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7年专题 > 文化论坛 > 往届回顾 > 正文

章必功在慈善文化论坛上的主题演讲

2017-08-24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中国传统慈善的特征和趋势”。

中国慈善源远流长,差不多可以这么说,它是人类自有社会以来就有了,或者从人心的角度说基本上是与生俱来的。我曾经在深圳大学给学生毕业典礼做过一个讲话,意思是说人海陌生,此地温暖。我跟他们说过一个他们比较喜欢的话,校园里的路虽然狭窄,自由奔放;校园外的路虽然宽敞,却人身人海,难傲得很。人天生就有一个排他性,所以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人更有重要的相互依存性,这种相互依存性的比重实际上是战胜了排他性。当然有一个前提,在你根本利益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个排他性就会消失,依存性就会体现。慈善之所以成为人类行为最大公约数的人性依据,所以中国慈善从古到今都有。

我们经常讲中国的慈善文化传统,可是各位真要想一想中国传统的慈善到底有什么特征?和当今社会的慈善有什么关联呢,是不是不相干?不是的,我认为至少有四条可以值得我们思考。中国几千年的慈善传统:第一,最有中国特色的是它是朝廷主导的,换句话说,它是官府主导的。中国的朝廷自古以来就是慈善的主导,但它的慈善严格来讲不能叫慈善,它叫民政,朝廷搞的就是民政的活动,严格来讲就是民政,因为它是拿国库的钱搞,当然不能搞慈善,但是它是慈善内容之一。你明白了中国政府主导全社会的慈善工作,就会明白现在习主席和中央为什么讲精准扶贫了,也是中央政府在主导,所以这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慈善为人类行为最大公约数,什么宗教团队都喜欢搞慈善,甚至可以说中层搞慈善,基层也搞慈善,好人也搞慈善,说明慈善是不可避免的人类行为的最大公约数,第一大特征是中央朝廷主导的,是官府主导的。你明白了这个,就明白我们不能要求政府退出,要求政府退出你就很难搞。

第二,它是官绅救济。这个人或者是做官的或者是富豪或者是豪绅或者是有钱人,他是指身份,不是指这个人是做官。古代做官的为什么能搞慈善?他有家产,古代人做了官,家里布田置地,朝廷不管的。现在官绅搞慈善好像只剩下绅搞慈善,做官的一般搞不了。现代社会官绅这个身份做干部的、做领导直接拿钱搞慈善的好像很难看到,这条倒是一个问题,甚至还怕因为这个事惹麻烦,但中国古代是官绅合力搞慈善的,这是第二个特征。

第三,草根制,草根互助。草根互助是古代很重要的民间慈善方式,老百姓有人家里出了丧事的,我想法设法都帮你管。现在这种形式还有,比如这个人生了重病,每人出钱成立一个救助金,这一是草根救助。现在的网上众筹就是这类事情,轻松筹不就是草根互助吗?

第四条是我们比较欠缺的,就是志在行教。有智慧的人不遗余力的推行慈善的救化,我们现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差,只知道搞慈善,不知道慈善的意义在哪里,没有深度挖掘。中国古代的智人从周朝开始,像孔子、孟子、老子、佛教人士、道教人士个个都不遗余力的宣传慈善的意义、慈善的作用。刚刚主持人提到一句话,中国人讲慈善理论,古代圣人行叫有低级和高级,低级就是孟子讲的劳老吾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高级就是孔子讲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有一句话“不受嗟来之食”,你不能说,来,我给你。

我认为中国慈善特征有四个,一个是朝廷主导,一个是官绅救济,第三个是草根互助,第四个是志在行教。

中国慈善的趋势:第一,从官府走向民众,从乡土走向国土,从国土走向全球,就是地域范围开始扩大。现在别的国家出了问题,大家互相帮助,所以它的发展趋势是范围和人的寿命扩大的,从官府走向民众,从乡土走向国土,从国土走向世界,这是第一个趋势。第二个趋势,由散户走向机构,古代是各自为战,个人搞个人的,中央搞中央的,逐渐出现一些机构专门干这件事情。现在更是这样一种趋势,主要是慈善用机构来做,这是第二个由散户走向机构。第三个趋势,由单纯的花费慈善本金到经营慈善本金,这是一个基本趋势。它是从单纯的花费慈善本金到经营慈善本金,现在更是这样,这是第三个趋势。第四个趋势,它是从救济走向社会公益,过去的慈善一般是周穷救急,你家有什么需要救急的就从社会救济。现代的城市公园也是社会公益,所以早在中国古代有识之士已经把慈善的眼光从救济转向公益,把单纯的周穷救济扩展到了全民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