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联合会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在京发布

2016-12-26

12月26日上午,中国慈善联合会在北京发布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慈善事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捐赠总额稳步增长,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其中,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无锡、苏州、长沙、成都、厦门等城市位居综合指数前列。

中慈联执行秘书长彭建梅主持发布会

中慈联副秘书长刘佑平发布报告

(一) 关于“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指标体系

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以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全国256个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2014年至2015年间城市慈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本届城市慈善指数样本城市涵盖中国大陆地区87.5%的省、市、自治区,约39%的县级以上城市,覆盖人口达7.70亿,占总人口56%左右,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届的评价体系沿用往届基本框架,通过对城市社会捐赠、志愿服务、慈善组织、慈善经济贡献、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城市慈善文化等6个方面,规模、结构、贡献、可持续性等4个维度,共51个指标进行综合计算,为各个城市评定指数得分。本届指标做了四项调整:

1)将一级指标“慈善组织”中的二级指标增加一项“社区社会服务机构数量”;

2)在一级指标“慈善文化”中,增加了动态监测和实地考察的评估权重;

3)适当调整了比例、人均指数的权重,以此尽量减少不同城市等级、规模给评估带来的影响,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4)以增长率考察城市慈善事业的可持续性。第三届评价标准中未明确设置相关的指标项,本届利用2014-2015年的增长率来对城市慈善各方面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

(二)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主要发现

1. 城市公益慈善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社会捐赠总额、志愿者数量、社会组织数量是3个最直观反映城市慈善发展规模和水平的指标。2014-2015年,中国城市在这三方面均取得了进步。2015年,样本城市的捐赠总额达到了463.53亿元,占全国捐赠总额的41.81%,较2014年的增长了27.39亿元,涨幅为6.28%;志愿者人数为4619.46万人,较2014年增长414.90万人,涨幅为9.87%;社会组织总量为46.79万家,较2014年增长3.87万家,涨幅为9.01%。

2014-2015年度样本城市的捐赠总额增长明显。样本城市官方统计的捐赠总额涨幅为6.28%,较全国捐赠总额涨幅的6.40%略低,这一方面是由于没有计入全国性基金会等慈善组织的数据,另一方面与网络捐赠平台的发展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选择网络捐赠平台来奉献爱心,网络慈善使捐赠不再受地域的限制。此外,在创新捐赠模式方面,南京、成都、广州等众多城市的慈善会,鼓励企业、个人在其名下设立专项基金,采取“留本捐息”的方式通过专项基金筹集善款,有力地拓宽了具有可持续性的筹资渠道。

2014-2015年期间,中国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规模小幅上升,参与强度亦有增长。样本城市的注册志愿者总人数由4204.56万人升至4619.46万人,增长率为9.87%。志愿服务累计总时长为13.31亿小时,比2014年增长2.72亿小时,增长率为25.67%,相当于64.05万全职人员一年的工作时间。在参与志愿服务的普遍性方面,2015年,样本城市的志愿者密度[1]为6.00%,较2014年增长了0.91个百分点。

2014-2015年间,城市慈善组织数量稳步增长,城市慈善组织的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2015年样本城市的社会组织数量达到46.79万家,比2014年增长了9.01%,拥有社会组织总数超过万家的城市共9个。很多城市相继通过法律法规,培育和支持成立社区慈善组织,有些城市明确以社区为业务范围的慈善组织在街道备案后即可开展工作。这些举措使得各地社区慈善组织的数量快速增长,社区慈善工作蓬勃兴起。截至2015年,样本城市共拥有社区慈善组织22.50万家,占全部社会组织总量的48.10%,接近半数。而在2013年,全部慈善组织占社会组织总量的比例,仅为29%。

公益慈善行业的发展对各城市经济和就业都有一定的贡献。2014-2015年,公益慈善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所占比重仍相对较小。社会组织增加值方面,2015年样本城市的社会组织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37%,较2014年增长0.36个百分点。

地方政府的支持对城市慈善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驱动作用。2014-2015年,各城市政府以法规政策、政府购买服务、技能培训与评估等方式,促进慈善组织发展。两百多个样本城市共投入财政资金、彩票公益金共计89.86亿元用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比2014年增加8.93亿元,政府对于慈善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强。

