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年专题 > 2015海峡两岸暨港澳慈善论坛 > 四大分论坛 > 分一 > 正文

赵忠杰:全球慈善未来20年 ─ 儒家思维的后现代公益模式

2015-06-03

 

  旺旺中时基金会副执行长赵忠杰先生通过大量的数据,从慈善事业未来趋势的角度,提出了非常独到的观点。他认为,目前NGO发展迅猛,但也出现了慈善市场化的趋势,甚至可能会有慈善托拉斯的出现,这种过热的苗头应该暂缓一下,让NGO们更多的思考现在和未来。他还认为,NGO要做到理性和感性,专业和热情兼具,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演讲全文:

 

  谢谢主持人,还有在场的各位嘉宾,我自己在旺旺待了好多年了,今天真的很高兴,有机会来这边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第三部门的经验,刚刚听很多前辈还有先进的一些报告,“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我不用再引经据典,也不用再讲很多世界和平的东西,大概前面的前辈都已经铺垫了,也有一部分可能就是我觉得我回去多读两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类的典籍,对于儒家的东西可能还要再加深,谢谢前面几位前辈。

 

  回归报告,今天我讲这个题目是有点心虚的,用短短20分钟去讲未来20年,我想可能有点强人所难吧,我自己也觉得时间是不够的。不过我今天用简短的时间我加速看看,能不能在铃声响起前把未来的20年讲完。

 

  好,大家看这个数据,这个数据其实应该网络上早就有了,在联合韩国教科文组织里面大概就统计到,大概前20年全世界所谓NGO的成长速度,看起来好像有人说欣欣向荣,也有人说像台湾的101大楼,也有人说像台湾的阿里山,数量不断地走高。另外这个图,这个也是一样,来源是来自于联合国,大概很多内容都是反映NGO不断地成长,全世界所谓的NGO登记在册的大概有将近四万家,那四万个NGO其实就台湾来看不算多,我相信各位很多在座是台湾朋友了解,台湾的NGO其实在内政部登记下的有大概将近五万个,是我们所谓的其他团体和公益团体。所以你想一想这个数字多元丰富的感觉,看起来感觉就是一个欣欣向荣,未来不可限量的感觉。

 

  我自己觉得这个趋势好像会无限的扩张下去,也许好的东西或不好的东西同时并存,这个一直让我们觉得未来可能有一个很好的发展。一则也让我们想到未来的公民社会再这样发展下去,无限制的发展下去,依照西方给我们的规范,还行吗?这是我提出来的疑问。我想这个画面大家应该很清楚,当然在讲公民社会,我想我个人的经验,这个题目为什么要定未来的20年,因为我是跟前面20年推测的,为什么有前面20年呢?因为在我学习NGO的过程当中大概是有十年的时间,我在台湾经营某些基金会,做一些公民社会的事情,大概也有十年的时间,这十年我大概经营过十个基金会,跟做生意一样的,有的做起来,有的做失败了。不管怎么样,在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感受,因为我最常听到的,是因为市场失灵了,政府不行了,所以很多人大家收起成见,聚集在一起,一起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可能弥补一下政府的不足,可能弥补一下市场的不足。不过我必须要说了,我看到了现象,跟我预想到的前景是完全两回事情。

 

  就是在我预想未来NGO的发展,因为西方的教育告诉我,因为大家出于爱心,出于利他主义,出于无私的那种感觉,大家一起为这个社会努力奋斗。可是大家注意到,在这个奋斗的过程当中,大家学习的都是西方市场的概念,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很多NGO或者很多刚刚一开始,有位嘉宾说,好像有许涛的例子,他感觉英雄人物一样,或者是更早之前,是不是有一个叫标哥的,有过光盘行动的,是陈光标,他应该也算是有点像英雄人物吧。台湾当然也很多了,在西方也很多。

 

