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企业 > 正文

天津市首家社区基金会“花落”桃源居社区

2015-04-27

研讨会之前,由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天津市副市长孙文魁共同揭牌,宣告天津市首个社区基金会——天津市桃源居社区公益组织发展基金会以及天津市桃源居社区公益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原书记处书记张静致辞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孟志强主持主旨发言环节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朱廷峰介绍了深圳创新培育社区基金会发展模式情况

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会长何道峰谈论社区基金会的宗旨与路径探索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学部副主任、教授马庆钰谈论社区基金会如何拓宽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的创新空间

中国慈善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彭建梅主持案例分享环节

桃源居社区公益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李爱君与会嘉宾就“社会基金会的旨趣与发展环境”展开讨论

上海洋泾社区基金会秘书长诸昳演讲主题为从社区到社群,从参与到自治,是很长的路

重庆市民泰社区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王明贤谈论社区治理创新工作法“三事分流”

专家研讨环节,在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主持下,与会嘉宾就“社会基金会的旨趣与发展环境”展开讨论

天津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天津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局长、天津市社会组织党工委书记张宝甫在专家研讨环节发言

 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司长王金华为研讨会做总结发言

从深圳出发,桃源居模式已在重庆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开花结果

4月24日上午,地处天津中心城区的天津宾馆春意盎然,桃花烁烁。由中国慈善联合会、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和天津市民政局主办、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天津桃源居社区公益组织发展基金会承办的中国社区基金会与社会创新治理研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随着国家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天津市副市长孙文魁共同揭牌,天津市首个社区基金会——桃源居社区公益组织发展基金会以及桃源居社区公益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自此,社区治理创新与社区建设在这座滨海之城开启崭新一页。

以桃源居发轫:中国公益社区的“破冰之旅”

作为天津市首个社区基金会,桃源居社区公益组织发展基金会由诞生、发展、壮大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的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发起成立。深圳桃源居社区是享誉全国的和谐社区,20年来,在各级政府及民政部门的指导下,构建了一套以公建设施为基础、以服务为载体、以文化为支撑、以教育为特色、以环境为依托的社区公益事业发展体系,将政府的公共服务、企业的商业服务与社会组织的公益服务融为一体,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资助、居民共建”的“三位一体”和谐社区治理和服务模式,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创新做了有益的探索。

深圳桃源居社区建设模式是通过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的设立和运营,创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积累社区公益资本与资产,培育社区公益组织参与社区建设。作为我国首家以培育社区公益组织为使命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由澳洲华侨、著名慈善家、深圳桃源居集团董事长李爱君女士发起,捐资1亿元人民币设立,2008年11月8日在民政部注册成立,2011年获评国家4A级基金会。该基金会成立以来,累计接受桃源居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捐赠人民币2.3亿元,截至2014年底,公益支出累计1.26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社区公益人才培养、灾害救援、社会公益、社区理论研究五大类共计48个公益项目,扮演了社区公益事业的“输血者”和“风险投资者”两大角色,构建了社区公益服务体系,形成了桃源居善治型社区治理模式,依托社区基金会,推进社区治理创新,谱写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共建共享幸福社区的新篇章。

从一枝独秀到花满深圳,一座城市的“良善效应”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以深圳桃源居社区为“试验田”,在成功探索出城市社区治理和服务模式创新经验的基础上,首先尝试在深圳其他有条件的社区培育扶持社区基金会的发展,助力社会治理创新。

2014年3月,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捐资166万元,发起成立光明新区凤凰社区基金会;随后又捐资160万元,发起成立宝安区海裕社区基金会。以此为发轫,短短一年多时间,在众多像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和桃源居集团这样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的推动下,社区基金会在深圳从“一枝独秀”到“百花竞放”,走上蓬勃发展之道。到目前,深圳市共登记设立了16家各具特色的社区基金(会),为社区基金会的培育发展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和加快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找到了可行的路径。

从深圳走向全国,桃源居公益“航母”的榜样复制效应

桃源居集团倡导的企业使命和宗旨是推动中国人居事业发展,开发一片土地,造福一方人民,在开发期协助政府将民非组织“扶上马、送一程”,其所到一个城市投资发展,首先要能做到影响并推动一个城市社区公益组织的发展。2008年,桃源居从南国鹏移植到山城重庆,与民政部、重庆市政府联合投资2亿元兴建养老福利院,同时与渝北区政府合作兴建桃源公园,并在公园内由桃基会捐赠1亿元兴建重庆桃源居公益中心。近年来,桃源居模式不仅引起国内外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领域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始终为各级党委政府所关注。2008年桃基会在民政部注册成立时,时任民政部部长李学举明确要求:“深圳桃源居模式要有榜样的作用,并有复制的能力和继续探索的精神。”

