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年度工作报告 > 正文

中国慈善联合会2016年工作报告

2017-10-14

中慈联2016年的工作,在民政部党组的关心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各位理事和全体会员的支持下,秘书处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坚守慈善价值和机构使命,较好地完成了年度计划。在认真履行职能和宗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自我治理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在国内外社会和慈善领域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发展会员,设立委员会,凝聚慈善力量

团结慈善力量,沟通社会各方,是中慈联的根本宗旨,发展会员和建设专业委员会,是实现这一宗旨的重要途径。

2016年,我们继续沿用成立初期的审慎发展会员战略,全年新增会员23名,会员总数281名。同时,秘书处推动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救灾委员会和慈善信托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于1月19日设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常务理事担任主任委员,28位慈善行业专家学者担任委员,目标是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充当慈善智库。救灾委员会于6月13日设立,由理事单位爱德基金会理事长邱仲辉先生担任主任委员,目标定位是引导、支持、整合各类慈善力量,高效、理性参与救灾,充当社会力量救灾协调者的角色。慈善信托委员会于11月16日设立,由著名信托专家蔡概还先生担任主任委员,近30家信托公司和慈善组织为委员,目标定位是引导信托公司和慈善组织依法开展各类慈善信托项目,促进慈善信托发展。此外,还开展了慈善资产委员会的筹备工作。

二、积极宣传法律政策,弘扬慈善精神价值

一是积极为法律法规制定反映行业意见。中慈联积极参与《慈善法》起草的研究工作,并向民政部和全国人大提交《慈善法立法问题研究》系列专题报告,产生了重要影响。《慈善法》出台后,中慈联针对《基金会管理条例》《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标准》《慈善组织认定办法》《民法总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征求意见稿,征求会员意见,形成书面建议报告,提交给民政部、国务院法制办、全国人大法工委等多个部门。这些修改建议反映了中慈联会员、学术界和慈善行业的研究成果和诉求,为相关法律及其配套政策的完善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是借助慈善法、慈善日,向全社会传播慈善价值,弘扬慈善文化。为宣传、普及《慈善法》,中慈联在2016年9月5日中国首个“慈善日”之际,联合著名慈善家、部分全国性慈善组织以及各大媒体等共同发起了“中国慈善总动员”活动。制作传播慈善价值的广告宣传片和海报,在首都机场和部分社区,特别是网络进行播出和张贴,期间播放活动宣传片40万次,覆盖人群上亿人次,话题阅读量3368万次,微博互动1万多次,张贴海报数万张,110多家慈善机构积极响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这次活动,得到了会员和理事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别感谢牛根生、王健林、杨澜、李连杰参与拍摄视频;感谢徐永光、李本公、黄如论、党彦宝、杨受成、宗庆后、杨钊、韩红、李亚鹏等非驻会副会长和各位理事的鼎力支持。正是因为你们的倾情支持奉献,才产生了如此巨大、如此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是搭建活动平台,促进行业交流。主办了“中国慈善年会”和“第五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并将这两个活动打造成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慈善传播平台。受民政部委托,中慈联为第九届“中华慈善奖”暨中华慈善博物馆开馆活动提供相关服务,包括方案策划、会议服务、活动执行等。

三、提升服务能力,回应会员与行业需要

中慈联通过专业培训和行业研究,为会员提供服务。

一是开展专业培训。慈善法出台后,中慈联率先开展《慈善法》及其配套政策的宣传培训,先后在全国举办了9期培训班,参加培训人数超过1000人。同时,配合民政部积极组织了《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做好慈善信托备案有关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的专门培训。

较好地执行了老牛基金会资助的老牛学院第二期培训,直接培养了80位公益慈善组织中高层负责人,参与老牛学院微课、沙龙,间接培养了292人。较好地执行了安利基金会资助的中国公益慈善人才培养计划第四期培训,组织了85位慈善组织负责人赴香港和台湾访学。同时,举办9期“善客沙龙”,为1000余名学员和会员提供了定期学习和交流机会。

二是统计发布行业数据。2016年9月,秘书处编制发布了《2015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核心数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引用及关注。2016年10月,编制发布了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共有249个城市填报了数据,后编制成为《中国城市慈善发展报告》。

