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年专题 > 2015海峡两岸暨港澳慈善论坛 > 演讲嘉宾 > 正文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顾林生

2015-05-21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顾林生 
 

  顾林生教授1997年获得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开发研究科博士学位。1998年开始 4年间任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的联合国研究员。2002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高级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2005 年起任中国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长。2013年7月任中国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香港马会灾害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从事应急管理、重建规划、国际减灾、防灾教育等规划编制和政策研究。

 


 

  发言全文:

  

  很荣幸站在这么高的讲台,我好像有史以来第一次站在这么高高的台子上。因为我现在是学院的院长,去年很想来台湾,但好几次都来不及,这一次能够赶到感到非常荣幸,因为我感觉到来一次台湾非常困难、手续很麻烦,但是能够跟大家交流很荣幸。

   

  我想今天我就把我们救灾分论坛给大家总结一下。因为这个难度比较大,跟那个社区分论坛相对来说比较好玩,我感觉,这个是冒着生命危险的。

   

  我先介绍我的学院,我这个学院是一家很大的慈善机构,香港赛马会在汶川地震时给了两个亿的人民币,非常大的一笔慈善捐赠,建了这个学院。所以说怀着感恩的心情,要回馈社会,大家有空可以来我这看。

   

  现在我就回顾一下大陆的情况,其实大陆这次我们的论坛的主题是“社会参与”,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其实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这个大陆从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提出来,就是说动员社会机制,特别是动员第一条社会动员,第二慈善机构,第三条是社会组织的力量来推动。而且大陆作为一个减灾文化来进行推动这件事情。

   

  我简单介绍,大陆从汶川地震起,可以说NGO社会组织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元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走过了汶川、舟曲、玉树,和雅安地震,以及尼泊尔。这次尼泊尔抗震救灾可以说是大陆社会组织参与国内救灾的基础上,走向了国际救灾,这又是一个新的飞跃。而且这里面大家可以看到,社会组织跟基金会、还有大学,甚至跟不管是国字号,还是纯民间的,还是底下非常非常小的小小的一个土根或者草根的小组织联合起来。而且这里还有一个特点,不管是基金会从事救灾,媒体也跟着搞一个来协调等等方面。这是我们尼泊尔地震的一个响应机制。这里面有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基金会,我这里的基金会有国内基金会,还有国外的基金会。还有国外外面的基金会和其他组织在大陆的一些分机构,还有大学参与等等方面。

   

  刚才讲的信息,我们在尼泊尔的一些,协调中心,在网上进行沟通,讨论等等方面。这个方面,这是信息救援中心。同时我们大陆基金会和各个民间社会组织,还参与联合国减灾大会,3月份的,包括壹基金、扶贫基金会、妇基会等等方面,还有大学等等方面。这里面其实涉及到从今年到未来的15年中间,我们怎么样进行能够在灾害风险建设,防灾减灾做有效的反应。特别在救灾,备灾和灾后重建这领域里面,其实这里面涉及到利益相关,特别今年的联合国第三次联合国减灾大会,签订了一个协议。利益攸关、相关方,很多企业大企业签订协议,这是第一次联合国文件政策文件签订了。而且这里面我们要关照六种人群,六类人群,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当地居民土著居民,以及移民,从移民过来的外来移民,都要在这里面承担角色,我们怎么去参与防灾减灾这个情况。这个过程中间,我们大陆考虑了联合国防灾减灾方面,这里面我们怎么进行参与,怎么发挥教育的作用,怎么发挥关注儿童妇女,怎么理解认识这个概念这个问题,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国家软实力建设问题,以及研究工作,还有把减灾扶贫、面对气候变化适应的工作结合起来,等等一些情况。

   

  明年开始就是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强调风险管理,救灾、灾害救助的标准问题,等等问题。这里面处理几个关系,一个跟国际减灾,大陆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减灾的道路,国际减灾的关系。第二个是跟社会关系,就是社会参与的关系等等问题。我们在5月份512我们提出了社会力量的行动倡议,包括促进公众减灾教育,落实联合国减灾行动方案,以及行动等等方面,还有社会治理创新,以及研究,走向国际减灾等等社会力量参与等等方面。大陆最近一两年,联合救灾,行动协作、联合协作方面,还有联盟等等这方面的举措很多。特别是今年咱们5月份,咱们中慈联召开了会议,成立救灾委员会,这个救灾委员会有几个功能,就是联合救灾协助机制,备灾机制,信息共享,以及跟国际和地区间的合作,我们参与不光是基金会救灾协调会,还有各个组织,甚至还有企业、各个大学等等。

   

