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联合会动态 > 慈善之声 > 2022 > 正文

慈善之声(2022年10月 总第48期)

2022-11-03

学习二十大

图片

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

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
大会主题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三个务必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十年来三件大事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
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归根到底是两个“行”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党的中心任务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
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
最佳制度安排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五个“必由之路”
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来源:北京日报理论周刊)
民政部党组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
10月24日,民政部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意见。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唐登杰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认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斗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习近平同志继续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充分体现了全党共同意志,充分反映了亿万人民共同心愿,部党组坚决拥护。
会议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民政部门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制定学习贯彻方案,抓好动员部署,抓好学习研讨,抓好宣传宣讲,坚持上下联动,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要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开展民政工作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研究,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的职责使命、目标方向、思路任务、主要举措。紧紧围绕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紧紧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促进基层民主规范有序开展;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增强社区便民、利民、安民功能;引导规范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其服务企业行业、支持现代化建设等积极作用;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助力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紧紧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统筹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落实党中央对行政区划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殡葬、婚姻登记等各项民政工作服务管理水平,持续加强基层工作和基础工作。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加强政治建设、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深化中央巡视整改和审计反馈问题治理、落实全年重点工作任务、谋划部署明年民政工作结合起来,推进学习贯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民政部门户网站)
郑功成: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慈善事业发展进入新境界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郑功成接受了《人民政协报》专访,在谈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公益慈善事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时,他表示,我国的慈善事业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服从国家发展全局和大局是应有之义。

郑功成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事实上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注意到,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时代背景和方向;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这为慈善事业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提供了基本依据;报告还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包括社会组织协商在内的协商民主体系,要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要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等,所有这些,均包含了慈善事业在内,从而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因此,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慈善事业应当全面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并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以及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积极、理性地步入成熟、定型发展轨道。”

郑功成提出,基于国家现代化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要求,发展慈善事业无疑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但基于其发展滞后的现状,需要多管齐下地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一方面,应当创造更加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这是发展慈善事业的根本条件。在这方面,一是要尽快完善慈善法治,为慈善事业特别是慈善组织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和清晰的预期,特别是要充分激发慈善组织和慈善参与者的活力;二是要加大对慈善事业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进一步完善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增加政府购买慈善公益服务的公共投入,以此增强慈善事业的吸引力;三是要强化法定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的有效对接,如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机构、医疗保险机构主动与慈善组织对接,不仅会为慈善事业拓展空间,也必然使这些保障制度得到更好落实;四是改善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视慈善组织为联系群众的新桥梁和社会建设的新生力量,做到服务优先,监管适度;五是加大慈善表彰与褒奖力度,形成行善光荣、善者受尊敬的优良社会氛围等。

另一方面,慈善业界亦须尽快凝聚服从全局、服务大局、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识,坚定走中国特色慈善之路的信念,将融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公益服务体系作为主攻方向,采取善款筹集与服务社会并重且最终以提供社会服务为主体构成,同时不断完善自我发展的治理机制。(人民政协报)


政策法规

图片

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庆等地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规定

10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庆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批复。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海南等地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规定,放宽外商捐资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准入。
批复称,按照《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庆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批复》,同意自即日起至2024年4月8日,在相关省市暂时调整实施《旅行社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
国务院有关部门、相关省市人民政府要根据上述调整,及时对本部门、本省市制定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作相应调整,建立与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国务院将根据相关省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情况,适时对本批复的内容进行调整。

民政部公布《社会组织名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名称登记管理制度,保护社会组织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民政部积极推进制定《社会组织名称管理办法》,起草了《社会组织名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

民政部高度重视《办法》制定工作,将其列入今年立法工作计划,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在起草过程中先后征求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等39个部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厅(局)意见,并赴山东、江苏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办法》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目前的征求意见稿。

