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动态 > 正文

奋力开创苏州慈善事业新局面

2022-10-13

奋力开创苏州慈善事业新局面

 

苏州市慈善总会会长 徐国强

 

  慈善事业是民生事业,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个方面。慈善事业是光彩事业,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品德,发扬人道主义,帮扶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慈善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部分,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凝聚精气神,倡导正能量,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文明城市建设的成果。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苏州慈善事业在善款募集、精准救助、文化传播、合作共建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在帮贫济困、助残扶弱、救灾解难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各界不仅热情关注而且积极参与。

一、充分认识慈善事业的重要意义

慈善事业具有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从社会意义来看。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无论是哪个国家还是哪个朝代,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经济社会发展总是不平衡的。社会总会有分层,收入总会有分化,都有一部分贫困人口,有孤老病残等困难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兜底社会保障,确保他们能够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能够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并且根据自身条件实现发展,这是我们慈善事业不懈追求的目标。守望相助、扶弱济贫、乐善好施,体现了人们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体现了人心向善的道德情怀。

从文化意义来看。慈善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道家、佛家等,都倡导仁义道德、怜悯之心。人们对慈善行为总是用美好的词语赞扬:仁义礼智信、积德行善、崇德向上、上善若水、急公好义、古道热肠、慈念善行、悲悯情怀、养德悟道、慈爱众生、人之初性本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言必信行必果等等。今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倡导的“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的“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的“诚信、友善”,都是慈善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因此,做好慈善事业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不少老同志所说,我们这一辈人,上学了,学习雷锋做好事;工作了,爱岗敬业做实事;退休了,热心公益做善事。的确,文明是最美的风景,慈善是最好的公益,慈善事业在一座城市普及和推广的程度,一定意义上是这座城市道德和精神的高度和社会文明的程度。

从经济意义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致有三次分配方式。第一次分配主要讲效率,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分配。第二次分配主要讲公平,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支出等进行再分配。慈善事业可视为国民收入的第三次分配。它主要讲道德,是个人或集体把收入的一部分捐赠出来扶贫济困。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总体收入水平比较低的阶段,第三次分配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捐助数量比较少。当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阶段,人们收入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相应提高,第三次分配就能发挥显著作用。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们苏州大多数人已经实现小康,一部分人达到富裕程度。苏州常住人口1068万,共产党员55万。有各类市场主体130多万户,其中民营企业58万户,个体工商户76万户,国有集体企业3万多户,外资企业2万多户。全社会从业人员近700万人,年人均收入近6.4万元。多么雄厚的力量,多么丰沛的资源。这些数字和慈善热潮的兴起肯定呈正相关关系。我们坚信,持续关心并踊跃参与慈善事业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一定会越来越多。

正因为慈善具有社会、文化、经济多种意义,我们从事慈善工作必须要有社会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要有文化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要有经济头脑和市场意识。

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做好慈善工作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各方面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慈善工作当然不能例外。在十九大报告中,有不少新的思想观点对慈善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做好慈善工作的根本遵循。这一重大论断,清楚指明了发展的短板和弱项,慈善也是如此。苏州慈善事业虽然年年有进步,但从困难人群的实际需求和目前能够提供的慈善供给这两个方面来看,还不完全适应。慈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有差距,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慈善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效率不高、精准不够。我们要努力解决慈善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不懈依法规范做慈善、改革创新做慈善、精准精细做慈善。

十九大报告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要求,“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这比十八大报告 “支持发展慈善事业”的提法,更加注重制度的完善,对慈善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把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精准对接,参与构建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

十九大报告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扶贫脱贫要精准,注重聚焦发力、“雪中送炭”。公益慈善事业对于扶贫工作起到重要辅助作用。在政府托底的基础上,慈善可以发挥临时性、救急性的重要补充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对因病致贫群众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对此,我们要重点加以落实。

