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0日,“敦和·竹林计划”第四期(以下简称“竹林四期”)研究课题答辩评审会在北京举行。42位来自不同地区的青年学者,向慈善领域专家和项目组进行课题陈述。经专家评审、合议,项目组复核,最终确定41位学者获得资助,总资助金额为159万元。 “资助课题”类共支持30位学者,其中11位获4万资助金,19位获2万资助金;“专项课题”类共支持11位学者,7位获8万资助金,1位获6万资助金,3位获5万资助金。
获资助课题基本情况如下:
【4万资助课题名单】
【2万资助课题名单】
【专项课题名单】
(现对受助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1年1月6日至2021年1月12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反映至邮箱zhulinjihua@charityalliance.org.cn。以单位名义反映的须加盖本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请署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写明联系电话。逾期及匿名反映恕不受理。)
【研究课题申报情况】
本期“资助课题”和“专项课题”主要面向45岁及以下的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在读硕博生、青年教师以及其他各类机构中从事公益慈善相关的研究人员。“资助课题”不限制选题方向,“专项课题”设置慈善文化与理论、重大突发公共危机、慈善政策法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慈善教育5个研究方向。
本项目于2020年9月1日正式开放申请,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参与。截止10月30日,项目组共收到来自国内外100多所高校共239份申请。从课题申请情况看,申请人的学历层次较高,其中,博士在读或已具备博士学历的共有199人;学科背景多元,多数申请人具备跨学科的学习经历;研究领域广泛,学者所选研究问题跨领域特征明显,具有公益慈善与社会保障、经济、教育、历史、哲学、法律、传播等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
竹林四期申请人学科背景分布
【评审专家成员】
项目组特别邀请了公益慈善领域的知名专家以及期刊编辑组成此次答辩评审专家组,他们分别是: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评审过程】
本次课题评审包括项目组初筛、专家二审和现场答辩三个环节。为确保评审工作能够公平、公正举行,初筛和二审通过交叉和匿名评审的方式开展。
1 初筛
2020年11月2日-11月10日,项目组对239份申请材料进行申请资质和研究内容的审核并分组,经初筛共有167份申请进入二审。
2 二审
2020年11月11日至28日,项目组将167份申请分为慈善文化与理论、慈善组织与政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三组,每组邀请3位共9位相关领域专家,对课题的重要性、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规范性5个方面进行打分。根据专家打分进行排序,42位进入答辩终审。
3 答辩
答辩评审会于2020年12月20日在北京举办,项目组邀请到11位专家和期刊编辑参与评审,42位课题负责人就课题情况进行现场陈述。
答辩的环节分为课题负责人陈述、专家提问并打分、全体合议、项目组复核四个环节,最终确定41位学者获得资助。
答辩评审会现场
答辩过程中,专家就课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宝贵建议的同时,也表达了对青年学者殷切的期待和希望。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的黄浩明教授寄语青年学者:“关注社会痛点问题,聚焦专业理论研究,践行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社会治理共赢。”
《原道》主编、湘潭大学碧泉书院教授寄语青年学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今天就是立足本土,胸怀世界,振兴中华。”
华东理工大学的徐选国在答辩后表示:“通过此次高水平专家队伍的意见反馈和建议,更进一步明确了本人拟开展课题的研究方向。同时,与参会同仁的交流也感受到了中国公益慈善即将成长起一批青年研究人才队伍,也将是中国公益慈善研究的生力军。”
北京大学的熊志颖提到“答辩确实检验了课题设计,同时自己也很有收获。老师们提的问题和建议对我帮助很大,不但帮助我理清自己的思路,还鼓励了我把这个课题做下去的决心。”
【后续进展】
2021年1月-2月,项目组将推动受助学者根据评审专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各自的研究计划,逐步完成资助协议的签约。在此后项目执行期间,项目组将定期跟进学者的研究进展情况,在官网和主办方微信平台陆续发布项目进展、活动和优质课题成果。从第四期开始,中慈联和敦和基金会,将加大竹林计划研究成果的开发和转化,以期推动慈善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