  但是我们接受西方这种市场的教育,这种所谓个人主义的思维,我相信大家知道我们接收过一些思想或者理论,或者参考过一些文献,我刚刚讲了前20年的一些东西,其实就是在书本上看到的,我在写论文或者在做一些研究,或者我跟跟人分享的时候,大概我们讲的就是那些人。像彼得·德鲁克,我们知道这样的学者他们提出一些概念,其实都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完全的付出无私的投入,然后不要想太多,也不用想太多的规范,会引发很多的问题,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西方主义告诉我们,个人主义以后,英雄主义可能会造成实战的蓝波化。很多人会觉得,在现在很多的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中,你们会看到有所谓的首富或首善,像刚刚主持人提到我们旺旺集团老板就是首富了,我认为在市场上的首富是很正常的。因为西方的思维告诉我们,绝对性,我们知道亚当斯密这个角色吧,在18世纪就提出,要遵循理性的概念,去做经济的行为,大概就能够达到市场上面的好,因为每个人都要求好,但都是如此吗?公益组织也是如此么,这个我有很大的置疑。

 

  大家看到麦当劳,我想麦当劳是一个商业化垄断,我们最常看到的一个商业现象。那我不晓得大家有没有期待这次在公益的世界里面或者慈善的世界里面也同样产生这样的状况,这是我们学习西方麦当劳的思维。然后把公益做到别人没有工作,只有我有工作的状况,我觉得这会是一个损失啊,这个现象已经在台湾或者在世界各地,甚至在大陆,我觉得已经在慢慢发生了,这也不见得是坏事了,因为市场本来就会有调控的机制。

 

  公民组织也是一样,我们刚好就在这个节点,我觉得我们可以做一点事情,我们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体系,看能不能把这个状况稍微做点调节。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很多人对非盈利组织的研究,或者对公民社会的研究,或者对NGO的了解应该比我还多。可是大家一直在问同样的问题,NPO跟NGO到底差别在哪里。非盈利,真的是要全部都非盈利吗?就是我要饿死,你肥死,这是好的现象吗?慈善跟公益到底有什么不同。你们知道现在要找一个基金会的专业人才到哪边去找吗?全球有多少这样的大学或者这样的权威机构,这个都很值得我们去想。

 

  但是需要做一些厘清,我觉得这些东西他不是是或者不是的问题,他可能是要找到一个界限,我们要弄清楚,也许你可以看到,在未来的20年可能有一条新的道路,可以让我好好的遵循的走下去,让非盈利组织或者公民社会可以走到一个比较好的路线上。这个是台湾在四个月流行的状况,其实也不见得是坏事。不过他总是会造成思维的若干动荡,如果能够在任何企业状况之下,或者更顺畅的状况之下,去表达你的这个团体的意见或者去表现公共利益的话,我觉得更好。不过那个东西要怎么去做到,我认为就是界限的问题。这些问题我觉得大家可以再探讨了。

 

  在我刚刚提到,其实这个图表他的出处是来自于目前我跟一个英国国王学院的学者,我们还在做这个研究,并没有完全完成。应该说还没公开。不过我们会全世界五大洲大概18个国家,对慈善市场我们做了一点点小小的探讨,我们发觉到目前全世界的慈善市场跟商业市场差不多,差不多在哪边?有1%很有权利的NGO掌握了99%的慈善资源,99%很努力想要做NGO,他只稀释到1%的慈善资源,这个我个人觉得满可悲的,也没有什么不对,市场就是要调控,市场是需要大家互相做一点调整。不过我们遵循西方的一些思想,西方的概念,西方第三部门的这种想法,西方市场是这样一路走下来,走到现在,似乎问题亟待解决。

 

  慈善市场如果真的变成一个市场化,他可能就跟商业一样,有一个(英文)的现象,我想另外一个数据也提供大家参考一下。就是在联合国有一个网站,大家看一看。在2014年,全世界的第六大经济体是NPO,第一大应该是美国,第二大是中国,接下来日本啊、印度、英国啊,一直排下来,欧盟啊,第六大经济体就是所谓NGO和这个行业,这个产业。大家为世界创造了很多产值,它也提供很多就业机会,也让人类看到很多希望,不过我看到是我的同业,因为我在旺旺集团,我的同业经常都是非常辛苦,为了十块二十块,为了一点点捐款,没有少吃苦多奔波,我觉得如果称它是第六大经济体的话,这个现象是不是会有点讽刺呢。这个议题我觉得也值得提出来,或者把这个议题抛出来让大家思考,目前要找到解决的方式,其实并没有。