《办法》分类明确了社会组织的名称构成。关于社会团体的名称构成,《办法》明确由行政区划名称或者专名、行(事)业领域或者会员组成、组织形式依次组成。社会团体的名称除标明行(事)业领域外,还有可能标明其会员组成情况,因此,在社会团体的名称构成中增加了“会员组成”的表述。关于异地商会的名称,不同于一般性社会团体,因此对其名称构成作特殊规定,明确由行政区划名称或者专名、原籍地行政区划专名和“商会”字样构成。

关于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称构成,《办法》明确由行政区划名称或者专名、字号、行(事)业领域、组织形式依次构成,本办法关于字号另有规定的除外。《办法》规定,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词的基金会,可以不使用字号。其他基金会均应使用字号,不区分其是否具有公开募捐资格。

关于自然人姓名的使用,《办法》延续了目前关于自然人姓名使用的管理要求。一般性规定方面,明确社会组织一般不得以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革命家、政治活动家的姓名命名。社会组织名称不得使用曾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自然人或者正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自然人的姓名。分类规定方面,明确社会团体名称一般不以人名命名,确有需要的,仅限于在科技、文化、卫生、教育、艺术领域内有重大贡献、在国内国际享有盛誉的杰出人物。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以人名作为字号的,应当依法获得授权。确有需要使用已故名人的姓名作为字号的,该名人应当是在相关公益领域内有重大贡献、在国内国际享有盛誉的杰出人物。(民政部官网)

民政部等10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指导意见》
近日,民政部、中央政法委、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办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减少居家养老安全风险,兜牢安全底线等做出了明确部署。
《意见》明确,探访关爱服务是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通过定期上门入户、电话视频、远程监测等方式,了解掌握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生活情况,督促赡养人、扶养人履行赡养、扶养义务,并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政策宣传讲解、需求转介和必要救援等服务的活动。到2023年年底前,基本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到2024年年底,探访关爱服务普遍有效开展;到2025年年底,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失能老年人能够得到有效帮扶,探访关爱服务机制更加健全。
《意见》提出了五项重点任务:一是建立探访关爱服务机制;二是丰富探访关爱服务内容;三是充实探访关爱服务力量;四是提升探访关爱服务质量效率;五是做好探访关爱服务应急处置。

应急管理部公布6项应急管理行业标准

近日,应急管理部公布关于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基础规范的6项行业标准,依次为总体要求、建筑物倒塌搜救、山地搜救、水上搜救、潜水救援、应急医疗救护,这些标准将于2022年12月18日起施行。


行业动态

图片

民政部举行2022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10月26日,民政部举行2022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三季度民政重点业务工作进展。

社会组织管理方面。建立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召开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工作交流座谈会,持续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专项清理整治“回头看”,推动各级行业协会商会通过减免、降低、取消和缓缴收费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约41.41亿元,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专项整治行动基本完成。持续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公布2022年第二批8家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关停2022年第四批7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引导社会组织持续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6-8月,全国社会组织共面向高校毕业生发布招聘岗位约11.3万个,招聘高校毕业生8.5万余人,开展各类就业服务活动近1.4万场,推动11万余家会员单位发布招聘岗位约55万个。推动社区社会组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平台,广泛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方面。指导各地做好第七个“中华慈善日”有关工作,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慈善实践。持续开展2021年度慈善组织(基金会)年报年检工作,指导各地加强基金会规范管理,推进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完成2022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阅卷工作,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总量达92.9万人。召开2022年乡镇(街道)社工站年中推进会,全国已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2.5万余个。举办志愿服务培训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指导四川、辽宁等地做好民政领域抗震救灾、防汛救灾等工作。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十年累计公益支出78.7亿元

10月21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通报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十年累计公益收入82.83亿元,公益支出78.7亿元。

