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联合会动态 > 慈善之声 > 2024 > 正文

慈善之声(2024年1月 总第61期)

2024-03-29

热点聚焦


专家解读慈善法修改 慈善组织积极学习研讨去年底,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慈善法的决定,自2024年9月5日起施行。此次慈善法修改涉及多个条款、多项制度,对慈善组织和慈善事业发展将带来哪些影响?业内专家争相解读,广大慈善组织踊跃学习研讨。其中,《中国民政》杂志2024年1月刊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的点评文章《让慈善事业在法治轨道上实现高质量发展》。郑功成表示,慈善法的修改标志着我国慈善事业在法治轨道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是对新时代需要发展好慈善事业和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做出的立法回应。概括而言,新修改的慈善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新增应急慈善专章,对重大灾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发生时的慈善应急作出了相应的规范,弥补了原有法律的缺失。针对以往一遇重大灾难激发社会捐献热潮却因协调不够出现不少乱象的问题,这次修改作出了较为细致的规定,弥补了现行法律规制的缺失,使慈善真正成为应对大灾大难的有力且有效的民间力量,并确保这种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善意不会受到伤害。二是完善了公开募捐的规制,有利于从源头减少公开募捐失控与失范现象。针对现实中有的组织或者个人借用公募资格行欺诈之实或运行违规的现象,新修改的慈善法对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而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的合作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制。不仅要求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在合作中必须承担责任,更规定“合作方不得以任何形式自行开展公开募捐”,同时明确“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负责对合作募得的款物进行管理和会计核算,将全部收支纳入其账户”,此举将使公开募捐更加规范运行。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对慈善信托的规制。新修改的慈善法充实了慈善信托的内容,进一步明确了慈善信托的属性及相关主体的确认,规范了慈善信托的运作,强化了对慈善信托的优惠扶持,为有关部门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政策促进措施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这次修法明确了慈善信托受益人的确定原则,同时授权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慈善信托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标准,从而进一步发出了支持慈善信托发展的信号。四是增加了发展社区慈善并作为促进措施的规制,有着特殊意义,这是走中国特色事业发展之路的具体体现。因为社区慈善传承的是千百年来邻里互助、亲友相济的优良传统,特别符合中华文化背景下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的行善逻辑,并且社区慈善立足社区、动员社会、服务社区,具有熟人社会、信息对称的先天优势,是应当厚植的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根基。这次修法为社区慈善正名,预料有关部门会以修法为契机和依据,出台相应的政策性文件,为推动社区慈善大发展提供可操作的政策依据,进而为整个慈善事业大发展奠定牢靠的根基。五是首次将个人求助行为与网络平台纳入慈善法规范,并授权主管部门指定平台、制定相关政策。这是对现实情形的尊重,也是对中国人基于恻隐之心救急难、帮助特定受益人的慈善行为的立法认可,填补了立法空白。新修改的慈善法明确个人因疾病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向社会发布求助信息的,求助人和信息发布人应当对信息真实性负责,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承担信息查验义务,同时为了避免网络平台一哄而上开通个人求助导致失控、失范。六是其他方面的进步。如明确慈善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及其部门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责任,要求各级政府将慈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有关部门将慈善捐赠、志愿服务记录等信息纳入相关主体信用记录,健全信用激励制度等。首次明确提出了“募捐成本”,有利于增进公众对慈善事业也需要成本的正确认识。对慈善组织有关违法行为的直接责任者,规定一至五年内禁止担任慈善组织管理人员,同时强化了慈善组织、慈善信托受托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法律责任。这些新的规制都发出了以法促善、实现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明确信号。(中国社会报)

政策速递

我国首次对社会组织名称进行统一规定

1月17日,民政部公布《社会组织名称管理办法》,将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办法首次对社会组织名称进行统一规定,适用于依法办理登记的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办法明确,国务院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名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批准的,可以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词。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的社会组织名称中间含有“中国”“全国”“中华”“国际”“世界”等字词的,该字词应当是行(事)业领域限定语,并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社会组织名称中的行(事)业领域不得使用“第一”“最高”“国家级”等具有误导性的文字,但具有其他含义的除外。

