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年专题 > 2015海峡两岸暨港澳慈善论坛 > 演讲嘉宾 > 正文

香港浸会大学名誉院士吴水丽

2015-05-21

香港浸会大学名誉院士吴水丽

 

  吴水丽先生拥有法律学学士 ( 北京大学 ),社会工作硕士和神道学硕士 ( 美国匹茨堡神学院 ) ,是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荣誉会长,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兼仼讲师,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前行政总栽。曾任教台湾东海大学社会工作系;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前副会长(亜太区会长),曾仼香港政府中央政策组非全职顾问,先后出仼多个政府的咨询委员会委员,包括房屋委员会、医院管理局、社会福利咨询委员会、禁毒常务委员会、交通咨询委员会、城市规划划员会、法律援助局、巿区重建局等。

 


演讲题目:慈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从本土化视角探索两岸

演讲全文:
 

 

  各位嘉宾我今天要讲的刚才六位都讲了,我想这应该是最后一位讲员应该要讲的。但是我讲这几句话大家都没有鼓掌,我想还需要继续讲下去吧。每次参加两岸四地的会议,我都很兴奋,为什么?因为我是在大陆出生的,所以大陆是我的老家,我在香港长大,现在又住在香港,所以香港是我的家,我也在台湾待了一段时期,教过书,台湾也是我的家乡。但是我今天要讲的主要是从内地跟香港的资料来讲,因为近几年我对台湾的理解可能有一点追不上。

 

  今天我主要是要跟大家讲的题目是慈善工作、社会工作和社区工作,所以我们要讲的很简单,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大陆的慈善工作跟其他两个社会工作跟社区工作的互动的关系是什么样。我们今天这个慈善论坛,我们不要忘记我们的焦点,我们的焦点就是实现的对象,我们要服务的那些人才是我们的主体。所以我是要从这个角度来看,从服务对象这个主体来讲,他不管你叫什么,慈善工作、社会工作、社区发展或者在台湾重点是社区营造。不论是创新社会治理,香港的社区发展,不管你叫什么名字,对我有好处的就是好的,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的猫。

 

  那过去几十年,我们在关注基层人士的需要以及边缘群体的需要的时候,我们有不同的提案,不同的势头,总的来讲慈善工作、社会工作、社区工作,那现在你看我们的情况,这三个都有些系统,大家的重叠联合是很小,最近几年才开始有一个对话,我主要就是要针对这一点,提出迈向未来,或者我们这个论坛结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三个重要的社会的进步更加连在一起,发挥更多的力量,把我们的正能量发挥更大,让更多的人得到益处。因为我不是普通人,所以我要讲普通话,要翻译一下才讲出来,短时间是有点困难。其实每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它都不能漠视有需要的人群。但是它要做的当然是不一样,有不一样的方法来关注有需要的人。

 

  另外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说社会福利服务不可以让政府来负责,而是要全社会来努力才可以。我觉得这两点是很重要,那我的任务很简单,讲一讲慈善工作和社会工作,重点在哪里?我也讲不完,在这里有专家也不用多讲,我为什么要讲,主要要带出后半段,就是说慈善工作跟社会工作跟社区工作的关系,提出三点具体的思想,要抛砖引玉,让大家来思考。所以慈善服务必须要考虑社区的环境,不可以单说慈善工作、社会工作还有社区也是很重要。

 

  慈善工作是群众普遍参与,也是即时的公益行动,我想这个是一个什么人都可以接受的一个定义,当然很多人有不同的定义。那么社会工作是推行慈善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慈善工作还有其他的人、其他的方法可以去做,但是从整个国家的发展以及海峡两岸四地都是用社会工作作为推动慈善工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我们在座刚才的演讲朋友,今天早上冯燕理事长,陈丽云教授他们都是社区专业方面的人,所以这个方面,三方面很有方式。首先慈善工作会说是最早推行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力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方都有慈善工作,存在最久的谁来关注社会上有需要的群体。而在内地慈善工作今天早上也有几位专家从我们儒家思想带出很多给我们思考,慈善工作存在在哪里,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有慈善工作,但是几个具体的,我这里列出来的就是有这个法律上的规范,不是说,1997年以前没有慈善工作,不是这个意思。就是94年代以后,政府就有了比较有系统的法律的规范,就让慈善工作得到保障以及推动,鼓励更多的人来参与慈善的工作,我这里不讲了。其实主要是一些关于免税、捐赠法这一类的东西,以及在全国政策的文件里面,写进了发展慈善事业的内容,这是很重要,这是在国家的政策里面标明慈善是占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而在香港方面,超过一百人的慈善组织也不少,基督教会也一百年前也开始在香港帮助了一些慈善工作,在英国慈善援助基金会指数里面,2013年的调查135个地区里边,香港是排第四十七位,曾经捐赠的人占全球的第十位,所以可见香港慈善事业也是很发达。另外在2011年到2012年的年度里边,公司或者企业捐款的是差不多37个亿,个人捐款还要多,57.6个亿,这是很准确的。因为这是向香港税务局来报的,可以免税的,所以肯定是真的数据。除了这些还有,但是没有办法统计。但是你看这两个数据加起来,比起另外一个年度,香港政府社会福利的支出是132.39个亿,那是差距不是很远。所以你看慈善的捐赠在香港,建社会福利的经费是占一个很大的比例,所以慈善工作在香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事业。

 