2014年,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捐资250万元,并引导重庆桃源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捐资250万元,发起成立了重庆市桃源居社区发展基金会,这是桃源居模式走出深圳、迈向全国的关键之步。以此为开端,仅一年多时间,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通过资金支持、理论研究、输出管理等方式,将社区基金会这一社区治理的“瑰宝”从深圳成功复制到重庆、天津。

桃源居模式在走向全国的过程中,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通过内涵上的不断“升级”,打造出重庆模式、天津模式;通过扶持方式上的“多元”,打造北京模式、上海模式,它就像一艘公益航母,已成功扬帆启航。到目前,他们不仅精心培育了重庆市桃源居社区发展基金会和天津市桃源居社区公益组织发展基金会这两个桃源居的“自主品牌”,同时还“甘为他人做嫁衣”,扶持其他社区基金会的培育发展。他们先后捐资200万元发起成立了重庆市民泰社区发展基金会,捐资20万元支持上海市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能力建设项目,捐资200万元筹建上海市杨浦区延吉社区基金会,捐资200万元筹建北京市思诚朝阳门社区基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将继续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地按照既定计划继续捐资发起成立社区基金会,推动我国社区治理创新与社区建设。

2011年,桃源居落户美丽的天津市滨海新区上北版块,社区占地10.3万平米,总建筑面积32.8万平米。目前天津桃源居社区已全面开发建设,预计4年内完成社区建设。天津桃源居是深圳、重庆桃源居的升级版,它结合天津人居环境,围绕关注民生、规划先行、建管统一,建设服务型善治社区模式,桃源居以公益建设善治型社区,以大爱构筑理想家园,将成为滨海新区乃至全市最适宜人居社区的典范。据悉,天津市桃源居社区公益组织发展基金会成立后,将在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改善社区民生和公共福利、提升社区自治和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原书记处书记张静在授牌仪式上致辞说,2008年李爱君女士率先创建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成为我国社区建设与创新的先行者。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通过社区基金会以提高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效能为目标,以积累和扩大社区公益资本与资产,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为手段,形成社区自治机制的先进经验和时代潮流。

桃源居社区基金会通过公共服务和各类社会组织把分散的多元的群众组织培育起来,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从而壮大了社区的资源力量,获得了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能量支持。桃源居社区倡导培育人人可公益、时时可慈善的理念,拓展了我们与各国社区基金会对话的空间和广阔的前景。她寄望桃源居社区建设模式能成为社区创新建设的公益典范,为我国的社会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探索中国特色和谐社区建设之路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分享“桃源居模式”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中国社区基金会与社会创新治理研讨会同时举行

在当下中国,社区基金会在推动“政社互动”完善基层社区治理格局中如何发力?又怎样推动拓展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的创新空间?4月24日上午,中国社区基金会与社会创新治理研讨会在天津宾馆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等地专家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中国社区基金会的未来发展之路”这一主题精彩发言,为渤海之滨带来强劲的“头脑风暴”。

研讨会以“中国社区基金会的未来发展之路”为主题,旨在分享桃源居社区基金会发展模式,探讨社区基金会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促进多元力量融合,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研讨会上,首先由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朱廷峰做《深圳创新培育社区基金会发展模式》主旨发言。朱廷峰说,近年来,深圳市坚持创新社区的治理模式,借鉴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发展社区基金会的有益经验,探索发展本土化的社区基金会,逐步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具有深圳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幸福社区建设的一种新途径。到目前,全市共登记社区基金会16家,原始注册资金及募集慈善资金约4300万元,开展公益项目60个,覆盖人群5万人次。下一步,深圳市将以民政部有关部署为动力,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试点工作总结的评估,完善《社区基金会培育发展工作暂行办法》。二是加大社区基金会培育力度,发展多元化的社区基金会培育体系。计划到今年底全市社区基金会达到45个,其中社区基金会23个,社区冠名基金22个。三是建立完善社区基金会的支持系统,包括建设社区基金会发展支持性平台,逐步将市区两级的慈善会转换为服务全市全区范围的社区基金会,为其他基金会社会组织提供管理支持,也通过联合募捐方式提供政府资金支持。四是建立健全完善资金的监管及保障模式,包括引入金融领域较为完善的监管机制,推动出台基金会发展的政策文件,推动有关部门通过职能转换以奖代补项目运作方式扶持社区基金会发展,推动将社区民政资金引入社区资金当中。

