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7年专题 > 文化论坛 > 案例及拓展 > 正文

汤敏

2017-08-18

 

新乡贤工程推动乡土文化复兴与民间公益慈善土壤

古村之友创始人、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汤敏

 

非常感谢主办方能提供平台让我来做这个探讨。我演讲的题目是新乡贤工程推动乡土文化复兴与激活民间公益慈善土壤。

 

古村之友:保护古村落、激活新乡贤、复兴乡土文化

简单地说一下我为什么进入这个行业。我在北大学人文地理,毕业之后去做了政府的城乡规划的管理。这个过程当中,看到了文化的衰落,这其中包括很多因素,尤其是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对土地的侵占。我们最初做文化保护发现和环保有很多相同性,环保跟文保本质上是一对难兄难弟。再往后发展我发现这并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发起了“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实际上也是一个志愿者联盟。有了这个志愿者联盟之后,形成在地化团队,在地化团队继续不断深化发展,到现阶段,由古村保护发展到了古村保护背后人的培育,我们叫人的赋能,人的激活,通过激活新乡贤,再由新乡贤撬动乡土文化复兴。

总体来说古村之友发展的演化线路是:由古村的保护到新乡贤的培育再到乡土文化复兴。乡土文化复兴的背后实际上在无形中激活公益慈善土壤,因为新乡贤和民间文化是公益慈善更大的一片疆场。

 

新乡贤:古村保护与乡土文化复兴的重要抓手

什么是新乡贤?乡贤从过去历史上来讲是乡土文化秩序的一个维护者,有的地方还有乡贤祠,纪念有品学且为当地作出贡献的乡贤。乡贤文化特别有中国传统意义上贵族精神所在,打仗的时候必须冲在前头,敌人来了老人儿童先走,我们顶在后头,这股精神又有别于乡绅和乡霸,是以德行为核心基因一个人群。

在新时期的乡贤又有别于传统乡贤,传统乡贤基本上是守根守土的,例如当地的组长、诗书先生。新时期的乡贤,一大批的人已经离开了本土,所以这里用台湾的分类来叫在场、不在场和外来乡贤。中国很大一部分人群,尤其是对乡贤和传统文化特别重视的是在客家,客家对中国乡土文化的保育和重视程度是要优于我们这些发源地的。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是故乡。新乡贤的推动也获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新乡贤文化已经纳入到了政府的十三五计划当中去。为什么现在国家会高度重视新乡贤这个群体?这个群体目前已经成为乡村地方治理和扶贫攻坚本土的中坚力量,而不再是一个文化符号,而成为党新时期工作一个重要抓手。

我们最近在山东几个地区也在研究新乡贤跟党组织的合作,有一些地方已经设立了一个村党委和新乡贤合作的乡贤办公室,共同来完成基层治理,包括传承民间文化、扶贫济困、公益慈善、乡风治理、道德模范,还有保家卫国,这个凝聚力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最初通过培养志愿者来保护古村落,但是最后发现真正意义上能将古村落保护并得到复兴一定是这个人群。

 

人人公益慈善是个美好愿望

人人争做新乡贤是现实可能

我在这里为什么要先提新乡贤这个概念?过去对基层的经验中让我产生了一个特别大的感触:公益慈善这个词是一个舶来词,基层社会和广大中层阶级对这个词的群众基础并不强,大量的人认为公益慈善就是捐款,而很多人还做不到。但是新乡贤这个词语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有感觉,这个词语它有很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认知基础。每一个人当被认为自己成为新乡贤的时候会产生深厚的文化荣誉感,很多人跟我说是不是给他发一个新乡贤的牌。我认为当前中国社会的群众土壤,人人慈善和人人公益还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人人争做新乡贤实际上是有现实可能的。

这两天对腾讯发动的九九公益日提出了一些自己看法,以动员公益组织核心阵营的全民参与,实际上是无法调动全民参与,而全民参与的入口应该是在民众。怎么来激发民众?民众参与公益慈善的内生动力不是来自于朋友动员,而是每一个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每一个民众不管过生日还是进庙里,讲的都是一个愿望。发愿,先发小愿,再发中愿,最后再发弘愿。每个人心中都有愿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自发参与公益慈善,愿望是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温暖世界的全民动力。人人争做新乡贤,实际也是奔着心中想实现的愿望去做的。因此,人人公益慈善是个美好愿望,人人争做新乡贤是现实可能,这是我目前对乡土文化挖掘之后的一个判断,这也是公益慈善与中国本土化结合的一个体会。