社会团体名称应当以“协会”“商会”“学会”“研究会”“促进会”“联合会”等字样结束。基金会名称应当以“基金会”字样结束。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应当以“学校”“大学”“学院”“医院”“中心”“院”“园”“所”“馆”“站”“社”等字样结束。结束字样中不得含有“总”“连锁”“集团”等。(社会组织动态)

民政部:进一步规范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评选评奖活动和收费行为

日前,民政部印发通知,进一步规范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评选评奖活动和收费行为。通知明确,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未经批准,不得对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全国”“国际”“世界”等字样。

围绕规范行业协会商会评选评奖活动,通知要求,要坚持非营利性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按照规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不得以创建示范、标准认定、评定评价、认证认可、信息发布、数据排行等方式变相违规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不得以任何形式与营利性机构合作举办或者委托营利性机构举办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不得在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前后收取各种相关费用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变相收费。

在规范合法合理收费方面,通知明确,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确定会费档次和标准,综合考虑服务成本、市场需求、会员和服务对象经营状况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经营服务性活动收费标准,不得利用行业垄断地位和行业影响力强制入会、违规收费。(民政部官网)

财政部印发《公益事业捐赠票据使用管理办法》

1月13日,财政部印发《公益事业捐赠票据使用管理办法》,规范公益事业捐赠票据使用和管理行为,加强公益事业捐赠收入财务监督管理。

《办法》明确,公益事业捐赠票据可作为捐赠人对外捐赠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申请捐赠款项税前扣除的有效凭证。公益性单位首次申领公益事业捐赠票据时,应当提供《财政票据领用证》和领用申请,详细列明领用公益事业捐赠票据的使用范围和项目,按要求提供申领公益事业捐赠票据相关的可核验信息,并对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办法》指出,公益性单位开具公益事业捐赠电子票据,应当确保电子票据及其元数据自形成起完整无缺、来源可靠,未被非法更改,传输过程中发生的形式变化不得影响电子票据内容的真实、完整。(财政部官网)

我国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

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国家发布的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

《意见》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包括发展民生事业,解决急难愁盼;扩大产品供给,提升质量水平;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等。其中特别提及,要扩大老年助餐服务,引导餐饮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发展老年助餐,推动养老机构面向社会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同时也引导外卖平台、物流企业等经营主体参与老年助餐配送。(澎湃新闻)

行业动态

我国去年依法处置非法社会组织1100多家

日前从民政部获悉,2023年民政部联合多部门开展了新一轮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共依法处置非法社会组织1100多家,关停非法社会组织网站(APP)164个,公安机关打掉犯罪团伙1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60余名。

此外,专项行动期间,共向全国9.6亿手机用户发送“打非”公益短信,在50多万个楼宇、200多个地铁、高铁、机场等场所开展“打非”宣传。(民政部官网)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

1月14日, 2024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召开。会上透露,2023年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

 2023年,民政部在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发挥社会力量和慈善资源积极作用、优化专项行政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等多个领域,聚力为民解忧办实事。为保障各类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健全分层分类、综合救治等多项机制,全面推行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截至2023年10月底,保障特困人员470.6万人,实施临时救助543.8万人次。连续第11年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全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等各类临时遇困群众70.6万人次。

会议强调,2024年将重点推进社会救助立法和完善配套政策文件,用好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机制,推进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推动社会救助由资金救助、实物救助向服务救助拓展,及时回应救助对象的多元需求。(经济日报)

第十届中国慈善年会在京召开

1月18日,由中国慈善联合会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慈善年会在京召开。会议以“凝心聚力 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汇聚慈善力量,积极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着力推进惠民慈善、全民慈善、阳光慈善、数字慈善。

中国慈善联合会年会轮值主席、通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小平在致辞中表示,民营企业家要勇担历史重担,要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会上,来自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民营企业、研究机构等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主旨演讲并展开深入探讨。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表示,实现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践行党的为民宗旨,及时响应党的号召,与现代慈善体系融会贯通,走中国特色慈善之路;必须坚持依法治善,完善中国特色慈善法治体系,提高社会各界对慈善事业的重视程度,优化慈善事业发展社会环境和监管体系,营造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必须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慈善现代化,推进慈善力量专业化、慈善手段的现代化、慈善活动的多元化;必须优化慈善治理格局,进一步健全慈善工作领导体制,加强慈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慈善组织内部治理水平,完善慈善行业协调机制,打造良好的慈善行业发展生态。