三是支持行业研究。中慈联联合敦和基金会共同启动了中国青年慈善学人“竹林计划”资助项目。该项目共完成首期25个学术研究成果的奖励和60个研究成果的资助。

在支持行业专家学者开展重点课题研究方面,中慈联秘书处委托学术委员会和行业其他专家学者,开展了一系列行业重点问题的研究工作,如委托王名教授团队开展的《慈善组织评估标准与慈善项目评估标准研究》、委托金锦萍教授团队开展的《慈善事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委托康晓光教授团队开展的《慈善行业投诉举报机制及第三方调查机制研究》,委托张耀南教授开展的《中国慈善哲学概论》 和《中国善商哲学原理》等。

四是服务地方慈善事业发展。中慈联积极为各地方政府发展慈善事业提供行业支持和咨询。例如,我们先后接受成都市慈善事业发展办公室、苏州市民政局的委托,为其编辑撰写了年度慈善事业发展报告,全面反映城市慈善事业发展情况,为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政策建议。此外,秘书处编写了《中国城市慈善事业发展指引》,为各城市开展慈善事业提供了评估标准和发展指南。

四、建设行业标准,推动行业自律

一是开展慈善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我们通过学术委员会的专业力量开展相关行业标准研究。在此基础上,向民政部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正式提交了全国慈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备申请书,目前正在等待国标委的批复。

二是开展行业自律的相关研究。2016年,我们委托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的康晓光教授开展了《慈善行业投诉举报机制及第三方调查机制研究》,为促进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健康生态进行了探索。

三是开展面向行业的自律实践。2016年9月,中慈联联合腾讯、淘宝等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共同发起并宣读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自律承诺书》,13家平台共同承诺: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地公布募捐信息。

五、加强港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作为中国慈善行业的全国性组织,根据国内外社会需要,配合国家外交战略,带领会员和行业,积极开展国际慈善交流合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联合港澳台慈善力量,在香港主办“2016海峡两岸暨港澳慈善论坛”,近300位代表参会,46位来自两岸四地和国外嘉宾发言,发布了《2016海峡两岸暨港澳慈善论坛优秀公益项目案例》。这次会议的另一成果,是建立了论坛的轮值机制、经费筹措机制和议题设置机制。

二是开展“湄公河光明行”项目,受到总理办公室肯定。2016年,中慈联联合国内多家慈善机构,共同发起主办了“湄公河光明行”项目,派遣医疗队为老挝、柬埔寨、缅甸三国近6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完成了免费手术,送去了光明,受到三国政府和人民的欢迎和良好评价。缅甸总统吴登觉参加了项目开幕仪式,接见了中慈联代表团队。该项目也配合了我国外交战略,受到外交部和李克强总理办公室的充分肯定。

三是参与举办中非公共外交论坛。首届中非公共外交论坛8月份在坦桑尼亚举行,中慈联联合理事单位爱德基金会共同主办了“中非公益交流与合作”分论坛。促进了中非慈善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体现了中慈联在带领中国慈善组织“走出去”所做的努力。

四是代表中国大陆慈善行业,积极参加国际筹资委员会(ICFO)年会,获准成为该组织正式会员。同时,在年会上,积极参与慈善组织评估标准讨论,并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慈善行业的发展情况。

我们开通了中慈联的英文网站,目前正在申请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

六、加强党建工作,促进业务发展

中慈联党支部成立一年多来,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之路。在上级党委的深切关怀下,党支部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了组织业务发展的先锋和政治保障作用。

一是用党建引领思想建设。建立党员活动之家,严格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开展学习和党组织生活,编制了《2016年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安排表》、《2017年中慈联党建工作清单二十条》,开展民主评议会制度、制作社会组织党建课件等,按照时间节点进行主题学习,开展讨论活动。中慈联党支部上报的关于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心得体会、学习方法,均被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党委微信公众号“民政部社会组织党建在线”采用刊登。

二是用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支部结合中慈联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等党的系列活动与中慈联的业务工作,与《慈善法》宣传教育普及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社会组织如何做好党建工作》培训班,40多个会员机构的党建负责人参加培训。党支部与其他组织机构共同开展党建交流活动,积极探索在行业中实现同业共建、龙头带建的党建工作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