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年专题 > 1512老牛 > 最新资讯 > 正文

【美国访学季回顾】刘颖: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016-12-17

刘颖

秘书长

中脉公益基金会

中脉公益基金会是经国家民政部审批的首家内资直销企业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原始基金5000万元人民币,由南京中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起创立。

中脉公益基金会的创立宗旨为“汇聚爱心,与爱同行,成为践行公益的时代典范”;组织愿景为“让更多人获得幸福”,同时将“致力于人类生命质量的提升”作为基金会的使命。在此指导思想下,中脉公益基金会确立了“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通过对弱势老人、贫困儿童、社会发展等三个领域的慈善救助及捐助,帮助他们有机会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养老、医疗、安全和社会关怀等权利,致力于人的生命质量整体提升。

截至目前,中脉公益基金会已成功运作包括“朝阳计划——青少年健康守护行动”、“中脉青少年安全守护行动”、“中脉朝阳学校”、“我•爱我 女性健康工程”、“家基金”、“全国孝德关爱工程”以及突发性灾害救助、公益志愿者团队建设等品牌公益项目,为促进中国公益事业长足进步尽献绵薄之力。

题记

2016年十月,有幸因老牛学院的因缘,在老牛基金会和中国慈善联合会的组织、美国马里兰大学的联合主办下,对美国非营利组织展开了为期两周的访问与交流。一路上,心潮起伏,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

在美国参访期间,最深的有两个感慨。

一是不再满足于现状,开始探索NGO在社会运行中应发挥的作用。NGO面对的是大海一样广袤的社会,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救助的阶段。比如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它们所思考、面对、挑战的问题已经冲破了救助的限制、国家的边界,从更深层次上考虑人类的福祉,而项目的运作、资金的管理也更具有前瞻性。就像资中筠先生在《财富的责任》一书中所说“美国基金会的影响不止于本国,遍及全世界”,这句话也是我们在美国切身的体会。

二是开始更深的思索个人的修为。作为一个基金会的领导者、一把手,更应具有强有力的管理能力、广大的视野,心系人类的福祉。在美国,作为基金会,公益可以有非常多的模式,比如说“创投公益”、“影响力投资”、“社会企业”,其核心内容就是以市场的模式做公益,使公益不仅仅是无偿的捐赠,也是可以持续发展的事业。基金会非常重要的功能是资金的投资、增值,这也对基金会领导者的金融投资能力提出挑战。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不敢妄言中国大部分的基金会负责人,至少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自己是不合格的。因而,更深深的觉得,在需要锤炼的方面,自己会的太少,就像中国的那句老话——“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美国之行,就像突然打开了一扇窗,突然看到井外的世界,深深感到自己只是沧海一粟。

因而,在这样的心境下,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在回国的飞机上,脑中一直思考美国的学习对于机构转型的启发,以及对于个人的更加严格的要求。飞行途中,忽然打开窗看到蓝天白云,飞升在广阔苍穹之中,脑中突然蹦出一句话“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顿觉快哉。无论是作为慈善组织,还是作为我个人,这一趟访学,就像驾一叶扁舟,突然来到万顷碧波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是以本文为记。

一、 美国访学概况

这次访学的主题集中在非营利组织的投资管理。这一主题恰好顺应了9月1日《中国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行的新形势。《慈善法》的颁行,为非营利组织的投资管理,尤其是慈善信托打开了门窗。然而,客观情况是,大部分的基金会还不知道如何更好的打理自己的资产。而在美国,基金会的性质是财团法人,它的功能更偏向于资金的募集、投资增值和向执行机构的拨付。

本次访学的课程设计,从知识理论到公务访问,以“基金会投资”为主线,安排了非常牛的老师和国际一流机构。

课程设计从基金会投资的管理、财务策略、法律风险,到项目投资的实际案例,从基金会中心,到纽约司法局、洛克菲勒基金会等一线组织,其前瞻性、实用性和丰富性,在我所参加的培训中也是首屈一指。

二、访美学习的体会

(一)中美文化差异是中美慈善组织发展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感谢主办方的贴心。我们的第一节课,是由美国联邦政府高级官员Mr.Hunter为我们讲述美国慈善文化和志愿者精神的发展。理解了中美文化,尤其是慈善文化的不同,对于我们在接下来的课程中,理解中美制度差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Mr.Hunter也是一位非常nice的老爷爷。结业典礼当天的午宴,恰好和他坐对面,于是诚挚的表达对这堂课的谢意,他很谦虚的说,他并不是一位研究型的学者,而是在实务中琢磨和学习。我回答说:中国有句话叫做“博学、笃行”,研究得多、做得多,都是做学问之道。老爷爷瞬间脸上久开了花。

和Mr.Hunter在马里兰大学

简单来讲,美国的志愿者精神从建国时就根植在文化中。从“五月花”号上的清教徒带来慈善救济的思想,到南北战争时期成立大批援助组织,并且开启政府与私人慈善机构合作的先例,还是在现代社会以后美国“公益事业革命”,美国的发展一直和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同时,美国政府也为个人的捐款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捐款可以从工资中扣除(由雇主操作,免税程序非常便捷),每年放假季,譬如感恩节、圣诞节,会有主题捐赠。美国超过60%的国民有过捐赠。