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会长刘永富介绍说,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工程、产业带头人培养工程,调整完善社会帮扶网,全新开发重组数字乡村平台、公益帮扶平台、消费帮扶平台,启动实施“千名专家、万名志愿者”行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认为,构建人人参与的文保公益事业,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规范引导、便捷参与方式,让科技助力文物焕发新生、弘扬慈善文化,营造人人向善行善的社会氛围。

此外,在主题分享和圆桌论坛环节,与会嘉宾分别就“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数字慈善新趋势”“慈善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和“慈善事业与财富精神传承”等议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和分享。

中国慈善联合会驻会副会长刘福清表示,近些年,慈善事业在服务国家大局、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新时期社会组织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这要求我们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拓宽视野与格局,在服务国家大局中锚定方向与位置,在助力共同富裕中勇于担当,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建功新时代。

“中国慈善家·微博”2023年度慈善盛典在京举行

1月8日,由《中国慈善家》杂志和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共同主办的“中国慈善家·微博”2023年度慈善盛典在京举行。莫言、梁晓声、韩美林等众多热心公益的工商、文体、行业各界人士出席活动。

盛典上,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等20家机构获颁“年度榜样机构”;爱乐融聆听计划-益起唤醒小耳朵、即刻扬帆紧急救灾、免费午餐、山凤凰女生助学计划公益项目等30个项目被评为“年度优秀项目”。同时,盛典对于在策划创意、传播手段等方面有亮点和创新,并推动解决社会问题的公益行为或传播案例进行了特别关注,为“跟着丁真探乡村” “莫言邀您与星同行”等案例颁发了“年度优秀传播案例”。(新浪微博)

中慈联发布“2023年度中国慈善行业十大热点事件”

1月18日,由中国慈善联合会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慈善年会在京召开。“2023年度中国慈善行业十大热点事件”于会上发布,回顾、盘点过去一年来中国慈善行业的发展情况,其中,既有引发行业热切关注的政策法规,也有具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和突破。

此次公布的2023年度中国慈善行业十大热点事件为:慈善法完成修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印发,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民政部发文加强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有效衔接;京津冀洪灾、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甘青地震后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踊跃参与;雷军个人向武汉大学捐赠13亿元现金;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香港赛马会宣布捐建公益慈善研究院,助力香港成为领先国际的慈善中心;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支持民营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274家社会组织与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

慈善信托备案规模破65亿 浙江省位居榜首

1月16日,中国信托业协会与中国慈善联合会联合发布《2023年度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国慈善信托累计备案数量为1655单,累计备案规模为65.20亿元。

从地域来看,全国历年慈善信托备案地区累计覆盖28个省级行政区,但区域间分化趋势加剧。在慈善信托的历年备案财产规模中,浙江省、广东省、甘肃省累计备案规模领先,其中浙江省累计备案规模达到18.89亿元,是目前唯一突破15亿元的省级行政区,广东省、甘肃省位列其后,分别为10.41亿元和8.53亿元。在2023年新增慈善信托备案规模中,浙江省、北京市、四川省领先,其中浙江省备案规模超过4亿元,北京市、广东省新增备案规模分别为1.92亿元和1.29亿元。

去年中华慈善总会接收捐赠款物近59亿元

日前,中华慈善总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十次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公布,中华慈善总会2023年共接收社会捐赠款物58.99亿元,同比增长20.17%;同期发放社会捐赠款物45.39亿元,全年支出符合法定要求。

2023年中华慈善总会携手全国各级慈善会,在继续合作开展“患者援助”“微笑列车”“一张纸献爱心”等传统品牌项目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包括“幸福家园”在内的一系列新的慈善项目。此外还合作举办了中华慈善论坛、长三角慈善论坛、沿黄九省区慈善论坛等慈善文化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1月底,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慈善会等58家会员单位,筹募款物就达89.06亿元,其中资金73.67亿元,物资15.39亿元。(中华慈善总会官网)

段永平再向母校浙江大学捐赠 合计超10亿元

1月1日,浙江大学杰出校友段永平再度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进行大额捐赠,合计超10亿元,主要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生文体活动等,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

