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年度工作报告 > 正文

中国慈善联合会2014年工作报告

2017-10-14

自2014年初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以来,秘书处在理事会和各位会长的领导下,在全体会员的支持下,围绕履行慈善主体联合体、慈善行业代言人、慈善事业助推者、慈善秩序守望者等四大角色,集中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参与立法创制,有效贡献力量。2014年以来,中慈联充分发挥沟通多方、机制灵活的优势,代表慈善行业为重大法律制定和重要政策出台建言献策。一是主动参与慈善事业立法,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十余次“慈善事业立法关键议题”研讨会,形成了系列专题研究报告;又通过座谈研讨、书面征集、面对面访谈等形式向会员和行业征求意见,最终向全国人大内司委提交了包括24类56条立法建议的报告。二是积极配合起草《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组织会员向民政部提供了参考建议,在《意见》出台后,又受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委托,举办了面向全国省级民政部门和全国重要慈善组织的培训班,深化了有关方面对政策的认识理解。

二是大力促进行业交流,合作多点开花。2014年以来,中慈联成功举办了几次具有行业乃至全国影响力的大型活动,建立和完善了慈善领域的交流合作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举办了以“开启善时代”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慈善论坛,为国内外慈善界搭建了一个慈善理念和价值传播的交流平台。二是作为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的主办单位之一,更加深度地参与了第三届慈展会的筹办,并成功举办了主题研讨会,扩大了慈展会的影响力。三是成功主办了第四届和第五届中国慈善年会,盘点了年度行业成就,表彰了“年度慈善推动者”,提升了慈善年会品牌。四是举办了以“社区慈善+”为主题的中国慈善论坛广州峰会和中国社区基金会与社会创新治理研讨会,推动了“社区慈善”相关理念的普及和社区慈善组织的发展。五是在台湾举办了海峡两岸暨港澳慈善论坛,建立了论坛的常态化机制,促进了两岸四地慈善界的深度交流。六是在美国组织开展了“链接中国”中美慈善交流活动,打造了全新的慈善学习、交流、合作模式。

三是切实服务行业发展,得到多方肯定。中慈联成立以来,一直把服务会员、服务行业作为核心任务。在会员服务方面,中慈联着力创新载体,定期向会员发送慈善周报、月报等信息产品,并通过中国慈善信息平台为会员和行业提供信息公开服务;启动了会员专属服务——“善客沙龙”,定期邀请有影响力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大额捐赠者和会员开展互动讨论,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在活动支持方面,中慈联着力发挥枢纽作用,主动提供信息服务,特别是在社会力量参与抢险救灾中有效发挥引导作用,帮助提高了救灾工作的协调性和有序性。如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中慈联与百度公司携手制作救灾地图,多渠道收集一线需求和资源信息,即时发布前线救援动态,并对民政部和相关会员定期通报。2015年尼泊尔和我国西藏地区发生地震,中慈联自4月26日起每天编制《4.25尼泊尔地震信息快报》报送民政部和相关会员,4月29日又发布援助西藏地震灾区的倡议书,呼吁会员和社会各界面向西藏灾区开展慈善捐赠和抗震救灾。在人才培养方面,中慈联联合威盛信望爱基金会和卓越领导力学院,为会员举办了一年12次的“卓越领导力”免费培训;还指导完成了“慈善千人计划•老牛学院”项目第一期培训,来自全国公益慈善机构的80名高管人员顺利毕业、学有所获。

综上所述,在过去的一年半里,秘书处较好地完成了理事会交办的各项任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总体来讲,中慈联还处于创业阶段,在自身能力和机构建设上,在慈善行业促进和规范上,在会员服务力量和手段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继续脚踏实地、总结经验,直面问题、勇于探索,尽快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