十年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充分发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所属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作用,聚焦主责主业,扎实推进人道救助、应急救护、应急救援,持续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国际援助、生命教育,发挥自身优势,动员社会各界人道力量,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努力推动新时代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澎湃新闻)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启动“寻找春蕾榜样”活动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启动“寻找春蕾榜样”活动。活动自2022年10月开始,持续到2023年6月,面向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妇联,征集小学、中学、大学阶段及已成长成才的“春蕾”女童优秀典型,共50人。“春蕾榜样”评选标准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受“春蕾计划”资助;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品学兼优;爱岗敬业,善于创新,甘于奉献;尊老爱幼,传递爱心,参与公益,回馈社会等方面事迹突出。
为更好地借助榜样的力量传递“春蕾精神”,中国儿基会将对部分事迹感人、影响广泛的“春蕾榜样”开展宣传报道,切实讲好“春蕾”故事,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女童的良好氛围。

“海棠樱花永相传——周恩来与中日友好”图片展淮安站开幕

10月26日,“海棠樱花永相传——周恩来与中日友好”图片展淮安站开幕。周恩来于1898年出生于淮安。当地建有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周恩来同志故居、周恩来纪念馆等场馆。本次图片展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指导,周恩来纪念馆、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中国国际交流协会、淮安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共同主办。
周恩来侄女、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北京大鸾翔宇慈善基金会创始会长周秉德说:“周恩来青年时期求学日本,对日本社会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他利用和创造各种机会与途径,大力支持、广泛开展民间交流,为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架桥铺路。我们愿意继续为中日民间加强相互认识与交流尽一份绵薄之力。“50年来,中日两国的发展与交流不仅惠及两国人民,也对亚洲及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日两国都举办了相关纪念活动。
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沈小平出席活动。

北京社会组织总量大幅提升 登记资产超1000亿元

不久前,第二届北京社会组织推介活动开幕。本次推介活动以“社会治理,社会组织在行动”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推介宣传、深入基层开展公益服务的方式,集中展示北京市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动员、引导全市社会组织大力弘扬公益文化,有效整合公益服务资源,广泛参与社会治理。

十年来,北京社会组织总量大幅提升,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从2012年年底的7965家增长到12700家,增长约60%。其中,社会团体4347家,社会服务机构7534家,基金会819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从14594家增长到71325家,增长近四倍。社会组织登记资产超过1000亿元,从业人员从十年前的14.5万人增加至21.39万人,社会组织服务内容涵盖教育、科技、体育、文化、卫生、法律、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为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7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被依法关停

近日,民政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深入落实中央关于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决策部署,精准发力,有效打击,依法关停了2022年第四批7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相关新媒体账号,清除了有关关联网页,名单如下:中国营地教育联盟、中国医药卫生管理大学联盟、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联盟、国家节能减碳产业创新联盟、中国监督网浙江象山办事处、中国煤矿创伤学会华北分会、全心犬意犬类领养中心。

宁夏引导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力量有序参与疫情防控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慈善捐赠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和志愿者招募的工作提示》,引导全区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力量依法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慈善募捐和志愿服务。

宁夏慈善总会、宁夏红十字会、宁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枢纽型慈善组织发挥协调推动、信息收集、人才聚集、资源链接等优势,动员企业、爱心人士积极捐款捐物,助力疫情防控。200余家企业捐赠资金3719.14万元、物资价值3450.66万元,有力支援了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宁夏昊善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宁夏公益慈善事业促进会等20余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接联系区内外慈善资源,先后链接资金近100万元。
蓝天救援队队长成为二十大代表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首场“党代表通道”开启。党的二十大代表、甘肃省蓝天救援队队长於若飞走上“党代表通道”。

过去10年间,於若飞带领的甘肃蓝天救援队参与大小救援940余次,搜救幸存者81人,救治600余人,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1.6万多小时。