近年来,各城市积极探索推广慈善文化、动员慈善力量的新途径,支持体系日渐完善。截至2015年,有131个样本城市开通了专门的公益慈善网站,占总数的51.17%。这些网站主要由各城市民政部门、慈善会等机构主办,发挥着信息披露、资源对接、宣传倡导等功能。此外,由于微信公众号易于传播的特点,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和慈善组织将其作为宣传的主要途径。尽管信息公开的力度有所增强,各城市对于慈善事业的整体规划和布局能力还有待增强。2015年共有71个样本城市发布了地区性慈善事业发展报告,虽然较2014年增长了9个,但占总数的比例仍仅为27.73%。慈善事业发展报告是全面、系统总结经验、科学规划的重要工具,亟待各城市对其予以重视。

2. 地区发展水平差异明显

中国捐赠总额的地域差异仍然明显。数据显示,捐赠总额与城市GDP呈显著正相关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无锡等地捐赠总额名列前茅。2015年捐赠总额排名前100的城市中,东、中、西部城市的数量分别是65、20和15个,东部城市优势明显。人均捐赠方面的排名与总额排名基本类似,但西部城市如银川、吴忠等,人均捐赠额达到了前20的水平。

志愿服务水平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由于人口分布在地域间的巨大差异,样本城市中,东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49.70%,而西部仅占10.83%。因此,志愿者数量上,东部城市的绝对优势明显,占全部样本城市志愿者总数的70.36%。然而,在志愿者密度,即志愿者占全市总人口比例方面,西部城市仅比东部城市低2.23个百分点,达到了6.27%,较中部城市高出3.48个百分点。社会组织总量上,排名前20的城市中有东部城市18个,西部城市2个。江苏省有8个城市位列前20,社会组织发展情况明显优于其他省份。浙江省有3个城市位列前20,其中温州市社会组织总量达到了28833家,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在地级市中表现突出。西部城市中,成都和昆明分别排名第13和15位,这得益于当地政府为社会组织创造出的鼓励、支持的政策环境。

3. 城市慈善事业各具特色

县级市和地级市在捐赠总额方面区别明显。2015年捐赠总额排名前100名的城市中,有地级市71个(其中省会城市10个),县级市27个。这27个县级市在2015年度的平均捐赠总额为9190.10万元,而71个地级市的平均捐赠总额2.68亿元。尽管大多数县级城市在捐赠规模上无法与“大城市”相比,但作为县级市的江苏省江阴市和宜兴市,进入了主要由直辖市、地级市占据的捐赠总额前20名。

由于政府主导的社区、学校动员参与志愿服务已进行多年,志愿服务发展水平在各层级城市之间较为均衡。志愿者密度排名前100名的城市中,有3个为直辖市、67个为地级市、30个为县级市。然而虽然县级城市占比近三成,这些城市的地域分布非常不均衡。30个城市中有25个为东部城市,中部、西部的县级城市志愿服务发展水平较低。

新的治理模式、管理方法往往率先在直辖市、地级市进行试点,公益慈善事业方面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在这方面,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成都等直辖市、省会城市起着旗帜性作用,其中北京市社会组织数量已接近3万家;深圳、温州、宁波、大连、无锡等地级城市的社会组织数量也排名全国前列。县级城市虽然在社会组织总量上与直辖市、省会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但社会组织的密度,即每万人拥有的社会组织数量并不低。2015年,有31个县级城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在全部样本城市平均水平以上,占全部平均水平以上城市的36.07%。

(一) 总体情况

本届指数前100名共包含来自全国22个省(直辖市)的县级以上城市,其中直辖市2个、地级市71个(其中省会城市10个)、县级市27个。从地域上来看,东部城市为64个,中部城市23个,西部城市13个。慈善事业发展仍较集中于地级市层面和东部地区。但与上届前10名均为东部城市的情况不同,本届中部城市长沙、西部城市成都进入前10行列,体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基于2014-2015年数据,北京再次排名总指数第一,上海市位列第二,南京超越深圳,位列第三。

此外,广州、深圳、无锡、苏州、长沙、成都、厦门、遂宁、中山、郑州、绍兴、宁波、徐州、吴忠、济宁等城市得分在85分以上,在社会捐赠、志愿服务、社会组织、慈善经济贡献、政府支持、慈善文化等六方面领先于全国其他城市。