  下面回到我们的分论坛,我们分论坛里面我们有几位四位教授讲,特别是台北大学的张教授,我们这里面有三位姓张的专家,和我们北师大的张强教授,台北大学从台北民间组织的过程中讲到了,921等等一直到莫拉克。这里面提出了联盟的问题,特别想到网络连接、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组织互信的问题,从一个简单的合作联合到资源共享,到一个就是说,信息共享,以及战略合作等等方面组织的共性问题,同样大陆方面,张强教授通过调研研究,未来我们的社会治理,怎么跟社会组织相结合起来的问题,回顾了大陆NGO组织的发展,特别汶川大地震之后的一些发展。从简单的一个合作,到联盟,这里面就是联盟,最后提出了,不管是战略行为,也是相互学习的联盟。而且把减灾防灾社会组织治理变成不简单是一个减灾救灾的问题,而是社会治理,社会改革,甚至一个革命提出这样一个概念的问题。

   

  这里面对大陆来说,最重要的不光是我们要集合联合,最重要还有法治社会建设怎么进行的问题,台湾普力的张教授介绍了救灾物资管理,境内和境外的都会进行管理的问题,这里面采取了救灾的措施,分类分组的问题,等等一些问题,国际救灾中间,遇到很多难题,包括海关检查的问题,这里面我们讨论提出来,两国政府或者两地之间政府之间的合作,是国际救灾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在亚太地区协调办两年前的会上也提出了海关救灾,海关通关救灾物资的媒体化的方面,等等方面问题。

   

  当然最后张理事长提出了我们需要的耐心,需要的时间,需要慢慢的理解和沟通,后面需要亲和力的问题,等等方面。实际的赵院长也提出来了,他们开始好像无头苍蝇找不着,但是他们通过当地的情况,从点到村,到移动的问题。这里面他们提出来如何找到灾民,如何利用当地的志愿者,提出了如何培养当地的一些义工方面重要性的问题。

   

  后来讨论中间,我们赈灾基金会的陈丽副市长也提出了情况,提出了合作联盟连作,怎么跟当地的发展,甚至提出了我们如何发挥从台湾莫拉克以后资源共享问题,资源共享问题,提出了发挥不同的专业,提出了信息重要性的问题,如何提供正确的信息,非常重要的。

   

  后来我们也提出了联合救灾的一个机制,我们也提出了我们联合救灾,我们提出了我们几项构想,后来我们提出了我们两岸和港澳救灾联合机制的,我们提出了在救灾联合救灾方面,是不是形成一个机制。组织对组织之间的问题,基金会与基金会之间的问题,慈善组织,第二备灾合作机制,我们在人力物力,还有教育方面。第三是我们提出了信息平台的问题,信息平台是非常重要的。第四个是国际网络,两岸跟港澳网络,如何大家齐力走出去,为其他地区其他国家救灾,或在国际减灾舞台上发挥作用,落实联合国减灾行动框架,最后是我们研究领域里面,通过学术提高等等方面,这个讨论结果,我们觉得说,苍南壹加壹的张炳钩提出,我们要平常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深圳壹基金的李弘提出来他们从全国的联合救灾,在全国联合救灾提出各省本地的救灾,最后提到了国际救灾联合,所以说全国、地区、国际,是这样一个过程。刚才有点重复了,程执行长提出,发挥资讯的重要性,现在赈灾基金会也在建立资讯平台信息平台,我们希望这个平台早点建设,大陆也能借鉴项目互通等等方面共用的。最后张强教授提出来“政府的角色”,政府不是政府角色的问题,是协作,不是政府唱主角。这里面怎么跟政府的关系,张强先生提出来,我们提倡救灾怎么样的机制还不如要建立好,平常常态下的机制。只有在平常常态下的机制建立之后,遇到救灾时候,作为一个项目执行,这个效果更好的。赵院长提出,灾区培育灾区的居民、灾区的职工,灾区的社会组织的情况,比雅兴站起来了,帮助尼泊尔,我们四川灾区的灾民,四川川人联合起来,帮助尼泊尔是非常好的效果,就是这种。电信提出了专业辅助网络的作用,他也提出了跨党派,蓝和绿联合起来,不要再吵了,等等方面;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

 

  爱德基金会的何先生提出不要纸上联盟,没什么意思,我们前提条件我们到底有没有人道主义精神,只有人道主义精神才能谈联盟,最后是联盟支撑是信息,没有正确的信息,信息现在是满天飞,我们怎么样来自我们最基层,最底下的基层老百姓怎么得到,非常重要的。这是技术上我们才资源人力物力协调,最后我在这个基础上,我个人抛砖引玉提出来,希望我们联合机制,建立一个委员会小组,大家一起来研究。我们大学可以开展案例和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下年再开一次小型的会议,或者我们建立资讯平台,最后年底我们做一个框架,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现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