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年专题 > 1512安利 > 往期学员风采 > 正文

李玲

2014-03-05

B型血 典型的射手女。一个笃信“做专业的公益人,就是我的人生使命”。

当年过一岁生日,家里特意举行“抓周”,据妈妈说:一床的东西,单单就挑了一本《新华字典》。也许,这就是我和阅读的缘分吧。

小时候,放学回家,先是玩,在最短时间内赶完作业和吃饭,就可以悠哉地泡在书里。那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还记得,当时同学们非常流行玩电子游戏,那时最风靡的是魂斗罗、超级马力、街霸,我似乎对此有免疫似的,一点都不感兴趣。我开始写故事、童话,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在10岁生日的时候,我许下的愿望是:长大后,我要写出顶好的童话。

20岁以前,我算是标准的乖孩子,听从父母的安排,一路从重点小学升入重点中学,并在2001年考入华北电力大学的工商管理系,当上“又红又专”的团支书,还做着一个大学人文促进会的学生社团,开始我向往的大学生活。就在我以为“年轻,可以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大一的第二学期出现了令我发生改变的事情——在对面的宿舍楼,相继两名大二男生猝死,一个是运动意外另一个是酒精中毒。这是我第一次距离死亡那么近。看着恸哭的死者父母、看着继续玩乐的同学,我第一次迷茫了:人,活着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期间还经历了“非典”,那些个春夏交接的日子,让所有经历过的人都会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我还没有缓过神来,就遇到了真正的人生转折。学期末,管理学老师布置了一项暑期课题任务: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这对于其他同学,也就是日常的作业,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对我会有那么深的影响。我找到了彼得·德鲁克先生的著作《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才发现当时能符合非营利组织标准的机构少之又少,更遑论“管理”。我突然发现了一块新天地,兴奋不已:我终于找到我可以一直奋斗的事业啦!

自从大三,我就给3家机构做志愿者,全力以赴去了解机构的使命和服务内容。结果,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让我跌入人生的谷底。志愿者在那时就是“免费劳动力”的代名词,对于机构,根本算不上人力资源,甚至由于我当面质问机构负责人“财务管理混乱”而被冠以“捣乱分子”的称号。

等到大学毕业时,我进入到电力系统的单位,每天的工作内容简单但容不得怠慢。在一个能看到自己未来5年、10年甚至20年的地方,我又开始不安分了:难道我就要这样混下去?几乎没有经历激烈的思想斗争,我交了辞呈,在父母的埋怨和指责中,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接下来是6个月的游学,看到各地的公益组织都逐渐成长起来,我再一次感受到来自内心的冲动:这就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蓬勃的行业中,顺应内心的呼唤。就这样,07年一脚踏入公益圈,就再也没出去过。

我是一个幸运儿,从公益新丁开始,就不断有亦师亦友的前辈悉心指点我。从世界银行的第二届中国发展市场的获奖项目“好电影好人生”起,我一直在做儿童教育与发展的项目,这是一个让我着迷的领域。自2009年开始,加入到绿孩子儿童阅读研究中心,一下子就被充满活力、信任、机会和挑战的工作环境吸引,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努力将机构带向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说起来,这几年做得蛮辛苦。好在,我的笑点低。笑点低的好处是,兴致高昂。面对困难很多人会放弃,笑点低的人却不会,他们永远有好奇心。一点点好玩的事都能让他笑得前仰后合、总是傻开心的孩子,在残酷的生活里,自有一份平和。

我期待,自己在儿童阅读方面的专业服务,可以让更多家庭受益。就像一位在农民社区生活的妈妈,在回答《北京日报》记者访问时所回答的那样:“你问我,阅读到底能让孩子改变什么?我说不上来。不过,我知道,我的儿子很享受和我在一起读书的时光。我想,阅读,是孩子生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