十九大报告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就要求我们慈善要为民生改善多做好事、多做实事,根据“慈善法”的要求,以“七个有”为标准,在教育、卫生、助残、扶弱、养老、应急、救助特困群体等方面,实施精准扶贫。

十九大报告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要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和“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开展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志愿服务,要与企事业单位的文明创建更好结合,要把社会公德、社会诚信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倡导更好结合。慈善活动生发于人的内心,升华于道德实践,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融入百姓生活。

在慈善工作中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首先要深化认识,重点要务实创新,关键要抓好落实。我们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开创苏州慈善事业的新局面。

三、开创苏州慈善事业新局面的思考

当前正处在传统慈善向现代公益慈善转型的关键阶段。我市慈善事业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也存在不足和困难。主要有:慈善在较大程度上主要依赖于政府推动、政府支持,整合社会资源、汇聚社会爱心、调动社会力量还有较大差距。慈善运用信息化程度比较滞后。和文化、体育、媒体等部门联合开展慈善活动很少。环保、生态等领域开展公益慈善项目也是个短板。慈善信托才刚刚破题。慈善与志愿服务的结合、有钱出钱与有力出力的结合还不够好。慈善资金募集、项目设计、冠名基金运作等,规模比较小,不够精准精细。慈善的新闻报道、舆论宣传还比较薄弱。慈善工作与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也不足。对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领域的慈善募捐发动不够。港台等市外资源的利用基本还是空白。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基层“草根慈善”活力不足。慈善商店、超市等实体建设发展不平衡。市、县慈善总会和基金会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理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能力建设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共建共享格局中发挥慈善作用也明显不足。各级慈善组织的正规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程度不高。尤其缺少优秀、专业人才。我们总的目标是:发扬成绩、学习先进、攻坚克难,力争一年有变化、三年大变化,把跟跑、并跑变成快跑、领跑,培育更多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慈善品牌、慈善项目、慈善人物。做到慈善活动蔚然成风,慈善供给适切需求,慈善文化结出硕果,慈善组织管理一流。市总会本级募捐和资助的资金数量争取倍增,每年一大步,三年翻两番。

总之,慈善事业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以政治为先。慈善事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十八大要求,“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扶贫济困积极作用”“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习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慈善事业。他在福建工作时就指出,要普及慈善意识,传播慈善文化,弘扬优良传统美德,通过广泛开展慈善活动,聚集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推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提高。在浙江工作时,他强调,慈善事业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2016年3月,习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联组讨论时,希望广大民营企业要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致富思源,义利兼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苏州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慈善工作,周乃翔书记在全委会报告中要求“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李亚平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发挥慈善事业扶贫济困的积极作用”。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指示,把慈善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抓实抓细抓好。

以扶贫为主。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能高估群众的富裕程度,同时不能低估贫困人群的实际困难,更不能低估全社会扶贫帮困的积极性。我们要看到还有不少需要关爱、需要帮助的人群。苏州还有4万多户贫困家庭,40多万残疾人,5700多个失独家庭,5万多个精神病患者,等等。慈善事业是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政府兜底保障的前提下,我市各级慈善组织要以“帮特困、扶贫弱、救急难、补短板”为重点,推动慈善事业与精准扶贫的有效对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合力汇聚社会资源,积极发挥慈善组织救急救难、扶贫济困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以法治为本。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是当年唯一一部提交全国人代会审议的法律。国务院制定了《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江苏省慈善条例》已经出台。这都为我们依法开展慈善事业提供了可靠的法制保障。我们在慈善组织的设立、募捐、捐赠、信托、财产管理和资金使用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到依法、严格、公开、透明、规范、专业、文明、高效。让慈善的钱,来得清清楚楚,花得明明白白。每年年底,我们要公布慈善总会的工作报告、财务报告、监事会报告、审计报告、律师声明等等。我们要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社会和舆论的监督。尤其要坚决防止失信、诈捐、骗捐、逼捐和伪慈善、恶意炒作等冲击社会公德底线的事情发生。要尊重捐赠人的意愿和权利,要维护受助人的尊严和自尊心。确保慈善总会各项工作始终在阳光下运行。慈善是个好名字,我们要努力维护它的好名声。

