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年专题 > 1512安利 > 往期学员风采 > 正文

刘斌

2015-03-21

一个公益人的2014思想总结:专注汇集力量

刘斌(益名柚子)

中国公益慈善人才培养计划第二期TOP10得主

北京益微青年公益发展中心 联合发起人及总干事

他说

每年一篇总结,不写就觉得这一年没过完,为自己而写,为原本就熟悉的朋友而写。

我的2014,很难忘,少了很多纠结,多了更多曝光率, 好似一路顺风顺水,却在年末起了大波澜,然后重回海平面,过我简单的日子。

只要珍惜,每一天都很美丽!

 

“专注”与“极致”

伍松老师在2011年起就反复劝我要“简单和专注”,他还介绍了乔布斯的思想给我。当时,我好像很快“懂了”,但其实经过2013年的“迷途知返”后,在2014年开始贯彻执行中才真的“懂了”。

而2014年上旬,我又仔细阅读过雷军创办小米的“互联网思维”,即简单、专注、极致和快。

年末了解了前小米职员在刘克楠创办“大象牌安全套公司”后,做了几件国内安全套市场上从未发生过的事:只销售一个型号一款产品;只在线上销售;不采用任何形式的分销模式。除了小米、大象安全套,类似的创业模式还有聚焦知识型社群的《罗辑思维》,他们的成功都来源于这四个字“专注”“极致”。

“专注”和“极致”相辅相成。所谓“极致”,当然是对EV愿景另一种表述,就是要超越客户及用户对EV的预期,而做出真正的积极改变和实现卓越绩效,简单说是:

“在大学生短期支教细分领域,EV是最棒的”。而要达到这一点,EV必须先专注一件事,毫不懈怠地精益求精,用真正出色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口碑。同样,当EV在“死磕支教,助力青年”这一件事上做出“极致”,EV才有公信力去动员更多地资源让自己长久地“专注”下去。

也许,在外界看来:EV2014年全职增加(3人-6人),应该做更多“事”(项目)才对,而不是现在项目类别减少(放弃所有非支教项目)且支教队伍也减少(105支队-80支队)。

但EV是拿出决心和勇气,向项目的更高品质努力,而非片面追求数量。当然,因为EV团队还在建设初期,全职有4人都是公益入行的新丁,2014年达不到我理想中品质预期,但从团队成员的进步程度来看,我对EV未来和现有团队的未来都充满期待。

从使命到战略——专注带来突破

也许从受德鲁克影响,我又有点“书呆子”,我坚信一个机构必须要有一个清晰响亮和激动人心的使命表述,那样的机构才够酷。

所以我从2012年初创EV开始,几乎每天都要反复斟酌EV的使命表述,三年来对EV简介、EV的战略目标等修改200多次。

虽然,我一开始就听到L老师的规劝:机构刚刚开始时,不要过分纠结使命陈述,因为这需要一段过程去沉淀,只要不错就行。

但我还是停止不了自己去想:我为什么要做EV?EV存在是为了什么?EV要创造什么价值,要贡献哪些成果?……

2014年,我终于让自己不那么纠结,最终找到了自己和团队都比较满意的EV使命:和大学生一起,在服务他人中成长为“益微青年”。

而且,经过半年多的总结讨论,我们终于可以清晰地用“EV金字塔”来描述EV实现使命所采取的战略方式,组织架构也随之清晰明确起来,产品框架也应运而生。

更重要的价值,我发现只有当一个机构的业务非常清晰时,制度规范建设才会稳健开展,而且团队内部又可以相互协作,每天大家的讨论都是基于日渐清晰的“目标共识、价值观共识”展开的头脑风暴或决策。

对于像EV这样一个年轻人组成的团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可能是这样的),只有业务简单才更容易让零职业经验的快速上手并建立自信,从而不断在追求更高品质的创造性工作中体现个人价值。所以,恰恰是2014年我们决定专注做一件事情,才把机构使命、金字塔战略、员工发展等方面向前迈了重要一步。

2013年我感觉和团队探讨了太过理念和虚化的内容,2014年我感受到与团队一起探讨有理念的操作细节时的那种踏实感。当然,2014年没有完成的工作还有“乡村夏令营操作手册”“志愿者成长评估”“品牌工作策略”“线上线下支持系统”等,但这些工作都很实干,而不是好高骛远。3专注带来的深度思考“听过了很多道理,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从一个小伙伴那听到的这句话让我回味很久,我隐约觉得:专注一件事,更要抬头看路,看大势,懂真理,博采众长却苦练一剑。

2014年的“专注”反而让我思考更深。

①兴趣与自律应该说,大学以前是我不断让自己放弃一些兴趣爱好,严格要求自己“上进应考”的过程。在大学时开始解放天性回归自我,特别是在NGO工作后有了很多“质”的飞越。2012年开始创业时,梦想不断膨胀之后,似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啦。(作者创业故事请在微信中回复刘斌,收看作者另一篇文章里的详细介绍)然而,2014年我更理解一个人的能力非常有限,我更想“本分”地做我力所能及之事。并且,我希望自己不要荒废自己的兴趣,只是要更清醒地学会自律。我想在过去的三年里,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和出于快乐在做事情,但这很容易会有“偷懒”和“拖沓”的行为出现。我的确在学习平衡“工作”和“生活”,但我认为目前的瓶颈在于不够“自律”。基于良知和本能的随性而为的确让自己的状态保持简单和乐观,但自己面对复杂环境时缺少足够敏锐的风险意识和边界感。“自律”不仅要强力执行自己确立的目标和原则,也要保持这种边界感和风险意识,我说的当然不仅是关乎个人健康的体重话题,也包括工作和生活中方方面面。

