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年专题 > 151215年年会 > 年度聚焦 > 正文

陈一丹:腾讯是我的事业 公益和教育是我的志业

2016-01-20

2016年1月19日,2015中国慈善年会在北京举行。年会由中国慈善联合会主办,分为 “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构建良性慈善税制研讨会”和“慈善的力量·主题晚会”两部分。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行业学者、慈善组织、爱心企业以及各大媒体代表等共3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分享慈善事业的年度成就,热议行业热点关注问题,共同展望美好前景。

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武汉学院创办人陈一丹作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

 

尊敬的陈至立副委员长、尊敬的李立国部长,各界朋友们:

大家好!

中国慈善年会今年到第六届了,在这个慈善平台大家庭里,大家一起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继承和发扬,团结群策群力的慈善力量,共同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在新时期的创新和探索。六年来,“慈善的力量”一直是年会的主题,始终贯穿,始终贯彻。今天,藉此机会,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公益路上的体悟,以及我所理解的“慈善的力量”。

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我的职业,与伙伴创业和发展腾讯是我的事业,投身公益和教育则是我的志业。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职业让我走进社会历练;创业让我体验社会价值,事业让我体会社会责任;志业让我体悟人与社会真正的关系。在公益慈善的道路上,我开始与自己对话,回到初心,回到社会;在公益慈善的道路上,公益慈善在中国依然需要探索前行,有时候仍稚嫩而脆弱,需要众人拾柴的红红火焰;在公益慈善的道路上,要做好公益慈善这件事并不容易,有时候需要专业和社会资源的力量,更多时候来自于公益慈善理念的形成和实践。

在公益慈善道路上的心理历程,有时候往前再走多一步,再克服困难多一步,在资源有限时再做多一个,在细节关注多一刻时,我们公益团队逐渐形成这样的信念:可以做得更多一点,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起步到网络公益平台建设过程中,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在思考、在实践中检验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出发点: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一点点。由此思考开去也欣喜地看到了,无论是传统的慈善,还是方兴未艾的网络公益,中国“慈善的力量”正生机昂然、蓬勃发展。

公益慈善本身是一个社会生态,它是一个有机体,有土壤、种子、生长机能和阳光。慈善的力量来自土壤的力量、种子的力量、生长机能的力量和阳光的力量。

首先,是根植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力量”。中华传统五千年,慈善根基很厚。所谓“积善人家,必有余庆”、“积德积福”这些圣贤思想、经典教育、传统美德、历史榜样有很多。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百年来我们饱受战争之苦和各种社会变迁,慈善传统、公益文化曾遭受了断裂式、破碎式的破坏。很高兴的是,我们现在看到了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带来三十几年的经济增长,近十年公益慈善的探索起步了,它就像一棵树苗一样重生了。我们要去做的是传承、创新、培育和祝福这棵树苗长得更茁壮。公益慈善现代法则持续形成和完善,让我们这个土壤得到稳步的保障,全球公益慈善文化的学习和影响,也让我们的公益慈善土壤更加丰厚和广阔。

其次,是面向未来生长的“种子力量”。以“99公益日”为例,这是腾讯和公益伙伴在2015年发起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公益日活动,短短三昼夜时间,网友通过腾讯公益平台捐款1.2亿元,参与人次超过200万,创下国内互联网新的募捐记录,这一成果让我很开心,也很感慨。因为在PC年代,腾讯公益平台用了五六年时间不断创新项目,才达到一个亿,而没有想到在社交网络下的99公益日,三天就超过了5年的数字。从创办至今,我们的公益网络平台累计募款额已达8亿元,但是另一组数字,在我看来更重要,那就是捐款人次超过了5100万。我想对于在整个社会建立公益文化来说,这或许更有价值,因为这些都是真实的网友自发自觉的行为,是一颗一颗爱心种子,是面向未来中国公益慈善的DNA。

再者,涉及到资源整合和发挥公益慈善价值的专业,公益慈善专业性带来的生长机能的力量。为什么我觉得做好公益慈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呢?公益慈善的机构、平台或项目,虽然具体慈善内容不同、公益属性不同,但它本身就是个产品、本身就是个运作模式、本身就是机构运营,要做好不比开发一款受欢迎的游戏容易,不比开一个正常营业的面包店容易,不比运作各项数据持续健康的规模公司容易。人才的汇集、专业的运作、模式的持续、资源整合的能力、慈善输出的实际效果,以及公益理念的影响,都是需要做公益慈善的人完整思考和负责起来的。我的经验是,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团队来做,培养做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素养,去到具体专业岗位,理智的专业性比感性的情怀更重要。公益慈善专业性的提升将发挥慈善本身机能成长的力量,发挥慈善给社会带来的价值。

再再者,是连接信任的“阳光力量”。我们常说“世界多有不完美,人皆存向善之心”,这就是公益的缘起,慈善的缘起。然而毋庸讳言,社会大众也对公益存在着诸多迷茫。我也常常在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公益人有一个向善的、帮助人的心,却未必会获得理解?为什么较多数量的公益项目,难以获得社会的信任?为什么不少热心参与公益的人,不时对慈善事业产生怀疑?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盼望远方的援手,城市里的NGO筹款乏力,而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找不到好的项目,普罗大众拿着钱不知道该给谁?

到底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多年的公益探索和同行总结的经验告诉我们,传统公益模式中存在一个“信任的黑盒子”,因为不透明而导致失信,而导致监督纽带的缺失也消耗了大家的热情和热心。因此,打破黑盒子,建立公众对慈善事业的持续信心,这是我们亟需的阳光力量。

我们高兴地看到,公益慈善的整个链条中,无论固有模式还是创新模式,无论是平台运作还是项目运作,无论是移动方式还是传统方式,透明化不断在增加、透明化不断在洞穿,透明产生了信任,多一份透明就多一份信任,多一份信任就多一份慈善的力量,普遍深入的信任就产生广而厚的慈善力量。慈善的阳光与慈善的生长机能发挥了“光合作用”,信任让慈善力量健康充足地生长。

慈善的土壤、种子、生长机能和阳光,就是慈善的力量。上善若水,让我们一起来做一道道涓涓细流吧,生生不息,汇入公益慈善时代的大江大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