江苏省共有29个城市进入前一百位,继续领跑全国。这29个城市中有16个为县级市,占全部进入前100的县级市的59.56%,区域内各层级城市发展均衡,成果显著。

东、中、西部地区内指数得分前20的城市,其平均得分分别为86.49、73.87、72.31,东部明显优于中部和西部,再一次说明了中国城市慈善发展的不均衡性。

地、县级城市指数得分前20城市的平均得分分别为86.33和77.24,地级城市整体慈善事业发展情况好于县级城市。

(二) 城市公益慈善分项指数情况

从分项指数来看,总指数得分较高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苏州、广州等,在社会捐赠、慈善组织、慈善文化等分项中仍占据重要位置。而吴忠、盐城、遂宁等城市,尽管各个方面体量无法与直辖市、省会城市相提并论,但在志愿服务、经济贡献等方面表现十分突出,说明其志愿服务规模、社会组织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均十分可观。

(三) 重要数据情况

捐赠总额方面,2014-2015年度,北京大幅领先于其他城市,2年累计捐赠总额达到321.19亿元。其他累计捐赠总额排名前20的城市均位于中、东部地区。2015年与2014年相比排名变化不大,两年内捐赠总额增长幅度排名前三位的城市分别为广州、温州和绍兴,涨幅分别为27.18%、22.81%和21.85%。值得注意的是,县级城市江阴、宜兴连续两年位列捐赠总额前20城市。这一方面与当地较为发达的经济水平关系密切,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当地政府长期以来的积极引导。

在志愿服务方面,郑州、上海、无锡连续两年保持志愿者服务时间前3名的位置。两年累计志愿者服务时间排名前20的城市仍以中、东部城市为主,成都、遂宁为仅有的西部城市。有18个城市连续两年位列前20,成都市以94.47%的增幅领先各城市。在这20个城市中,共有13个城市的年度志愿者服务时间增幅超过10%,也有2个城市的增幅不足1%,这体现出城市之间志愿服务发展情况呈现一定差异,也和该城市当年举办的大型活动、政府倡导和社会参与的综合因素有关。

在社会组织总量上,两年均排名前20的城市为19个,排名仅有小幅变化。其中名次提升最大的城市为深圳市,从上年的第13名提升至2015年的第9名。宿迁市2015年进入前20的行列。此外,社会组织总量增幅超过10%的城市有8个,广州市、深圳市、南通市增幅位列前3,分别为28.04%、22.56%、13.87%。我国东南部地区城市社会组织发展迅速,这与当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力量的活跃密不可分。

“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以下简称指数)是专业衡量区域慈善事业发展水平的综合监测和科学评价的指标体系,按照社会捐赠、志愿服务、慈善组织、经济贡献、政府支持、慈善文化六个方面和规模、结构、贡献、可持续性四个维度对城市公益慈善事业进行全面评估。指数此前已经成功发布三届,评估结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被社会各界称为“城市爱心GDP”。

本届指数编写工作于2016年9月18日启动,我会共向全国362个各级城市的民政部门发出了数据统计和信息公开的申请,共收到256个城市的数据。

(一) 数据采集

中国慈善联合会面向全国各城市的民政部门提出公开相关数据的请求,各城市本着自愿、准确、完整的原则通过“中国慈善信息平台”填报各项数据,其中包括:

城市经济社会和慈善事业基本数据(必填);

《城市慈善事业发展报告》或同类总结材料(选报);

城市慈善事业发展情况相关影、音、图、文及网站资料(选报)。

截至2016年12月15日,共收到全国256个城市填报的有效数据,包含3个直辖市,153个地级市,100个县级市。其中,完整度在60%以上的城市有180个。

(二) 数据核查

指数编制项目组汇总了各城市材料,并通过交叉比对、资料核实等方法对数据的有效性、完整性进行了核查。

(三) 实地调研

指数编制项目组通过对参与城市的综合分析,选取部分重点城市进行了网络监测,并组织开展了实地调研,以掌握情况、修正数据。

(四) 指数编制

评估结果包括客观、主观两个部分,其中客观评估的分数占85%以上。客观指数是依据“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指标体系,对各城市提交的调查数据计算形成,计算方法如下:

1. 数据处理:通过统计检验判断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对于存在极端数值的变量进行数据取对数处理,以减小极端值对评分的影响。

2. 打分方法:

1) 根据评估标准,计算各城市、各分项指标值;

2) 根据指标值,计算各城市、各分项得分,公式如下:

3) 计算总得分:指数总得分为各分项得分之和。此外,社会捐赠、志愿服务等六大部分的得分,分别为各部分所包含的分项得分之和。

3. 慈善文化大项中部分指标(权重占总分15%以下)作为定性评估部分,由项目组根据调研、网络监测和文献研究结果评分后计入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