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年专题 > 2015海峡两岸暨港澳慈善论坛 > 演讲嘉宾 > 正文

国立联合大学创意统合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本壮

2015-05-21

  

国立联合大学创意统合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本壮   
 

  王本壮先生长期参与台湾小区营造工作,协助政府各行政部门推动相关政策方案,并投入第一线小区营造实务培力的机制设计与执行运作。 同时担任信义房屋等企业所支持之小区一家计划项目执行召集, 致力于社会公益平台的建构。


  演讲题目:从社区一家到全民社造--谈企业公益平台的运作

  演讲全文:
 

  主持人,各位嘉宾大家午安,各位再忍耐一下,我是倒数第二位。那过去这一年对于台湾的社区营造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刚刚卢老师提过,过去是台湾推动社区营造政府政策的满20年,同时也是台湾企业进入社区领域,所谓(英文00:56)社区一家满10周年,我个人去年非常的忙碌,因为我帮台湾的文化部做了20多年社造政策的研究,检讨跟所谓的效益评估。同时也帮信息发布部门做了10周年的一个推动的效益评估和分析。因为平均我每年大家看超过600个提案跟计划,还有要做差不多超过100个社区的访事。所以因为看到的故事太多,都是有血有泪,可歌可泣,可是搞得我也有点冷感。所以我今天跟大家报告主要会是未来的趋势,我们透过一些大数据的调查和分析,跟各位报告,在台湾下一个社道,我们所谓的社道3.0以及未来十年会运作的哪一个模式,谢谢。

 

  社区一家过去十年是很简单的历史,全台湾有368个乡镇大概有354处有提案,过去十年的提案数大概接近七千的提案,而我们在两个阶段,从2004年到2008年的第一阶段,到2009年到2013年的第二阶段,这两个五年提案数增长了30%。然后每一年的新提案数在过去的十年,平均每年大概接触到六百多个提案,这个提案里头有六成,也就是接近400个提案都是全新的提案。大家知道这代表着一个特色,就是它一直在扩散,一直在扩散,而且越来越多新的单位,新的系统,新的年轻组织来投入。

 

  那么而且很有趣的是,在过去这五年你可以发觉到,这个提案的组织,我们所谓的组织是社区组织是有一点点的降低,那它的降低不是它的总提案数降很多,而重点是个人的提案数增长很多。大家可以了解,包含青年朋友,或者说我们谈到一些多元的,大家对未来的向往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人的思考,越来越多人觉得是做点事情,他觉得他一个人就可以做事。那同样的这个趋势也是一样,NPO、NGO在台湾也是在过去的十年中一直持续的成长发展。所以我们看NGO、NPO的增长也是在三成以上,那这一部分包括基金会,甚至教会剧团的一些,我们都把它设定为NPO类似单位。

 

  那另外很重要的东西是青年的提案也过多,这个青年特别是20岁到40岁左右的青年族群。在这个过程中换句话讲,我们说青年是敏感人群吗?绝对不是。越来越多的青年他在思考自己的未来,思考他老是被恐吓,你未来一个人养三个老人这样的概念,那他就想说假如我不养他的话,可能我要帮这些老人自立自强。多元人群在台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趋势。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所谓包括新的移民,东南亚,甚至来自于不同国家的这些人到了台湾之后,他们也有一些想法,也愿意能够有一些思考,对这块土地上进行一些奉献。那得到得奖部分呢,过去十年大概有一千个左右的单位获得这方面的奖注,那这些奖注已经在全台湾一样,有270注,也就将近七成的乡镇都有得奖的一个例子产生,而这个得奖的例子也相对在扩散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这些成功的经验而愿意再投入,再去做这样的工作。那同样,有六成的新体验获奖力也在提升,这个提升过程中代表我们鼓励更多的创新跟多元的思考的可能,谢谢。

 

  这些议题我们做了一些简单的复杂,其中还是在最重要的人文占三成以上的奖励,大家还是很重视如何从教育的层面,如何从大家沟通交流互动彼此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成长,而这个成长是社会整体的提升。在社区一家这样的所谓类似招投标的一个过程中,让大家来提案,得到了什么呢?我觉得很重要的是我们创设一个很重要的评审机制,我们用一个共享、共学的一个工作方来替代评审过程。换句话讲,我们的评审过程就是像今天这样的情形,所有的提案者大家共聚一堂,然后一个一个提案来报告,评审跟在座其他提案者都可以来评分,这个时候呢,我们从逐年调整这个比例,我们在最后一年去年的时候,提案者跟评审都占50%的分数,换句话讲,整个捐助的资源是有大家共同来决定怎么分配,这是很重要的在台湾未来的趋势。当然大陆也推出了社区基金这样的概念,那台湾目前做所谓餐饮式预算的操作,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概念,让大家来共同决定怎么让自己更有效利用。

 