  但是在传播上慈善工作有它自己的一个网络跟体系,相对来讲,社会工作是慈善工作比较晚才发展的,这不光只是在海峡两岸四地,全世界都是这样子,慈善工作虽然挺老的,但是社会工作是比较年轻的。这里讲一讲香港社会工作发展,主要是在1944年就有香港社会服务成立,1949年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成立,到1951年就开始有社会工作的教育,其实很多地方社会工作都是由社会工作教育来带动的。那另外1978年政府就推行一个叫做社会福利局的检讨(音10:32),这次确定了什么工作需要用社会工作这个专业,什么工作不需要,这个就是把社会工作专业化,下了一个很明确的界定。另外到了80年就社会工作工会成立,1997年也有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在香港有一条法律通告,在香港如果你没有那个社工的资格而说你自己是社工,或者做社会工作的工作,或者有某个机构请到你来做,而你不是一个注册社工的话,都是触犯了刑事法,所以这是非常严厉的。如果你不是的话,你连叫自己是社会工作者都不可以。那定了这个条例其实是为了要保障服务对象。避免有些人自己说我是社会工作者,而我是医生,但是我根本不懂得医人,这个对病人是不利的,这个法规主要是保障服务对象,但是当然有些保障是社会工作者。第二年98年就成立了社工注册局来执行这一条法律,这大概是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

 

  我刚才说很简单的提一提,主要不是讲这个。内地的社会工作的发展可以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84年到2002年是在北京开始,第二可以说是成长期是在香港,第三个时期是在深圳。新中国成立以前,其实是有社会工作的,但是后来因为有一种错误的理解,他觉得社会主义的国家是没有社会问题的,而社会责任和社会工作是研究针对社会问题的,所以社会主义国家不需要有社会责任,也不需要有社会工作,所以社会主义的国家就没有社会责任和社会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一段时期也没有了这两个工作,后来社会学恢复过来,社会工作就比较晚才恢复过来的。在1984年开始社会工作的教育,在1986年在北京马甸这个地方国家教委,现在叫国家教育部跟民政部开了一个会,就确立了社会工作是大学里面的一个专业,这个是很重要,就恢复了社会工作。另外一个很重要就是2003年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的社工服务社,是第一家打着社会工作这个名义的一个机构,其间1984年到2003年,因为国家没有政策,也有一些大学也有开社会工作的专业,也有一些机构,但是正式成立一个社会机构是2003年,这个机构在上海也成立了很多的机构。

 

  2004年国家劳动保障部曾经颁布了一个国家职业调度标准,但是现在这个已经不用了,用下面那一个。另外一个很重要,就是2006年十六大六中全会通过非常重要的几句话,就是说建构一些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而且认为社会工作是对和谐社会有了大的贡献,这个是令社会工作得到很大的发展,因为有政策正式说要发展社会工作。接着下来,他们是通过一些法规,人们通过全国的考试,2008年6月就通过首次的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所以现在在国内,你可以去参加这个考试,是在6月份要考。这个因为2006年是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后,民政部就在深圳进行一个试点,所以我说深圳是这个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地方。

 

  最后一个我要讲的就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要有将社会工作把它纳入这里面要发展的一个战略,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整个在国内,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经验的政策。那这个我刚才讲了两个,在香港跟在国内的发展。那社会工作跟慈善工作其实也可以说,社会工作一方面可以说是起源于慈善工作的一个专业,因为社会工作可以追溯到1601年,在英国平民法那个时候可以说社会工作全新的开始,那是一个慈善的法规。而且社会工作也是1897年在美国开始社会工作训练的时候,是给一个慈善的学校开展一个培训课程。所以你比如说社会工作是慈善工作那里出来的,另一方面慈善工作和社会工作说起来还是同一个基本的源头,就是利他人道主义。

 

  所以社会工作是慈善工作发展到某一个阶段必然的一个产品,因为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问题的意识也是越来越强,问责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所以现在不是说好心就可以,好心你也要做好事,你好心不可以做坏事。你不是说有心就可以,有心也要有力,所以这个是说专业社工和慈善结合的地方在这里。所以如果没有慈善工作,社会工作可以发挥很有局限性,只跟工作政府部门的提供,民间也就没有资源,没有力量了。但是如果没有社会工作,慈善工作大多,很多时候也不可以满足现在社会的需要,所以这两者应该要更紧密的合作。

 

  另外从本土化的视角来看,慈善工作和社会工作如果不可以社区为本,就不可以充分发挥它的效果。那最后我要提出三点让大家欣赏一下。第一就是说是不是可以在一个社区里面,社会工作点、慈善工作点和社区工作点大家召开一个所谓的圆桌会议,就这个特别的社区,大家共同集中来看,我们社区的需要在哪里?我们社区的资源在哪里?我们有些什么事情我们会一同去做,就是只是把这个焦点放在一个水平,三方面的人就交在一起。第二就是说虽然海峡两岸社区化有不同的特点,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举行交流论坛,让不同地方的不同的模式,社会工作、社区工作、慈善工作这三方面不同的模式应该怎么样互相的交流,互相的交融。最后一点就是说大学也应该多做一点慈善工作、社会工作跟社区工作三点的结合和教学的研究,现在个别的有对NPO的研究,对社会工作的研究,慈善工作的研究比较少,不敢说没有,比较少,就是说这三方面的结合的教学你去研究,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方向。我觉得三个唯一的目标就是希望可以把这三股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好让我们慈善的所有针对的目标,就是那些有需要的人,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谢谢大家。

 


  现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