②抗逆力与自信我仍然相信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但每个生命需要在与其他的人、自然等生命进行对话和能量交换才能让奇迹看得见。我仍然相信,即使在最艰苦的逆境中,仍然会有“寒门学子”“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发挥积极优势,成为更加独立、自尊和自信的人,“化困境为成长的资源”。我一直想专注于一个点去建立“EV夏令营”的理论基础,从而更专业和有效地服务于大学生和乡村孩子。“抗逆力”是2014年的新知识,与过去我所了解的积极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的价值观相一致。但我目前仍然难以去理解和驾驭它,所以仍旧是带领团队去学习了解,并做简单尝试。但因此,我发现了一个更富有探讨空间的话题,那就是“自信”。因为,使用任何专业词汇,都会为大学生设置了一定障碍,他们需要更费力的去理解一个新概念,再产生行动,无论从EV的能力还是从大学生自身的能力来看这都是在走一个弯路。我更希望让每个大学生从自己的生命内在去发现能量,然后再去将这些能量升华和分享给孩子们。所以,我选定用“自信”这个词去和大学生们探讨“为什么自信很重要?”“什么样的情况让人自信?”“自信和一个人的幸福有何关系?”“自信是否会在逆境中给人力量?”“不自信一定是坏事吗?”……我自认为我找到了一个好的话题,因为它足够开放,又基于人的积极优势做对话,是积极心理学、抗逆力等理论的一个应用点,好像也是欣赏式探询(AI)的一种应用吧,2015年会看到一些实践产生。

③NGO新丁的选与留2008年我踏入全职公益人行列后,一直在思考和探索“NGO新丁的选与留”的话题,2014年我总结得到几个要点:首先,NGO选人实际上是先选价值观,再选能力。因为前者很难培养,但后者可以。也因此NGO选择更需要通过做志愿者、实习或面试工作坊等相对长期和多角度的观察。其次,NGO需要努力为公益新丁提供更好地成长支持。这不仅包括关于工作价值、岗位职责等沟通,也包括对一个人整体性的关注,NGO领导人必须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去和员工“一对一”“不限于工作”地开放地沟通,既是一种情感陪伴,也是一个相互建立信任和共识的过程。再次,薪酬福利也很重要,成长最不可缺少。对于刚入行的小伙伴,对于薪酬一开始不会预期太高,但是他们对个人的成长预期更高。钱少的前提是我要学到东西,让新人看到“未来”。留不住的原因也许最大的原因不是薪酬,而是看不到未来和希望。所以,薪酬和福利都要涨,哪怕涨幅不大,让团队感受到诚意和信任;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给新人去学习、交朋友的机会,还要让TA由简入难地不断“成功”,享受到工作本身带来的成就感。我并没有做得多好,但这是我努力的方向。但我非常明确:从不把我的同事看成为一种“工具”,而是我生命中有缘相遇的灵魂伙伴,我愿意用心再用心地为他们的成长和幸福努力。因为我的使命和EV 的价值:是帮助每个人发现更好地自己,帮助每个人实现多彩的梦想。我毫不介意EV人将EV和我看成是自己成长的平台和跳板,相反,我更乐观其成。我希望所有从EV离开的人都能够出类拔萃!

④阅读·感恩2014年是我对阅读理解更深入的一年,因为我曾经知道阅读很重要,但是阅读有多重要,我其实想得特别少。但今年我似乎更深入的理解了,但我还难以表述,就引用心平秘书长伍松的演讲提纲《阅读改变世界》与大家共勉(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阅读此文)。另外,姥爷今年病逝,我怀念他时也想起我童年里很多的课外阅读都是姥爷用自行车一袋袋地运回来的。他在做门卫的那几年,搜集了相当多城里人丢下的旧书,有些被用作了上厕所的手纸。但我兴奋的从这些旧书堆中“扫荡”自己喜欢的读物,并用他们塞满了爸爸为我和弟弟做好的书架。每每想起姥爷,我都会想起他带给我这些礼物,当我越能理解阅读有多重要时,我就越怀念这个吃过很多苦、没想过多少福的姥爷。

⑤感恩·家人越体会现实带给我的压力和“突袭”,我就越能感受到来自家人的那种温暖。我的妻子在我最困难的那段时间里用最短时间为我送去了支援,在不能相见的日子,我只能用亲吻戒指留下的印痕去排解思念和担心。这个姑娘给了我毫无保留的爱,用这时代稀缺的信任和纯粹给了我稳定的支撑。油盐酱醋加上她才是一种生活,喜怒哀乐加上她才是我的完整人生。我的父母、弟弟和姑姑也经历过彻夜难眠,我曾经默默许诺要通过努力去报答他们的付出,但却常常惭愧或自责自己迟迟不能兑现。但我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心声,我并不能放弃自己的使命,否则那将不是我。而我会不断地祝福他们,祝福他们,然后祈祷上帝多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可以兑现自己的承诺。但现在,承诺不是一种压力,而是我的一种福分。还有我不能在此列出姓名的“你们”,那种亲姐弟、亲兄弟、亲长辈般的关心和祝福,我无法言表,正所谓“福祸相倚”,在这么多人祝福时我感受到了更多前进的力量,也请原谅我的失礼,有些感谢我不去马上表达,只是因为我在自我调整,而且我希望把它更长久地放在心里。每一段经历都是一种成长,初心不变,你们的爱和祝福我会转化成更多能量去支持更多地青年人,用一种无条件的爱,让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变得更加美好。

刘斌2015年1月3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