以文化为魂。要深入挖掘和发扬苏州悠久浓厚的慈善文化传统。宋代范仲淹在苏州创立范氏义庄,兴办府学,倡导“先忧后乐”。明清时期苏州民间慈善事业的兴旺,普济堂、育婴堂的设立,江南慈善家群体兴起,等等。对传统文化瑰宝,我们要深入研究,弘扬光大。我们已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联合成立苏州公益慈善研究所,计划编写出版《苏州慈善志》。每年发布苏州公益慈善白皮书。从本月开始,我们将出版苏州慈善刊物,开办电视专栏和报纸专版,用好“两微一端”,广泛设立宣传橱窗,充分利用公交、地铁、有线电视和户外显示屏等载体和城乡宣传阵地,积极推进慈善文化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普及“慈善法”,广泛宣传典型事迹、身边好人、凡人善举,促进见贤思齐,倡导礼敬先进。让慈善诠释真善美,让公益传递正能量。使慈善事业真正深入人心,营造“依法治善、文明行善”“天天向善、处处行善”的社会氛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慈善事业各方面和全过程,使之转化为人们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思想共识、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把慈善和志愿服务、义工活动等结合好,把慈善纳入文明城市创建的经常性考核。

以创新为要。所谓创新,就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慈善事业的运营理念、载体平台、方式方法等都要创新,从临时性、突击性的“大呼隆”募捐,转向常态化的活动。劝募和捐助要更多采用项目化、品牌化方式。比如,对特困的劳模、“三八红旗手”给予重点关爱。对特困人群中的白内障、角膜移植的病人,实施“光明行”项目。对残疾人特困家庭帮助改善家居条件。对失去独生子女的困难户,立项开展专门帮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力用好新媒体,积极开展“微公益”“微慈善”等。我理解,大数据就是新的劳动资料、生产资料和新的能源资源,人工智能、云计算就是新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手段,“互联网”“人人互联”“物联网”“万物互联”则配置了新的生产关系,依靠掌握了新技术的人把这几方面结合好、运用好,就能创造新的生产力,也能提升慈善服务能力。在这些方面,我们要更多借助“慈善+互联网”,与移动、电信等合作,对接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开拓新的慈善方式。与银行、保险、证券业合作,推进“金融+慈善”,努力打开新的空间,拓展新的资源。

以组织为基。苏州慈善总会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健全理事会、会长办公会、市县两级会长联席会等制度,集体领导、集体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库管理、财务管理、信托管理、基金管理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特别要加强与市(县)、区慈善总会的联系,加强工作调研指导,相互学习借鉴,推动苏州慈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实现全市各乡镇、街道慈善组织的全覆盖。推动农村和社区慈善组织进一步发展。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开展慈善活动。县市的筹资规模,张家港、常熟的基层慈善会建设,吴江亨通、恒力、通鼎等企业慈善基金会,永联基金会,金螳螂、波司登和昆山昱庭基金会,常熟农商行冠名基金,苏州银行、东吴证券等活跃的资助项目,昆山、常熟等地创始资金保值增值办法,太仓、昆山等地基层慈善超市、商店等实体建设,都值得认真总结推广。要大力加强与民政、财政、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工青妇、工商联、残联、科协、文联、侨联、台联、红十字会等部门、单位的沟通、联系、协作,形成合力。特别要增强党的领导的观念,争取党政加强领导,争取人大执法检查,争取政协进行视察,争取社会加强监督,争取各界支持帮助。设计靠顶层,落实在基层。各级慈善总会、基金会的负责人应当依法履职、认真负责、开拓创新,按时间节点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年度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慈善事业同样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以将新时代慈善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以慈善事业发展新的业绩,为苏州勇当“两个标杆”、落实“四个突出”、建设“四个名城”,争做“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