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动态 > 领导讲话 > 正文

李晓林:总结抗疫经验,建设国家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2020-05-08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民支援抗震救灾开启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公益元年”。自那以来,我国慈善行业遇到的最大考验,当属眼下的新冠肺炎疫情。

对于这次抗疫期间慈善组织的表现,业内有着不同的看法。全国人大代表、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思源工程”)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电商扶贫联盟主席、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林达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晓林,在疫情发生后即带领团队抗疫,并以自身影响力倡导公益同行参与其中。

在接受南都专访时,他对慈善组织的表现给出了肯定评价。他认为,自2003年“非典”以来,我国还未遭受过这样大规模、大范围的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慈善组织的反应速度和应急能力是合格的”。

李晓林也在思考,慈善组织如何在下次危机应对中表现得更好。他认为,有关部门和慈善组织应共同总结本次抗疫中的经验,并加快建设国家级跨部门联合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以进一步提高慈善组织协作水平和救灾救援的能力。

慈善组织展现出快速、高效反应速度和应急能力

南都:参与本次抗击疫情工作中,您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深刻感受?

李晓林:从1月22日开始,我带领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团队,制定实施“战旗计划”,联合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展抗击疫情工作。4月14日,“思源工程”还向黑龙江绥芬河市捐赠疫情防控物资,支援边境疫情防控。截至目前,“思源工程”接收的疫情防控款物超2亿元,并向湖北省等地交付了225批、800多吨物资。对于这次抗击疫情,我的感受颇多。

一是国家对于疫情防控的重视及其实力令人感慨。疫情暴发正临春节放假、工厂停工,国内防疫物资极其短缺,很多慈善组织在采购、捐赠物资时也遇到困难。但是国家迅速组织复工复产,及时保障了物资供应,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思源工程”第一时间采购的100辆负压救护车,福田汽车加班加点生产,在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启用时就交付使用,为医院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和院前急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是疫情面前,国人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广大爱心人士以及海外华人华侨等都以不同形式合力驰援疫区,彰显了炎黄子孙的凝聚力和大爱精神。在此期间,我们也收到了100多家爱心企业、112位爱心明星、近60万爱心网友,以及美国部分华人华侨、泰国华人企业的爱心捐赠;扬帆计划湖北站、武汉绿舟救援队、蓝天救援队等志愿团队,冒着生命危险在防疫一线协助物资接收和发放。

三是社会各界支援疫区方式的丰富化、多样化、均衡化令人欣慰。据我了解,在本次抗击疫情工作中,许多爱心企业、慈善组织和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等,纷纷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支援疫区,从而保障了捐赠的疫情防护物资多样化,保障了帮扶群体范围的广泛覆盖,保障了支援地区的均衡化。“思源工程”发挥卫生医疗扶贫项目优势,及时向疫区医院捐赠负压救护车、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其它慈善组织发挥其在关爱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领域的优势,开展相应的帮扶。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社会公众奉献爱心的方式多元化、精准化、透明化,也非常值得肯定。

南都:据您观察,慈善组织在这次抗击疫情中的整体表现如何?

李晓林: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除了国家“战疫”主力军发挥核心作用外,作为社会力量重要组成部分的众多慈善组织、广大爱心人士及志愿者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爱心人士积极筹集和运送前方急需的医用物资,不顾疫情传染,活跃在社区各个服务领域,为控制疫情和确保疫区人们生活的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谱写了慈善组织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重大疫情防控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

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出很多感人肺腑的人物和故事,令人印象深刻的公益现象和事件很多,他们面对疫情时,和广大的一线医护人员一样,不畏艰险、不辱使命、冲在一线、奋勇前进,倾力参与这场战线最长、耗时最久、跨越春节假期、最艰辛的疫情防控战,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了应有的力量。如果说印象最深刻的公益现象,就是广大公益人和志愿者在疫情面前的主动担当和艰辛付出。

南都:疫情发生后,慈善组织在反应速度、专业程度、应急能力等方面做得怎么样?面临哪些挑战?

李晓林:我认为,慈善组织的反应速度和应急能力是合格的,在国家大灾大难面前,慈善组织服务国家大局,发挥各自潜能,不辱使命地开展积极有效的疫情防控工作。

应该看到,本次疫情与以往地震赈灾相比,具有周期长、区域广、病毒隐藏性和救助时效性等复杂特点,其传染性、危险性和困难程度也要高于地震赈灾的数倍甚至更高,而且疫情暴发期正值我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春节,很多慈善组织工作人员已回家过年,许多防疫急需的物资生产厂也放假停工。

在此背景下,国内慈善组织能够在春节前后就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工作人员立即投入工作或远程办公,组织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并且发挥各自的优势、克服种种困难、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向疫情严重地区捐赠大批善款和物资,说明我国慈善组织在汶川地震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成长。

总结抗疫经验,加快建设国家级跨部门联合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南都:疫情最紧张的时刻已经过去,但后期在心理恢复、社区卫生等方面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您认为接下来慈善组织应该如何联合起来发挥作用?