  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它一直在发展,我们从一个信任的主题开始,各位了解信同(音07:20)在当初2004年的时候推动这样计划的时候,他的想象是如何从信任的角度出发,所以他不限定任何主题,不像很多单位团体在做一些这样项目的时候,他会设立老人、弱势、社会关怀或者福利服务,信同不限定任何主题。他不限定个人或者是团体,甚至是民间,甚至是政府,过去甚至是还有地方的乡镇公所来提案,他们希望能够获得信同的支持,作为一些政府资源不容易弱势,为什么?因为信同这个计划是不需要减巨核销,他完全做信任。奖金给你做,就当作奖金,他希望能够用这个资源做对社区有益的事情。而在做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是他制定成果指标,换句话讲,我也不要求你一定要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得到什么特定的成果,这个成果的运作你可以在过程中自己来决定,让你很清楚对自己负起责任。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实践,典范和实做,这个平台以及产生多元的发生跟社区联盟,就是迈向下一个所谓全民制造的时代。

 

  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开始做一个事情,刚刚卢老师提到,很多社区在开始做营造的过程中,一直思考的是如何重建在地的特色,对不对?那重建在地的特色的意义在什么呢?其实很关键,这个意义就是要建构一个好生活,建构一个幸福的生活,这个在地特色就是在地的民众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形成一个具有在地特质的生活,大家很满意,很快乐,而让人家来认同。这就是一个幸福生活,而这样的一个概念我们就希望说,尤其在现代社会,在很多都会当中更是如此。它是以信任公益为核心价值的一个社会共同的生活规范。

 

  这个社会共同的生活规范能够大家相互的在一起快乐的生活的话,它其实信息属于带有在地特色的一个社区营造。那当然,在社区一家里头,我们也一直在对家这个概念做定义,家当然不是一个房间,不是一个空间,不只是一个人在那边生活的地方,家还有更多不同的概念,而这些概念我们希望让不同的声音彼此尊重合作,然后形成一个网络的群居,让公众一体一起发生,这就是一个家的概念,而这个家不只是限定一个家人,我们所谓狭义的家人。

 

  台湾我们大概做了也不能说是非常正式,大概趋势调查,台湾目前我们称为所谓的传统的核心家庭,所有小家庭,父母亲跟小朋友共同生活的家庭,可能在台湾大概不到四成,这么一个数字,这么正常的家庭不到四成,那台湾可能六成,甚至超过六成以上都是单亲的,或者是隔代的,或者是有任何特别状况等等。那换句话讲,家在现代社会它已经跟以往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台湾前几天才发生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学生受到伤害的事件。很多人在批评,学校为什么不做好所谓的管理,可是这个问题的本质可能不是学校单一的方面,家庭可能才是更重要的,或者能够在家庭所在的这个社区能不能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小朋友放学之后,他能不能在社区做相关的课后辅导,甚至一些相关的社会的事,也许才会是这个问题真正的一个好的解答。所以我们对家必须要做一个更新的思考。

 

  因此我们大概在这边思考,下一个阶段的课题了,这个叫社道3.0,第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所谓刚才提到,网络的社群的营造,换句话讲我们希望通过网络的社群的营造能够让很多的议题呈现,而这个议题呈现的过程中,它是能够透过很多元的讨论,很多元的大家的互相的认识跟了解,互相的彼此尊重,互相的集思广益,达到更多的面向的呈现。而这个呈现的过程中,能够让大家关心生活中的议题。各位可以看到,你要谈社区的产业,很可能在一些农村是很合适的,可是到了都会型社区,对于它们来讲就是生活,日常的生活能不能够更方便一点,日常的生活能不能够更舒适一点,甚至日常的生活能不能更安心一点,那才是关键。所以生活的共同议题,能够透过社群的运作,同时有机会对于他所处的环境,我们讲更大范围的从社区跨到街道,街道跨到区,甚至到镇,镇到区,这些过程中,都能够有一些公共式的议题,再来去发起大家共同参与,也就是我们所提的现在很流行的微信服务,能不能够聚沙成塔,到达一个所谓聚幸福的阶段。

 

  未来在台湾对社区营造,我们现在思考的大概有几个重要的层面。第一个就是我们在谈,我们社群它是一个数位的平台,而这个数位平台可以有更多的不限时间、空间的讨论,而这些讨论形成了一些可能课题之后,会进到我们叫地缘性的社区组织,或者地缘性的社区聚点再去做实践。这个实践的过程就可以达到实验、实做、再做滚动式的修正。当然这里头还会有很多配套,但这些配套其实可以慢慢的理解,包含政府的一些相关政府的资源,预算的支持甚至一些资助。各位可能不太了解,在台湾很有趣的,台湾的里长是对基层的一个所谓的临选的公职人员,他大概比较类似大陆这个所谓的类似居委会的组委吧,类似这样一个角色。可是他在这样运作过程中,他本身没有任何的对于资源的有效的运作的可能,他没有自己的账户。而相对于他的呢,社区发展协会的理事长却可以有自己的所谓账户,他可以有适当的资金去做运用。所以在这个运作的过程中,制度的调整会是我们很重要的希望,通过更多的参与,更多民众的大家愿意投入能够去思考,让这样的制度能够在未来有更有效的运作的可能性。我的报告到这边,谢谢各位。

 


  现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