段永平是小霸王品牌创建者、步步高创始人、vivo和OPPO联合创始人。自2006年起,段永平在母校建设发展的各个关键阶段多次给予大额捐赠,陆续设立了“浙江大学等额配比基金”“浙江大学永平贷学金”“浙江大学永平奖学金”等项目,支持建设浙江大学图书馆基础馆、段永平教学楼等。(长三角日报)

全国慈善组织项目资源对接活动在黑龙江举办

1月9日,黑龙江省民政厅在哈尔滨市举办全国慈善组织“龙江慈善行”慈善项目资源对接活动。

活动邀请了中国慈善联合会、中国狮子联会、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等20多家全国性慈善组织,成功对接了黑龙江省18个边境县(市、区)慈善组织,老年人生活康复辅助、抵边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公共医疗、扶智助学4大类63个慈善项目,涉及全省边境地区人民群众生活、增进民生福祉的各个方面。(人民网)

渐冻症抗争者蔡磊:再捐助1亿元攻克渐冻症

1月27日,京东原副总裁、渐冻症抗争者蔡磊与夫人段睿再捐助1亿元,用于支持渐冻症的基础研究、药物研发、临床医疗等科研项目。蔡磊还表示,他将持续增加公益资金的可能投入,上不封顶。

此前,蔡磊发起和参与建立4个关于渐冻症的公益基金,分别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渐愈互助基金,专门服务于遗体捐赠的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渐愈关爱基金,为渐冻症治疗提供支持的北京科桥公益基金会,以及国内首家以攻克某种疾病为目的的慈善信托——攻克渐冻症慈善信托,协助科学家和生物科技公司融资,推动药物研发管线进展。(中国网)

中华善家传承大会(2024)在京举办

1月26日,由中华慈善总会家风传承与慈善信托委员会主办的中华善家传承大会(2024)在京举办。大会以“善润家风 惠泽华夏”为主题,旨在推动财富管理服务创新和慈善捐赠服务创新,构筑善家传承良好生态,促进中高收入群体结合家风建设开展战略慈善和商业向善,促进海内外慈善家交流与合作。

中华慈善总会第一书记、会长宫蒲光代表主办方致辞。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理事长马培华出席论坛并发表重要讲话。河仁慈善基金会第一理事长、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林达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晓林,中华慈善总会名誉副会长、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东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刘余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围绕“担当社会责任,引领财富向善”“ 家族慈善助力高等教育发展”“ 践行企业家精神 提升财富社会价值”等主题展开演讲,分享真知灼见。(京师善家传承微信公众号)

《慈善蓝皮书2023》:我国参与乡村振兴领域社会组织逐年增长

1月20日,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在京召开《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3)》发布会。

《慈善蓝皮书2023》显示,2022年我国参与乡村振兴领域的社会组织呈逐年增长趋势,从2021年的20.4万家增加到21.5万家,年度数量增幅达5.39%,占全部社会组织的24.83%。在参与乡村振兴领域的社会组织中,社会团体有9.3万个,增幅6.8%;社会服务机构11.8万个,增幅3.56%;基金会3608个,增幅3.44%。在2021年,全国共有2788个基金会投入乡村振兴事业,支出总额为169.63亿元。(人民政协报)

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累计超665万人

1月12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布消息,2023年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新增82万余人,实现器官捐献6450余例,捐献器官2.1万个。截至目前,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累计超665万人,实现捐献超过5万例,捐献器官超过15.3万个。全国已有30个省级红十字会成立器官捐献管理机构,共建成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场所超过210余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官网)

地方动态

广东部署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

近日,广东省民政厅印发《关于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明确,建立完善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工作机制。各级民政部门要坚持以政府救助为主体,加强与公益慈善力量合作;要积极发挥综合救助服务中心(站、点)的牵头作用,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在政策、对象、信息、资源等方面有效衔接,加快形成协同合作、资源统筹、相互补充、各有侧重的协调工作机制,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差异性救助需求。

《实施意见》提出,创新探索公益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途径方法。各地民政部门要动员引导慈善组织依据章程、业务范围和自身专长优势,针对困难群众实际需求设立慈善项目;鼓励引导慈善组织优先向低收入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提供慈善帮扶,有针对性地提供访视照料、心理慰藉、康复训练、能力提升等服务。(中国社会报)

