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7年专题 > 竹林计划 > 往期回顾 > 正文

中慈联+敦和启动150万资助计划 专访中慈联刘副秘书长

2017-10-20

埋头做慈善研究的亲们,利好来了!

5月4日下午,中国慈善联合会与敦和基金会发布“竹林计划”,拟用150万资助青年学者进行公益慈善领域的理论研究。

在青年节当天抛出资助青年学者的计划,十分应景。

敦和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说:“希望竹林计划能够培养一批心无杂念、甘于孤寂的慈善研究学者。”

据了解,此项目由敦和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中国慈善联合会负责具体执行。

“公益资本论”专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秘书长刘佑平,他说,这个项目希望能培养出一批“用民间自己的资本,母乳滋养出来的学者”。

公益资本论:“竹林计划”打算投多少钱,有怎样的规划?

刘佑平:这个项目的年度预算是150万,比较小的规模。主要包括研究成果奖励计划、研究项目资助计划、研究成果出版资助计划、国际会议支持计划四部分。前两部分的资助额度分别是12万、80万。后两部分将于明年上半年启动,具体资助额还没有定下来。

我们希望能持续去做,坚持个十年八载。现在先试水,做出具体效果再看。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开始了,我想就会一直做下去。

公益资本论:目前,国内公益界有各种不同流派,你们偏向于资助怎样的项目?

刘佑平:我们整体持开放的态度,包括理论体系的构建、具体的实务研究,行业标准的观察,都不限制。在数量上,我们偏重公益文化,公益文化研究类资助比例不低于30%。

公益资本论:为什么想到做这个项目?

刘佑平:中国慈善行业是时候做这个事情了。今年是个关键年,政府出台了慈善法,境外NGO境内活动管理法也出来了。这个行业可能会有一个加速发展的过程,必然离不开理论、学术的支持。

目前,我们很多慈善课题是由境外机构资助研究的,还有政府、科研单位也在支持。但是,行业本身对慈善理论的学术研究支持少之又少。我认为民间慈善资本、社会组织应该去做这个事情,而且要长远打算,这样可能对行业生态会有比较好的影响。

公益资本论:为什么把资助对象定为40岁以下的青年?

刘佑平:项目定位就是支持青年。这个行业需要有年轻的力量来迭代更新,包括学术、思想研究领域,也需要新鲜的血液,他们可能会带来很多活力。很多记者跟我吐槽,我们整个慈善界,采访来采访去就是那么几位专家学者。

确实,现在整个中国从事慈善学术领域研究的群体有点老化、固化。我们现在就是撒一把种子下去,用十年时间培育,有个百分之十的存活率,我觉得就很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