苏炳添“983基金”获社会捐赠达1000万元

近日,在第四届暨南大学公益慈善论坛的捐赠仪式环节,“暨南大学983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基金”获捐900万元。该基金由“中国飞人”、暨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苏炳添此前向广东省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100万元推动设立。至此,该基金获得的社会捐赠达到1000万元,未来将用于资助家庭困难的体育学子、建设高水平运动体育设施与场地、培育和发展高水平运动员、举办或承办体育竞技赛事及设立体育竞技奖金等。(羊城晚报)

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捐赠10亿元建校

10月26日,砀山中学新校区捐建仪式上,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宣布捐资10亿元建设砀山中学新校区。砀山县委书记唐明表示,这次捐建新砀中,是李西廷响应国家共同富裕部署的善德之行,是造福砀山万千学子的大爱之举,也是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大事喜事。

《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2)》在京发布

《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近日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蓝皮书相关测算数据显示,我国慈善资源总量持续增加,2021年全国社会公益资源总量预测为4466亿元,较2020年增长8.57%。
社会组织总量保持低速增长。截至2021年底,全国社会组织总量为90.09万个,较2020年同期增长0.73%。2021年设立慈善信托227单,财产规模为5.71亿元,较2020年增加32.48%。除了扶贫济困、教育发展等传统领域之外,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成为国内慈善信托发展新的增长点。2021年,我国实名注册志愿者总数为2.22亿人,较2020年增长15.63%。全国志愿服务折合人工成本价值约1954亿元,贡献GDP万分之17.09。志愿服务指数相对于2020年增长26.41%。

“山东工商学院慈善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青岛举行

10月23日下午,山东工商学院、青岛市慈善总会举行了“山东工商学院慈善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揭牌仪式。青岛市慈善总会将作为山东工商学院的慈善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与山东工商学院开展持续、深入的交流合作。下一步,双方将就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慈善人才培养、慈善工作经验实践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指导慈善事业更好更快发展。(齐鲁网)

浙江大学获超1亿元捐赠

10月28日,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70周年院庆校友捐赠仪式在紫金港校区举行。学院校友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集体捐赠超1亿,用于支持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

此次捐赠捐仪式上,1978级校友毛磊捐赠支持“光电学院‘求是之光’师生关爱基金”项目并设立“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永新奖教金”,1984级校友杜建英捐赠设立“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杜建英教育基金”,1987级校友赵延平及夫人杨云女士捐赠设立“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华测导航教育基金”,1989级校友叶志坚捐赠支持“光电学院‘求是之光’师生关爱基金”项目。基金将主要用于帮助因疾病、突发状况等导致经济困难的师生,支持学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是鼓励青年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科研创新,支持学院办学环境改造、空间基本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科国际化发展,奖励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等。

2022年乡村儿童发展论坛举行
日前,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主办的2022年乡村儿童发展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论坛以“乡村儿童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与乡村振兴”为主题,各界代表围绕乡村儿童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分享。
论坛上,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中国乡村儿童发展报告2022》。报告建议,应紧抓儿童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新机遇,围绕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儿童服务人才队伍发展,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立足乡村人才振兴框架,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开发机制;围绕多种类人才,完善专业化培训平台合作机制;打造样板项目,落实重点人才工程创建机制;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深层次推进激励机制。

地方速递


贵州开展首届“贵州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

日前,贵州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共同组织开展首届“贵州慈善奖” 评选表彰活动。
首届“贵州慈善奖”共设置慈善楷模、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捐赠企业、捐赠个人4类奖项,表彰名额总计不超过100个。评选对象为2016年1月1日至今,在贵州省慈善活动中事迹突出、贡献较大、影响广泛的单位、个人、志愿服务等爱心团队、慈善项目、慈善信托等。
首届“贵州慈善奖”评委会将由贵州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建,由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级有关部门、新闻媒体等机构的代表、慈善领域的专家、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组成。

