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7年专题 > 文化论坛 > 主题演讲 > 正文

梁春晓 :信息时代的社会创新和慈善文化

2017-08-14

 

信息时代的社会创新和慈善文化

谈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时代背景。今天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型,对此推动最大的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谈到互联网的影响,不能不提到信息时代的三大动力:一是以互联网、云计算和智能终端为核心的新基础设施,二是以数据为核心的新生产要素,三是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大规模协作与共享的新结构。

三大动力推动之下,涌现出很多与农业时代或工业时代范式很不一样的新范式。首先是平台化,企业、社会组织和政府都在不同程度地向平台化方向演进。其次,出现了很多像“斜杠青年”这样的自由职业者,我们称之为“自由连接体”。还有个性化、生态化、精准化等,特别是以新基础设施和数据为基础形成的精准化,比如“精准扶贫”。

整个社会都在经历巨大转变。如果说20年前互联网带来的主要是技术创新,那么本世纪初以来互联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业创新。近年来,“互联网+”的兴起标志着新的社会创新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影响开始突破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带来社会创新。社会创新在相当程度上是技术进步与社会问题相遇、相结合的产物,今天人们习以为常的幼儿园、社会保障等,其实都是一百多年前源起欧洲的社会创新,也是当时的技术进步与当时的社会问题相遇、相结合的产物。那么,如何充分运用今天和技术进步来面对今天的社会问题,以推动今天的社会创新呢?

今天面临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农业时代延续至今的,有些是工业时代带来的,有些则是当下信息时代带来的挑战,三个时代的社会问题千百年来累积至今,千头万绪,挑战巨大,但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失衡和割裂。

失衡。随着社会飞速发展,技术、经济、社会、心理、文化等领域之间失去平衡,有的发展比较快,有的发展比较慢。在互联网领域,技术创新往前走,商业创新也在往前走,但制度和文化往往跟不上,心理进步的速度则更慢,社会由于这些失衡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焦虑、混乱、矛盾和冲突。

割裂。社会不同板块、不同阶层之间的割裂愈加突出,导致一些社会矛盾变得愈加尖锐。在农村,农民之间常常会在一个村子里交流,但城市里的小区很难有这样的交流。此外,城乡之间,贫富之间,以及代际之间的沟通都存在割裂问题。

面对这些社会问题,互联网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可以看到的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通过连接、参与、激活和创新等方式应对社会的失衡与割裂。这方面已经有许多成功的实践,如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如古村之友、儿童友好社区、网络募捐、淘宝村和电商减贫,等等。互联网推动下的“新公益”正在涌现,共同特征是平台化,即将各种资源连接和整合起来,释放社会创新的巨大能量。

从当下看未来,互联网推动下的信息时代的公益创新和社会创新有五大值得注意的发展方向:

一是平台共享。以横向分工为核心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正在向以纵向共享为核心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演进。在商业领域,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几乎全是平台型企业,银行、学校和政府等也都在不同程度地平台化。这是大势。

二是自组织。平台释放、激活和支撑了数以万计、千万计、亿计的个人或小微组织,随时随地自由连接。近些年每逢大的灾难,就有成千上万的志愿者通过互联网动员、连接和组织起来。

三是普惠。互联网极大地降低了“行善”的成本,无论是施者、受者还是公益慈善的范围都得到极大拓展,都在朝“普惠”的目标大步迈进。

四是精准。基于新基础设施和数据,公益慈善和社会创新正在从粗放向高效转变,在对象、资源、实施等方面都越来越精准化,如精准扶贫。

五是跨界融合。在许多成功的公益创新里,都有社会组织、政府和企业的不同领域、不同角色之间的广泛协作,而不再是政府、社会组织或企业的单打独斗,从一马当先到三马协同。

与信息时代的社会创新的五大方向同步,信息时代的公益慈善也将呈现出开放、共享、普惠和多元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