李晓林:近日,我关注到40多家基金会共同发布“中国基金会行业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共同倡议”,并已有100多家基金会响应倡议,说明慈善行业的联合意愿和行动一直都在进行。

总体而言,各个慈善组织都在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项目,形成优势互补。对于今后的联合工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从行业指导方面,建议由有实战经验的专家、学者或行业践行人牵头,慈善组织参与,共同总结本次抗疫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形成一份具有指导性、可行性、发展性调研报告,以期指导今后工作。

二是从行业扶持方面,建议由主管部委牵头,慈善组织参与,共同扶持扎根基层、扎根社区、扎根农村的社会组织,提高专业化能力,助力我国救灾赈灾、公益慈善和乡村振兴等工作。

三是从政策倡导方面,建议由专家学者和慈善组织一起,通过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学术报告、专题交流等方式,了解基层社会组织扶持、应急响应体系建立等行业诉求,并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

南都:当我们再次遇到这样的灾难,怎样保证慈善组织等力量有更好表现?

李晓林:自从汶川地震以来,我国慈善组织发展迅速,在各自领域发挥优势,为我国扶贫及公益慈善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类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慈善组织也是身先士卒,敢打敢拼,积累了丰富的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治理经验。

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我国慈善组织如何在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表现得更好,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应鼓励慈善组织发挥优势参与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防控工作,并培育大批扎根基层、专业细分的社会组织。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各界爱心资源的汇聚,既是对各家慈善组织的信任,也是对慈善组织执行能力的考验。虽然有公告要求为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工作募集的款物,全部交由指定的湖北省、武汉市当地慈善组织接收,但应考虑到被指定方能否能够快速有效地落实好款项执行和信息披露工作。

因此,建议在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中,我国应鼓励各慈善组织发挥其资金、资源、团队等优势开展工作,同时辅以培育发展基层社会组织,让爱心驰援的通道更多、更精准、更快速、更有效,进一步提高救灾救援的执行效率。

二是应放宽境外慈善捐赠物资受赠人的限制。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内外慈善组织都在积极从海外募集、采购疫情防控物资。但是,根据我国2016年施行的《慈善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收暂行办法》,对于境外慈善捐赠物资的国内受赠人,要求是“经民政部或省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且被评定为5A级的以人道救助和发展慈善事业为宗旨的社会团体或基金会”,这对很多国内慈善组织接收境外物资捐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建议在本次疫情防控的经验上,放宽境外慈善捐赠物资受赠人的限制,并实现海关绿色通道常态化,“宽进严出”,在物资入境后加强检验检疫和执行管理。

三是应建立国家级跨部门联合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平台。从国内外疫情防控效果来看,形成自上而下的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统一发布准确的疫情信息、明确的物资需求,有利于救助工作的及时、均衡、高效。通过国家级跨部门联合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平台,统一汇聚物资信息的需求和反馈,慈善组织和爱心人士可即时了解物资需求、第一时间认领和捐赠,受助单位也可即时进行接收物资种类和数量的反馈,让爱心款物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救助救援工作效率。

2015年我作为时任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建设国家级跨部门联合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平台的建议》的政协提案,建议从国家层面建设我国第一套从全国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救援救灾统一标准的指挥平台和系统,从而实现提升国家整体形象、增强救援力度、减轻灾害损失、合理调配资源等目标。

这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我希望有关部门和慈善组织能够总结本次抗击疫情的经验,加快建设国家级跨部门联合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并完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急体系和预案,建立应急储备仓库,加强谣言处理和舆论引导机制,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力度,提高慈善组织协作水平等,提高救灾救援能力和效果。

我国慈善组织“走出去”,应注重传递现代中国慈善经验

南都: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我国慈善组织积极“走出去”,您对此怎么看?

李晓林:我认为对于慈善组织“走出去”的做法要具体事物具体分析。据了解,马云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向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捐赠抗疫物资,另外还有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等慈善组织,也向全球相关国家和地区捐赠款物。对此,我十分赞同,他们的行动向世界诠释了我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特别在我国疫情还未全面解除情况下,中国的公益慈善走出去则难能可贵。

南都:我国慈善组织参与全球慈善事业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李晓林:我认为参与全球慈善事业应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中国传统慈善理念的交流。像中国这样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多,中国传统的慈善多为淳朴、真诚、友善和无私,用现在话讲无政治色彩,但是有些国家用政治色彩歪曲中国慈善事业时,我们更应该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慈善理念,以正义、担当、无私的慈善行动,传播我国慈善文化和理念。

二是现代中国慈善经验的传递。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特别是不到十年间帮助上亿贫困人口脱贫,这里也有公益慈善组织的开拓创新和艰辛付出。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这是联合国千年计划中的一个极其重要问题,但中国即将实现目标。

三是中国慈善与国际间的交融。中国的慈善组织不仅要惠及当地,而且还应与当地国政府、社会组织等建立起长期、稳定、通畅的渠道,从而传播正能量,以期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谐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