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年专题 > 1603两会 > 其他 > 正文

徐辉:多管齐下 刨除代际贫困的根

2016-03-10

“人为什么会穷?甚至‘一代穷、代代穷’?恶劣的生存、生态环境是一方面因素,最主要的还是教育不均衡,文化素养上不来,缺乏谋生的职业技能。既使一时脱贫,也会回复到原来的贫困状态。”谈到代际贫困现象,谈到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谈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扶贫工作中取得成效的典型范例,多年关注并力行扶贫工作的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徐辉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既可扶知,又可扶智,还能扶志,是最具有持续效力,也是从根本上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精准扶贫举措。

徐辉常委经常到基层一线走村串户深入调研。不争的现实告诉他,“目前,教育扶贫还未能充分发挥其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完全适应扶贫攻坚的任务要求。” 他介绍,在边远山区、民族地区,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教育投入不足,留不住优质教师的问题较为突出,教师编制和结构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学校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善还需长期推进。对贫困家庭而言,因为缺乏知识文化、缺乏技能培训、缺乏精神支撑而致贫的不在少数。

“孩子本可以成为一个家庭未来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但是在贫困地区和农村,一些孩子因为缺少必要的帮助关爱和教育引导而早早荒废学业,甚至误入歧途。”徐辉常委说。他诠释,为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今春全国“两会”,他所在的民盟中央向全国政协递交了《关于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的提案》。他表示自己很关注精准扶贫问题,积极推动这份政协大会提案的出炉。

这份源自于四川省民盟调研、集众多专家集体智慧成果的提案呼吁、建议:

首先,改善区域性的教育发展困境,推动教育资源更精准地向贫困地区倾斜。在贫困地区尝试推行十五年免费教育。以“十三五”期间普及三年高中教育为契机,把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统一纳入免费教育范围,形成倾斜度高、结构完整的贫困地区教育体系;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应及时投入增量资金,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重新核准偏远山区师生比。核编时要考虑村小班额偏小的情况,每班至少应当配备2名教师,按照教职工与班级2.5 :1核定较为合理。并根据贫困地区山高路远的实际,恢复部分实行“撤村并校”撤销了的村小;提高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对接能力。紧密贴近本地主导产业开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本地产业人才。加大技能型教师的引进力度,将接收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学生实训、实习纳入企业的精准扶贫攻坚计划,研究实行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9+3学生报考本地事业单位的可能性,推荐其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

其次,重视个体性的致贫因素,探索针对贫困家庭的“订单式”教育扶贫。对家庭具备劳动力,却因缺乏技术技能或者产业知识的贫困户,组织农技校和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实施“一对一”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帮助其结合自身兴趣和环境资源特点掌握一至二项专业能力,通过项目快速脱贫致富;对因残疾致贫的贫困户,采取“职特一体”式教育,可以根据残疾类型和程度不同,采取融入职业学校专业学习、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职业技能、联合送教到家庭等形式,助其自理自立;对在不适合居住地居住的贫困户,深入家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尤其要通过实际移民脱贫案例,引导其认识和把握改变处境的办法;对超生子女众多的贫困户,用好义务教育“兜底”政策,发挥“小手牵大手”的作用,用学校教育培养孩子的知识技能和现代化观念影响其父母,从而带动家庭整体脱贫;在陈规陋习泛滥的贫困地区,开展移风易俗教育,发挥乡村学校的基本阵地作用,整合文化宣传力量,破除陈规陋习。

再次,加强对贫困地区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特困儿童、患病儿童)的教育帮扶,给予他们更多关爱。探索设立贫困地区特殊儿童群体教育基金。基金来源可采取各级财政根据特殊群体数量,按一定比例拨付,同时接受社会捐赠;重视贫困地区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开设心理课程,由专门的心理教师讲授心理知识,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全面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建立完善贫困地区特殊儿童群体的教育帮扶体系。由各级团组织、妇联、关工委、村社(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以及有能力的党员、退休人员及社会有识之士组成“爱心家长”,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上提出了‘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扶贫攻坚措施,充分显示了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 徐辉常委表示,解决贫困问题不仅要靠外来的力量,更重要的是靠内在的力量。如果没有内在的脱贫愿望,很可能会返贫。他强调,要把教育扶贫与精准扶贫看成一个整体,立法强制青年人完成系统的应有教育,提升生存谋生的职业技能,多管齐下,刨除代际贫困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