,实施精准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改造公共设施,改善生活环境。与市卫健委合作,对“困难失独家庭”进行帮扶。将与保险公司合作,探索设立一系列项目,为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众专门安排补充商业医疗保险,为慈善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捐献遗体、器官、组织、骨髓等提供医疗保险。联合苏州弘化社慈善基金会,出资180万元,开展太湖鱼苗放流活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与市卫健委、市教育局等合作,在高等学校、医院等设立慈善志愿服务组织,建立慈善基金,把慈善公益与志愿服务更好地结合。与市志愿者总会合作,设立慈善分会。升级改版“苏州慈善网”平台,与微信公众号无缝对接,建成具有网络募捐、信息传播和公益活动于一体的新媒体平台,今年4月1日已正式上线。将与市网信办紧密合作,开展好网上舆论宣传、网络慈善活动,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把党交付的工作当做一项事业去追求,而不是当做一个职业、一个饭碗”。我们一定要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把“对党忠诚,积极工作”落实到慈善这项全民的事业中。

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积极发挥慈善事业在改善民生特别是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推动苏州慈善走在长三角城市前列,为苏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