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7年专题 > 文化论坛 > 主题演讲 > 正文

汪力成:浙商“善文化”

2017-08-14

 

慈善应该是持续的“细润万物”,而不是一时的“疾风骤雨”

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发起人汪力成

 

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我是来自企业的代表,虽然不是企业的初创人,但已经带领所在企业长跑了三十年。回想在企业经营之初,那会儿一心奔着盈利去,毕竟企业是经济组织,需要通过盈利来活下去。但到了90年代,当我们还是集体制企业的时候,我们就组织全员大讨论“华立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很多人会认为,企业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赚钱?但当时,我们讨论最终得出的结果却是:“要想成为一家长命的企业,一定不能把自己的终极目的定位为赚钱。”我们认为,赚钱只是手段,企业一定有一种使命、愿景和宗旨,而这些肯定是超越了赚钱本身。

所以当时,我们用“增进社会福祉·实现人生价值”十二个字,定义华立的宗旨,并坚持至今。我认为,一方面企业存在的价值是为了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另一方面员工在企业工作,除了赚取劳动报酬之外,也是利用企业平台实现人生目标。

坦白说,在最初践行宗旨时,通过开展一些慈善、公益活动时,也是或多或少夹杂着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商业色彩。但随着“增进社会福祉”的持续推进,一方面我本人开始思考我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我们在企业经营中也开始践行宗旨。诸如,为了弘扬国药瑰宝、拯救世界人民生命,我们肩负青蒿素产业化重任;为了促进中国企业抱团出海更便捷,我们致力于海外工业园平台建设;为了守护绿色家园,我们升级绿色产业……我们选择做符合华立宗旨的经营行为。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20世纪初,华立集团改制了,虽然当时我个人还欠款银行6000万元债务,但我想,如果未来,我有钱了,怎样才能活得更有意义?我又如何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呢?

我觉得人生很短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而活得更有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也许有人觉得在自己死之前有很多存款很有意义;也许有人觉得做了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很有意义;也有人觉得把自己变成一名富人、名人很有意义……我认为这里面,没有对错之分,只要你是合法的都没有错。但我恰恰选择了另外一种意义的活法。

当时,我正在思考一个问题“我到底是一名商人还是企业家?”我认为企业家一定是有情怀的、有理想的、有责任的、不只是会赚钱,经过自我内心的多番博弈后,我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想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企业家,这也如同我希望华立能够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百年老店一样。

经过系统思考,我把我的人生分成两部分,一半是创造财富,一半是让财富回归社会。我认为自己即便有钱了,也不太会去过非常奢侈的生活,保持一定程度的生活质量足矣。如果把钱全部留给孩子也许是滋生他的惰性,反而害了他的斗志。所以,我本人和我所带领的企业都能受人尊敬,都能对国家、对社会产生价值,这就成了我的追求。

我认为,人和人的差距、企业与企业的差别,主要在于价值观。价值观的差别,决定了人生成就的差距,也决定了企业周期的长短。

 

慈善应该是持续的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做好事、做善事,但是企业并不是慈善机构,倘若一个企业,整天去做慈善,或许是一种“伪慈善”,亦不可持续。反观走在我们前面的西方发达国家,慈善的主力军一定不是企业,而是财富的终极拥有者,以一种发自自己内心的理念和想法,把财富回归于社会,我认为这样的慈善才是可持续的。

虽然慈善需要财富来支撑,但做好慈善,不仅仅是大笔花钱,更多地是心。如果只是简单地大笔撒钱,不仅是对社会无益,还会把慈善圈搞得乌烟瘴气,滋生出更多“不劳而获的乞丐”。慈善的目的是赋予社会更多的正能量,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美好,让社会更和谐。所以,行善的目的不是一时兴起、不是为了得到颂扬,不是简单的“恻隐之心”、也不仅仅是济世助人,而是倡导人类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难的是不计回报地做善事。其实行善者仍然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行善的过程可以使得自己心境得到升华。

 

长跑慈善事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想明白这些问题后,我开始着手规划我的慈善之路——即创造财富后将财富回馈于社会的路径。十年前,我个人捐赠发起成立了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这也是浙江省最早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私募基金之一。在取名字的时候,没有任何“华立”或者“汪力成”字眼命名,我们非常清楚地定位这个基金会并非是宣传华立、或者宣传我个人的商业用途,而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规范、透明地影响和带动更多财富拥有者加入到慈善事业中。

十年来,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虽然规模不大,但起步很扎实,一直做得很健康。它已经成为浙江省内首批5A级私募慈善基金会。在基金会实际运作过程中,我也倍感真正把钱花好,比赚钱更难;做好慈善、比经营好一家企业更不容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倡导的慈善理念。我们聚焦教育助学,支持贫困学子圆梦大学,让其有平等的机会成为社会精英,而不是因为贫困失学,给社会造成负担。未来,围绕着教育事业,我们还将放大关注圈,在乡村教学硬件和乡村师资上给予支持,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如今,我很高兴地看到,很多人认可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的理念,不仅华立内部,越来越多素不相识的社会外部爱心人士,也加入到我们的事业中来了。

我常说,要把华立做成百年企业,而我的另一个期望是,把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做成一家百年慈善机构。十几年前,基金会成立之初,社会的公益慈善氛围并不浓烈。但今天,浙商企业家们聚在一起,讨论的很多话题都是慈善,政府单位也越来越重视慈善,这些都反映了社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正是这种进步,才更需要我们的慈善事业,能够以新的姿态,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让公益和慈善事业,能够走上一条更加健康持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