“开发一片土地,造福一片人民,不仅是我的一个希望,也是我人生的追求。企业家的贡献不仅在于为社会积累了多少财富,更在于在善经济时代推动慈善落地,让公益开花,推动社区公益组织成为造福社区居民的平台和纽带。”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创始人李爱君女士现场和与会嘉宾分享了桃源居社区基金会的发展之路。她说,到2013年结束开发时,深圳桃源居社区共拥有公益组织10个,从公益基金会到公益中心到社会型企业物业公司到老年协会、妇女中心、儿童中心、志愿者中心等,这十个组织涵盖了社区全面的公共服务体系。李爱君说,从最初的荒山野岭和垃圾填埋场到联合国授予的“国际花园社区”和全球理想人居社区,桃源居模式是深圳市政府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所有企业成长的环境,深圳市、区各级政府都积极营造。比如说,几年前,为了造福社区居民,我们着手将物业公司由企业改制为公益性质的社会组织,却找不到法律依据。深圳市民政局特事特办,主动出面请示国务院法制办,最后得到“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有利于和谐社区建设的都可以创新”这柄“尚方宝剑”,物业公司才得以顺利完成转制。如果没有深圳市政府和市民政局的支持,单凭企业一己之力,此次转制将无法实现。对于天津桃源居社区的公益未来,李爱君充满信心。她说:“天津桃源居社区一定要赢!我一定要全力移植并升华天津桃源居社区组织,结合天津的人居社区文化建立起天津的公共服务和福利奇迹,像居家养老、妇女教育、儿童教育、公共服务和福利以及社区公益资产管理、公益资本的营运以及建立社区创新金融、社区互助保险等,我们都将在天津桃源居社区先试先行。”

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会长何道峰、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学部副主任、教授马庆钰分别就社区慈善基金会如何推动“政社互动”、完善基层社区治理格局、社区基金会如何拓宽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的创新空间等做了主旨发言。

社区基金会是基层民主的推动器

与会专家学者眼中的“社区基金会的旨趣与发展环境”本报讯“我们研究社区基金会,应当从三个维度观察和研判,一是成立定位,二是组织机构,三是运行过程。”“社区基金会应该真正参与社区事务的治理,变成一个推动基层民主的一个推动器或催化剂。”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社区基金会的旨趣与发展环境进行了专题研讨。

为什么要设立社区基金会?社区基金会设立的障碍是什么?目前要创立一个社区基金会最大的困难在哪里?如何从公共政策角度看待社区基金会的政府主导和企业主导这两种模式?围绕关于社区基金会的热点和难题问题,在北京大学金锦萍教授主持下,南开大学教授孙涛、清华大学教授邓国胜、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徐家良、中央党校副教授郑琦、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浩明、北京保险服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柴海波等专家学者展开激烈讨论。针对公众可能存在的对像桃源居这样的由爱心企业捐资设立的社区基金会公益性的质疑,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认为其公益性丝毫不容怀疑,且这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模式是非常好的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一种模式。对像桃源居这样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其最大优势就是拥有跟社区天然的联系,在解决社区身边的问题上,没有谁比它更有资源优势,它能够做的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如果我们每一个房地产企业都能够通过社区基金会的模式有效地解决社区的问题,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那所有的社区都会好起来、国家就会好起来。

  对于社区基金会与其他基金会相比有什么特殊之处可以更容易获得社区居民的信任,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浩明认为,最大的信任来自于社区的老百姓,因为社区的老百姓满意度、对基金会的参与度、对社区的监督、对社区基金会的问责等,社区居民都是最重要的主体。目前,社区基金会在全国已经发展到数十家,那么,用什么方式去判断它的成败得失呢?专家们认为,应从几个维度进行衡量,一是看它的基本架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二看绩效方面,看它是否真正推动了社区社会问题的解决,三是看它的杆标示范价值。同时,专家们认为,现在,中央提出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现代治理的关键就是社区治理,如果社区治理形成不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则无从建起。社区基金会的主要功能就是引领社区所有的成员向上、向善、共建美好家园,从这一宏观视野看,中国社区基金会的发展空间无限广阔。

 民政部社会工作司王金华司长用“三句话”做总结发言。一,这是一个高层次的会议,也是一个跨界合作的会议。二,社区基金会是中国改革进程当中的产物,也是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深化发展的结合。三,中国社区基金会的未来发展之路必须走本土化的创新发展之路。

王金华说,社区基金会这个样本的发源地是深圳市。社区基金会实际上是对传统社区、基层社区的激励机制和激励体制颠覆性的革命,我们传统的治理模式是一元化治理,社区基金会带来的是多元化治理。社区基金会的创立,从根源上、动力上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理模式、治理途径。社区基金会的创立和发展,将更新社会治理的理念、改造社会治理的体制和机制,给社区面貌带来彻底的变化,给居民生活带来方便和幸福。

 王金华指出,本土化是社区基金会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和灵魂,抛开本土化不管是美国、英国、日本、台湾还是香港经验都难有生存发展的空间。第一,社区基金会动力源、生命源是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而且主要是本社区居民,这个根本目标不能改变。第二,社区基金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本社区的资金,以及跟本社区有关系的相关利益方,包括企业。第三,社区基金会的治理机制千万不能够行政化,必须让居民成为社区基金会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不管是党代表也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是社区精英也好,都要以不同居民身份来参加,只要得到居民的认同可以发挥作用。

  王金华说,此次的研讨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路在脚下,社区自治、社会治理、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人像李爱君女士那样自觉投入到社区改革过程当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与其等待不如脚踏实地投入其中,每个人迈出一小步,我们的社会就会前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