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动态 > 领导讲话 > 正文

丘仲辉:第三次分配需社会协同,营造更多沟通氛围

2021-12-24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此背景下,基于道德力量作用的收入再分配,即第三次分配被社会热议,公益的力量也越来越被重视。

今年,公益故事持续上演,公益事业百花齐放:助力新冠疫情防控、捐款捐物共抗洪灾、走进田野赋能乡村振兴……在人人都能参与公益的今天,公益不只是个人的态度,更是众人的行动,还应是这些力量的联结。共益未来,如何汇聚这些善的力量,共建慈善事业?


议题:如今社会很重视第三次分配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您认为第三次分配有哪些社会功能?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爱德基金会、广州市爱德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丘仲辉

现任爱德基金会理事长,并兼任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国际救灾联盟董事、江苏省政府参事等。投身公益慈善事业30年,长期致力于农村综合扶贫与发展、城市社区治理与社会服务、社会组织管理和培育、社会组织国际化以及社会企业等领域的实践与探索,曾获“中华慈善奖”“中国十大社工人物”“影响中国公益100人”“年度十大公益人物”等荣誉和称号。

第三次分配需社会协同,营造更多沟通氛围

第三次分配体量虽小,但意义重大,是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和过程中的一种制度安排,对促进社会和谐、缩小贫富差距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巩固改革开放成果的一条必由之路。

初次分配由市场机制调节,强调效率效益;再分配强调公平公正,通过政府政策和税收调节,带有强制性;第三次分配则主要基于公民自愿。第三次分配实际上是一个再调节、再平衡的过程,要遵循公序良俗和社会道德,营造互帮互助的慈善氛围,大力开展各类公益慈善活动,满足社会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何推动第三分配?首先,在社会组织参与第三次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社会组织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机动灵活、船小好掉头的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协助政府发挥好社会组织自身作用,充分释放社会活力。同时,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先行先试,实践探索满足社会需要的方法和措施,成功后再进行社会倡导。万一试错可及时掉头,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同样可以供政府参考。

其次,第三次分配是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不同市场主体在充分沟通协作的基础上,通过自愿捐赠等方式实现的。这需要营造更多的沟通氛围,创造更大的沟通空间,打通各类沟通渠道,在充分实现沟通和自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再调节、再平衡作用。

最后,第三次分配应该强调是建立在自愿、自主和志愿的基础之上。为什么特别强调志愿?因为志愿意味着企业家和社会公众怀着价值观和使命感,自发自愿地参与其中,投身公益,以追求更高水平的道德价值,得到更丰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作为社会组织,则更应该强调自律和诚信,让企业伙伴和社会公众愿意给予更多信任和支持,从而使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开、透明、合理。

第三次分配带来的财富流动、共享,影响了困难群体的发展需求。比如,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第三次分配之下,解决老年群体的困难被更多人重视。

不同地域、不同年龄阶段和文化水平的老年群体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城市社区的“空巢独居”“失能失智”老人数量基数很大,服务需求非常多样化。

相比城市而言,农村的养老问题更为突出,因为农村养老主要靠家庭,而因青年人口的大范围流动出现的“留守老人”问题,是在共同富裕背景下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的突出短板。

城市养老服务供给相对比较充足,而农村地区受经济条件影响市场供给不足,服务成本高。爱德服务的老人以中低收入老人为主,对这部分老人我们在城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及社会捐赠开展了多样化服务,比如“爸妈食堂”助餐服务。目前我们把这项服务也拓展到了农村地区,这既是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延伸,也是对农村社区养老问题的探索。

但在农村开展服务最大的困难在于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分散、供餐成本高。部分困境老年人支付能力弱,倍受疾病、失能困扰,只要能提供一顿热饭,就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然而,不少地方都卡在了“成本”的关卡上。未来,期待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助老公益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