甘肃省首次设立省级慈善奖 每三年评选一次

1月23日,甘肃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甘肃慈善奖”评选表彰办法》,自2024年1月5日起施行。“甘肃慈善奖”的设立有效填补了甘肃省省级慈善表彰制度的空白。

《办法》明确,“甘肃慈善奖”原则上每三年评选一次。“甘肃慈善奖”设置四类奖项:慈善楷模奖、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奖、捐赠企业奖、捐赠个人奖。 “甘肃慈善奖”每届表彰名额原则上不超过100个,其中:慈善楷模奖不超过25个,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奖不超过20个,捐赠企业奖不超过30个,捐赠个人奖不超过25个。(甘肃日报)

浙江计划2025年底建成千个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

日前,浙江省印发《关于推进“五社联动”提质增效助力现代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计划建成1000个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专职社区工作者中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人数占比突破60%。

此外,届时浙江4A级及以上社会组织数将达到3800家以上,平均每个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分别拥有社区社会组织20个、9个,每个社区培育1个以上志愿服务类的社区社会组织,每个社区拥有5个以上活跃度较高的社区社会组织。浙江全省社区发展基金会总数达200家,登记的乡镇(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级评估率80%以上。实现每万人拥有持证社会工作者35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全覆盖。(中国新闻网)

机构速递

中慈联连续举办培训 邀请专家权威解读慈善法

当前,慈善法修改是行业热点话题。为了回应行业关切,中国慈善联合会连续举办两场培训,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慈联副会长郑功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社会法室副主任施春风对慈善法进行权威解读,共吸引2000余人在线学习。

两位专家介绍了慈善法的修法背景及过程,解读了修改后的亮点和重点,并强调进一步要加强宣传、贯彻和落实。中慈联副会长刘福清表示,中慈联将继续通过培训、专家讲座、会议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和普法。

2024让我们一起“开年行善”向未来!

新年来临之际,中国慈善联合会发起一年一度的“开年行善”活动。该活动在每年元旦至春节期间,传播慈善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倡导社会各界献爱心、行善举,让公益慈善融入社区,让慈善资源精准惠及困难群众,形成人人慈善,随手公益的良好氛围。活动通过线上视频图文传播、线下院线广告、户外媒体、地铁广告宣传,动员社会力量、爱心人士共同行动的方式,遍及全国多地,累计超过3亿人次参与。

新年前后,中慈联携手部分公益慈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开年行善”的基层社区落地活动,聚焦社区居民、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急难愁盼,为他们献上一份温暖、一份关爱、一份真情。在江苏常熟市蒋巷村,中慈联和常熟市慈善总会共同举行了蒋巷敬老院捐赠仪式,青年志愿者“敬老孝老”公益服务,医护专家现场义诊,慰问残疾和患病家庭等一系列活动。在广州番禺,番禺区慈善会举办“开年行善 点亮番禺”迎新系列活动,商场、楼宇的建筑外墙的电子屏上齐齐亮出“开年行善 点亮番禺”“慈善之区 幸福番禺”等主题背景,传递爱心温暖,弘扬慈善文化;”开年行善 慈善健康行”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参与,通过公益徒步、公益市集、互动游戏等趣味活动捐款捐物,为番禺区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帮扶。在广东多地,广东狮子会以“开年行善”大联动为统一主题、统一视觉,统一行动,聚焦残疾人群体,组织开展了新年送温暖、孤独症儿童关爱、巴士手语巡游、残疾人就业辅导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慈善服务活动,开展活动260余场,惠及群众近7万人次。

中慈联携手爱德、水滴、广东狮子会开展“寒冬送暖”行动

近日,贵州遭遇极寒天气,大雪冻雨齐至。为了让困难群众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1月26日,中国慈善联合会携手广东狮子会赴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开展“寒冬送暖”行动,向当地困难群众捐赠大米、食用油等800多箱生活物资;向当地残疾群体捐赠了30台电动轮椅并向50户精神障碍者家庭发放现金补助。

同时,爱德基金会与水滴汇聚公益基金会向江西遂川、莲花、兴国等三县捐赠大米和食用油,共659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