 

新乡贤工程+乡土文化复兴行业基础设施建设

古村之友新乡贤工程与乡土文化复兴的历程,由建立线上基础设施和线下基础设施两套基础设施来推动。线上基础设施包括动员自媒体在各地寻找志愿者,目前古村之友在全国的志愿者体系还是比较发达的,在全国除了互联网相对比较薄弱的地方几乎无死角。第二个是开大会,我们发起了中国古村大会、中国新乡贤大会、古村与新乡村主题展、县长大会,目前还在筹备一个中国乡土复兴大会。为什么要开大会呢?开大会的目的是要整合学界和政府力量和资源,在各个地方举办的大会基本都是跟地方政府在合作。

有了系统性的交流展示平台之后,我们还建立了新乡贤公益基金、古村保护基金和乡土文化复兴基金,为新乡贤及相关古村保护和文化复兴事业提供有力支持。目前古村线下的体系建设,是按照一个生态系统搭建的方式在操作,从水平领域伸展、垂直领域深化的两个维度,建立专项基金、地方志愿者组织、注册的民非,还有社企,同完成古村保护和乡土文化复兴的使命。

线上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搭建了新乡贤工程的公益众筹平台。大多数对社会推动的力量来自于普通个体,而不是公益组织,公益组织是负责组织的,而实操的部分应该来自广大的人民群众来完成,所以我们提供了这个平台让广大的新乡贤发起自己项目众筹,修自家家谱,修自家祖训等等,目前已经筹了六七百万,如果按照这个效率,未来每年应该体量会很大。这种方式除了修复了物质上的载体(如修老房子),同时激活了一个社区。新乡贤可通过多方面来激活社区,比如扶贫、修家谱、修祠堂、写人物传记、活化名人故居、文产复兴、非遗复兴等等。这些新乡贤们成长起来都会成为当地与地方政府形成良好合作的新的力量。

 

结语

寄望社会各界,依托新乡贤工程和乡土文化复兴,我们来探索一条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乡村社会善治的道路,善土壤、善治理、善人民、善道为基。新乡贤工程+乡土文化复兴激活民间公益慈善土壤。

谢谢。

 

 

附:

汤敏简介

汤敏,古村之友创始人/理事长,新乡贤工程发起人,众志古村保护与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中国古村大会发起人,《留根·中国传统村落》丛书发起人、主编,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北京大学人文地理硕士,长江商学院30期EMBA。

古村之友简介

“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简称“古村之友”,正式创立于2014年11月,是一个以古村保护活化为载体,以新乡贤工程为抓手,以乡土文化复兴和激活民间公益慈善土壤为目的的生态系统公益组织。研发与支持中心设于深圳市,为全国三十个省、近千个县市共计数万的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志愿者社群搭建平台、研发模式,共同推动古村落的全面保护与活化,是古村镇领域规模最大的专业枢纽组织。

自成立以来,古村之友不断探索创新,提出“心愿共同体”理论,自主研发互联网公益PNPP模式,广泛应用于新乡贤工程、好家风工程,并取得显著的成效,成功帮助数百名新乡贤发展并实现所在的古村复兴,有效带动新乡贤活化乡村资产。成功发起举办了古村镇领域第一学术型交流平台——中国古村镇大会,古村镇领域第一展示平台——古村镇与新乡村主题展,新乡贤创业支持平台——中国新乡贤大会。搭建起互联网公益大数据平台,最大限度地连接和整合一切可以共同行动的力量,参与乡村复兴与社会改良,让民众从发展中切实受惠。

古村之友目前已获得第四届中国慈展会项目大赛金奖、2014-201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中国文物基金会传统村落守护者杰出团队奖、中国古村镇大会风云人物集体奖、中国好公益平台创建品牌、2016中国乡村旅游年度人物、2015中国城市化影响力机构、深圳市创意设计七彩奖设计之都特别贡献奖、创意设计优秀奖、哈佛大学seed社会创新领袖、北大安平公益传播奖、阿里巴巴全民公益合伙人、明善公益榜年度最具捐赠价值公益项目、香港未来大学社会创新领袖第一名、2015年度深圳鹏城慈善人物奖提名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