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动态 > 领导讲话 > 正文
钱江晚报专访楼永良:15年不变的善意
善意的起点
这份善意的开始,要从2007年说起。
这一年的7月9日,钱江晚报发起了《点一盏小桔灯,照亮寒门优秀生前程》的“大学启动金一对一助跑行动”,呼吁社会各界帮寒门学子打开大学之门。见报当日,中天就主动联系,表示愿意和钱报一起共同启动爱心助学基金,首期资助当年新入学贫困生120名,每人4000元。“中天•钱报”助学活动由此启动。
说起当年的决定,楼永良说,当时说来也巧,当年5月,中天刚拿出1亿元,在浙江省扶贫基金会设立“爱心公益基金”,主要就是做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等公益事业。7月份看到钱报在做助学,“大家有共同的心愿,可以说是不谋而合,我们也信任钱报的公信力,所以决定加入进来一起做。”
带着这份善意,中天和钱报的助学活动一做就是15年。
15年来,“中天•钱报”助学行动已为8887人(次)带去了希望。
“感谢你们,为我们的梦想插上翅膀。”很多年后,我们收到了来自第一届受助学子的一封信。
他在信里说:“你们让我,相信这个世界的温度。”
15年的变与不变
为了守住这些孩子的笑容,15年来,助学活动经历了很多变与不变。
不变的那份简单纯朴的善意:让那些有需要的学生读上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变化是我们的方式和力度。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助学行动开展的第二年,也就是2008年,就取消了线下的助学金发放仪式。
当年做出这一决定的,是楼永良本人。
说起当时的决定,楼永良说,我一是考虑,搞仪式要让这些孩子都跑到杭州一趟,有些山区的来回就比较折腾;二是也要考虑受助孩子们的感受。“善要人知,不是真善。我们做慈善不是作秀,也不求什么回报。能实实在在帮到别人,就可以了。”
这份为孩子们着想的心意,是温暖而妥帖的。
慈善低调,但落实要细致,这是中天的做事方式。这些年,助学金从最初的每人4000元,到现在的每人6000元;每年受助人数从最初百余人到如今600人;从最初的只资助大学新生,到2013年开始推出持续帮扶项目,帮助那些家境特别贫寒的孩子直到完成大学学业。
2021年,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小变化:中天关注到钱报·小时新闻对小店的系列报道,特地拿出30个名额,由小时小店的店主来寻找推荐身边那些踏踏实实努力的孩子。
15年,变的是方式,不变的是初心。
中天的初心
这份初心,最早可以追索到1994年起的零星助学。
27年前,中天的慈善从教育起步,开始资助东阳当地的教育,同时建造东阳中天高中。
“这个学校到今天都是不赚钱的。” 楼永良依然清楚地记得,当年建这个学校,铺的塑胶跑道是东阳第一条,还是叫上海的公司来铺的。
做慈善,一直伴随着中天的成长。
每年的 11月1日,是中天的慈善行动日。在中天,“人人可慈善,人人应慈善”的理念深入人心。27年来,中天累计捐赠现金6亿元。
27年的公益慈善之路,甚至比中天控股集团创立的25年更早。
楼永良可能自己也没发觉,慈善的种子,很小就在他心里埋下了。
他回忆起自己做过邮递员的父亲。“我父亲是个很热心的人,送信总是风雨无阻,送到的时候遇到不识字的,会帮他们读信,路上遇到什么事,都会停下来帮忙。”
父亲常和他说,谁都有困难的时候,谁的日子都会吃点苦,能帮就要帮。
儿时的潜移默化,让楼永良管理下的中天,骨子里就带着慈善的基因。
而母亲则时常告诫他,“做好事不要留名,要留名就是白做。”
这话他一直记在心里,“我们如果帮了别人,不是要让别人记住,而是要让他们忘记。” 对他来说,做慈善,做公益,从来都是发自内心,而不求回报的。
让他开心的是,中天的慈善氛围越来越浓,年轻员工们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慈善行动日活动越来越多,建图书馆、植树……中天的公益慈善,从初心开始画的圆,正越来越大。
更远的未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做一次好事容易,但把好事一直做好,就不容易了。
对于未来中天做慈善的方向,楼永良也有自己的考量:当然和钱报一起把助学继续做好是肯定的,另外也可以拓宽一些,做一些更针对性的慈善公益。
他提到这几年中天在推进的“母婴平安”项目,这是旨在帮助外来浙江务工高危孕产妇的公益项目,到2021年已陆续投入1700万元,帮助了8800多名困难外来孕产妇。
楼永良说,希望未来中天能推动更多这种更精准的公益项目,去帮助更多真正有困难的人。
他说,中天是以工程服务为主业的企业,这个行业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发展和脉动,也能看到一些需要帮助的群体。“看到了,力所能及,我们就帮一帮。”
中天每年造的房子,成为人们美好的家园;而每年的那些公益慈善,则庇护着一些人走过人生中短暂的风雨。
从楼永良的办公室望出去,就是奔流不息的钱塘江,边上是车来车往的钱江三桥。
他笑着说,你看,我们的“中天·钱报”助学活动,就像这个桥,帮别人走一段,过一条河,过一段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