云南:12条措施推动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

近日,云南省民政厅发布《关于推动社会组织进一步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十二条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岗位促就业,多措并举搭平台稳就业,精准发力优服务助就业。
《通知》提出,创新发展增加专职就业岗位。各地要在社会组织登记审查中将新成立社会组织“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的准入条件落到实处,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政策落地与项目实施,带动开发专职就业岗位。推动基金会等慈善组织下沉资源,积极引入公益慈善项目和资金助力基层民生保障,带动开发相应岗位、创造新增就业。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社会工作等领域社会服务机构拓展服务空间,加大高校毕业生聘用力度。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社区社会组织,鼓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面向高校毕业生全面开放岗位并予以优先招录。
《通知》还提到,鼓励具有一定就业容量和技术含量的社会组织、推荐符合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申报就业见习基地,按规定落实就业见习补贴政策,增强社会组织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优先留用见习人员。

内蒙古自治区出台《关于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到2025年,实现全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领导力持续增强等目标;进一步完善服务监管和培育扶持机制,使社会组织结构布局更趋合理,更具活力和实效,实现获得3A(含)以上等级的社会组织占参评总数80%以上、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和无不良信用信息记录的社会组织达到90%以上、社会组织带动就业10万人以上等目标。
《意见》要求,强化政治引领,确保正确发展方向,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制度机制。强化培育扶持,持续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布局,落实培育扶持政策,建立社会组织孵化体系,加强服务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激励。(中国社会报)

湖南省民政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出台《关于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指导意见》

近日,湖南省民政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出台《关于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积极推进全省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和发展,并明确了具体发展目标。《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全省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和发展,到2023年,全省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实现全省70%以上的街道(乡镇)至少有1个枢纽型和支持型社区社会组织,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5个社区社会组织。到2025年,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支持措施更加完备,整体发展更加有序,作用发挥更加明显,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
社区社会组织是由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为主发起成立,在城乡社区开展为民服务、公益慈善、邻里互助、文体娱乐和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活动的社会组织。《意见》明确,将对社区协商类组织、社区和谐类组织、社区服务类组织、社区文体类组织、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进行重点发展。

福建省支持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服务

为进一步引导支持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积极作用,福建省民政厅日前出台《2022年支持全省性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提出支持10个项目,每个项目资助25万元。

根据方案,今年支持范围聚焦“帮特困、扶贫弱、助急难、补短板”。支持全省性慈善组织发挥优势,立足实际,开展慈善活动、提供社会服务,培育发展慈善组织。每个慈善组织只能申报1个项目,资助范围不包括向受益对象发放救助款、奖学金和补贴,以及图书赠送、投资、户外活动、考察旅游、种植养殖等款项。

重庆出台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动员社会组织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支持力度,重庆市乡村振兴局与市民政局日前联合印发《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
该《方案》从结对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打造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公益品牌、开展社会组织乡村行活动三个方面对专项行动重点任务进行了明确。《方案》提出,组织有一定实力和能力的全国性社会组织、山东及其他东部省(市)社会组织,力争对四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并结合实际拓展到全市涉农区县。《方案》提出,引导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依据章程、业务范围和自身专长优势,开展专业化、差异化、个性化特色活动。动员引导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聚焦产业、就业和消费帮扶,打造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发展品牌。《方案》要求,组织有条件、有实力的社会组织针对国家和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开展项目对接活动,集中优势资源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国际视野

图片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家族基金会向癌症研究捐赠7.11亿美元
10月13日,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家族基金会宣布向总部位于西雅图的弗雷德・哈奇癌症中心捐赠 7.11 亿美元。这是该中心成立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捐赠,也是近年来癌症研究机构收到的最高额度的单笔捐赠之一。

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全球野生动物数量50多年来锐减近七成

10月12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显示,由于林地减少、海洋污染等原因,过去50多年来,全球野生动物数量削减近70%。
世界自然基金会这份报告的数据涵盖5000多种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的3.2万种群。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这些受监测种群的动物数量自1970年以来减少69%。报告指出,野生动物锐减主要缘于森林砍伐、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