 

  我说这个儒家思维的后现代慈善模式和公益模式只是一个概念性的扩化,目前还没有更细致的做法。因为刚刚很多的前辈和专家讲了很多有关于孔子“礼义廉耻”方面的东西,也许可以应该来破解现在目前我们刚刚看到界限的问题,不过我觉得还应该更具体做一些比如规范的,或者文字上的落实,我觉得这个可能有其必要。刚刚也有一位前辈提到这部电影,在大陆翻译为《速度与激情》,如果现在NGO和NPO,或者所谓的公益慈善市场,像前面那个指数图示一样,不断地飙涨或者像房市不断地扩张,他迟早会变成癌细胞,我们在享受所谓速度与激情的过程当中,不要忘了,你可能在玩命。那我们甚至应该踩个刹车想一想,然后调整一下,就回到我们主题了,中庸之道。

 

  我们祖先孔子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任何事情只要找到中庸之道,很多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或者是说我相信大家应该有听过,礼让三分,我们孔子讲的礼义廉耻,礼让三分,也就是说做公益或者做慈善。其实我们回过头可以想一想,其实有时候就是像孔子讲的,做公益这个东西他不是做生意,大家不要退步,礼让三分,把空间和资源大家适当(开放)出来,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因为如果你垄断的话,这个公益可能就是少数人的公益了,这个慈善就是你个人的慈善了。就像我们集团,我们做旺旺仙贝,或者有我们的媒体,如果我们主要送鲜贝,送媒体的那些宣传途径的话,可能因为我们的产业过于庞大,整个台湾市场,以后不捐钱,捐鲜贝,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所以让大家各安其分,各得其职,不要把公益垄断,也不要把公益独占,大家礼让三分,把公益的空间让出来,让每个人都可以做。

 

  甚至又回到我们讲的,刚刚也有前辈提到集体主义,东方西方的差别。其实在西方,刚刚我讲的那个亚当斯密,这些学者都强调个人主义,其实孔子讲的是集体主义就是我刚刚讲的,大家都退步,礼让三分,也许公民社会就在前面,也许大好时机就在不远处,这个必须要跟各位讲一下。当然未来的20年,我想我在念书的时候,我很崇拜爱因斯坦,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做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有些东西现在是黑的,可能到晚上他可能就变白了,现在看到可能是白的,到晚上他可能就变黑,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所以不要做极端的个人主义思考,也许回到更广泛,更属于大众的这种集体式的人性思考,中庸思考,对未来20年可能会有一点帮助,这是我的假设。

 

  我们讲做公益的时候,我们做慈善的时候,我相信大家都很有热情,在座的诸位包括我的朋友都一样,有了热情是不够的,我相信专业也很重要。因为如果把慈善市场或者公益这个模式走到真正让大家觉得他是一门不可缺少,或者是在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问,或者是能够帮助人类发展的一个途径的话,我觉得专业也是必须的,我刚刚有提到,在训练上面或者在人力资源培训上面,是不是也应该调整一下,这个我们应该思考。

 

  当然,你既然很感兴趣,一般人在做非盈利组织的时候,我是充满理想和幻想的,我总觉得我身边的人是好人,我总觉得NGO的人不会骗,不过我发现到后来,跟做生意一样,我被很多NGO骗过。不过这也让我感悟到其实慈善跟公益这个东西,不能够泛滥,也要有点节制。

 

  这个就回到刚刚前面很多前辈讲到,你做很多事都循规蹈矩的,五伦纲常和儒家的东西,也许未来的20年,我们可以用更聪明,更具理性和感性,更具专业和热情的模式,让未来的慈善事业有无限的可能。我们运用更聪明的方式,更中庸的方式,更可行的途径,把公益事业走下去。最后谢谢孔子,还有谢谢爱因斯坦,还要谢谢大家,谢谢各位。

 

  现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