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人物 > 正文

慈善榜样余太湖

2018-10-12

在第十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上,余太湖作为“慈善楷模”获奖代表发言。

余太湖,贵州省金沙县人,1966年出生,贵阳市出租车驾驶员。2018年荣获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

1984年刚到外省打工时,年轻的余太湖当上了长途司机,但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有时连走错路都不知道该如何问路。辞掉长途司机的工作后,他开始了自己的“的哥”生涯,并萌生了为家乡学校送书建图书室的想法。刚开始,余太湖向周边朋友讨书,但范围有限、数量不多,书籍质量也不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乘客聊天时说起自己讨书的事情,这名乘客听后很感动,直接捐出了5万元的“买书钱”。 这位爱心人士的慷慨解囊给余太湖精神上莫大的鼓励,从此便过上了“讨书的哥”的生活。只要有人坐上他的车,他都会把话题扯到书上。老师、学生、接送孩子的家长都是老余讨书的重点对象。他说:“这些乘客捐出的书有时更适合学生读。一本书、一句话也许就能改变农村娃的一生”。每次拿到书,余太湖都会先一一翻看,适合的才送到学校。

但讨书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的那年,余太湖一整年收的书还不足2000本,有时向一百个人做了宣传,却都没有一个人愿意响应。但他并不气馁,心里想:“他能帮我,我很高兴,不给,我也不会怪他,他没有这个义务必须要帮我”。为了能兼顾生活与慈善,余太湖每次送书到学校时,都会为了省油费和过路费尽量走小路。但正是这个“小气到几乎吝啬”的人,却全身心扑在捐书事业上。每当接到捐赠者的电话,他都会自掏油钱,放下车上的乘客就去取书。余太湖说,损失一趟车费没多大关系,误了孩子的学习就耽误了他们的一生。

余太湖(左)和朋友为山里的孩子们带来宝贵的书籍。

余太湖的“讨书生涯”遭受了无数白眼,还有人把他当骗子。直到有一天,贵州商报的记者戴汝生在报纸上报道了这件事,贵阳交通广播也知道了这位“讨书的哥”的事迹,才让越来越多人知道了余师傅,主动联系捐书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靠着热心乘客的帮助,余太湖一年多募集到了5000多本图书,自己又花钱买了几百本书,多次将募集到的书和学习用品送到山区学校。乘客代女士在得知余师傅的爱心行动后,主动将准备用来去三亚过春节的钱捐出来建设图书室。金沙县润弟希望小学的图书从最初的几百册增加到了3000多册。校长冯忠林说,余师傅陆续给学校送来了2000多册图书,学生们很喜欢。

余太湖的生活并不富裕,每月跑车除去份子钱、汽油钱等,也就剩4000元左右。再加上他平均每季度都要给山区小学送书1至2次,还要搞捐赠活动,都是自掏腰包。但余太湖经常表示:“尽自己的能力做我认为有意义的事,让孩子们多读书,生活少走弯路,我觉得很幸福和满足。”

在他的号召下,2012年,“贵阳爱心公益团队”成立了。短短几年的时间,爱心公益团队在余太湖的带领下开展了很多公益活动,团队成员从最初的几名成员发展到现在400余人,团队成员遍布全中国。几年来,余师傅用出租车搭载爱心,募集了十二万余册书籍,十万余件文体用品,共建立了49个乡村图书室,其中3个是网络电教室。

余太湖(右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鼓舞更多人关注山里娃的教育。

2013年11月23日,通过余太湖的牵线,贵阳十二中与金沙县五龙街道光明小学结为姊妹学校,十二中为光明小学捐赠了三千余册图书,四千多件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余太湖还先后为五龙街道的光明小学、金云小学等十多所小学组建了新图书室,解决了农村小学缺乏课外书的问题,让孩子们在课外可以走进书的世界、书的海洋。几年间,余太湖不但为学校建立了图书室,还救助了一些困难家庭,他牵线搭桥救治了石场乡柏杨村的重度烧伤病人刘艳琼。

几年来,余师傅通过寻找爱心人士,共资助学生324名。每名学生每月获得的爱心资助从一百元到五百元不等。余太湖还帮助唇腭裂、脑瘫和小儿麻痹症患者寻求医疗救助,截止目前共帮助患者184名。

余太湖的善行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赏,曾先后荣获金沙县好人、贵阳市好人、贵阳市文明出租车驾驶员、阳市交通系统学雷锋示范标兵、贵州省好人、CCTV年度慈善人物、贵州省“全民阅读推广大使”等多个荣誉称号。

2018年9月,余太湖在第十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发言时,用质朴的话语诠释着对慈善的执着。他说,作为一名普通出租车司机,自己能做的事虽然很有限,但他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引起更多社会力量的关注和支持,为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汇聚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