其实中国也有“乐善好施”和“以慈为怀”的传统,目前的捐赠也在向小额捐赠、公众捐赠发展。期待未来中国民众捐赠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二)美国基金会的管理现状

1、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在20世纪发展迅速。根据2009年的数据,美国现有3000万志愿者,1600万个NGO组织,其中700万个是小型组织。全美最大的两个社会服务组织是红十字和救世军。美国大部分文化演艺是NGO负责,国家层面有职业化的NPO,如注册会计师协会,也有商业层面的NPO,也有地方小型基金会组织。2009年参加志愿活动的美国人提供义工服务150亿小时,折合货币价值2790亿美元。

2、法人登记与管理。美国的NPO组织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注册,不注册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申请成立NPO组织,只要宗旨合法、章程符合规定,一般都可以注册,没有具体资金的要求。经注册成立的NPO组织,可以向美国国内税务局申请成为具有免税资质的NPO组织。美国对NPO组织的优惠主要体现在税收优惠上。达到501(3)(C)条款的组织可以享受免税。一是NPO组织自身收入的税收予以免除,二是给予NPO组织捐赠的机构和个人等捐赠人可以享受税收优惠。

总体来说,美国的NPO自律性较强,美国政府对NPO的监督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其非营利性的审查,以及对其财务活动的监督上。因此,NPO组织每年向税务局保送990表格,内容涉及机构成员、项目活动、财务收支等。这有点类似于中国基金会的年检制度吧。

3、基金会的分类。美国的基金会大致可以分为社区基金会(这在美国定义为公众支持的慈善组织,个人感觉类似于中国的公募基金会)、独立基金会(由个人或家族捐赠或遗嘱设立的独立基金会,最出名的如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公司基金会(资金来源于企业捐赠,但是基金会作为独立的机构运作)、运作型基金会。

(三)、中美慈善组织发展不同中,值得重点思考和关注的地方

1、美国政府对慈善组织的支出比例有较松的管束,并设置了较低的支出比例。在中国,公募基金会必须使用当年募集资金的70%以上用于慈善支出,非公募基金会必须使用上一年年末净资产的8%以上用于公益支出。而美国仅规定每年至少要将总资产的5%用于慈善支出,他们设定较低比例的原因是,这个比例可以保证基金会通过合理投资就能获得支出所需经费,而不必动用本金。这一点上说明美国比中国更重视基金会的持续发展。

2、允许NPO开展多元投资。基金会可以投资与其宗旨有关的项目,但这方面的投资不能超过一定的比例。例如,我们在福特基金会时学习到,福特基金会目前进行的投资分为任务型投资和项目型投资。任务型投资将基金会资产用于非慈善目的,以便于基金会的增值保值;而项目型投资是将资产用于慈善目的的投资,例如投资专门针对妇女生产服务的诊所等。个人觉得任务型投资类似于中国的社会企业的概念,不同的是,中国的社会型企业还需要时间去沉淀和笃行。

比如,我们两次在联博资产管理公司(美国最大的私人资产管理公司)学习时,公司副总裁、国际金融分析师Brad M Hawkins也讲解到,为了让财产产生更大的收益,捐赠人常常采用慈善信托的方式,可选择的方式有慈善余额信托、慈善先付年金信托、常规信托三种。基金会会有专门的投资经理,和捐赠人就采用何种方式捐赠进行专门的沟通。个人认为,这一点,值得中国的基金会,尤其是基金会企业服务部、筹资部学习。

联博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国际金融分析师Brad M Hawkins授课中

3、NPO日趋社会化和公共化。NPO组织日益摆脱创始人及其家族的控制和影响,成为具有广泛社会性、公共性的独立组织。例如,福特基金会,由福特家族成员出资成立,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基金会卖掉了老福特捐赠的股票,重新进行投资,福特家族的成员也不在基金会任职。今天,福特基金会已经和福特家族没有任何关系。而我们接触的万豪家族基金会的执行董事安雅娴女士(Anne Gunsteens)也表示,万豪家族基金会虽然由万豪集团创始人捐赠,但基金会所做工作与公司没有任何联系。

4、联合劝募模式的广泛使用。美国的联合劝募组织“联合之路”(United Way)为全美乃至美国之外的NPO组织提供培训,为各地劝募组织提供服务,各地劝募组织也向他们缴纳会员费。同时,联合劝募也受到个人基金会的资助,例如,盖茨基金会就曾捐赠United Way。

United Way会要求会员建立完整的职业操作准则,经常向United Way汇报机构运转情况,同时他们也制定严格的危机管理系统。United Way认为,危机分为:战略性危机、财务危机、操作风险、信息技术型风险。他们密切关注社会发展新趋势,正在开拓移动端捐赠系统。

5、功能强大的基金会中心。该中心于1956年成立,其任务是收集和提供有关NPO领域关于的信息资料。70年代以后,基金会的发展飞速,基金会中心拓展功能,提供免费基金会及募捐信息查询服务,提供多种慈善基金会和募捐检索工具软件及资源连接教育,提供免费的从业培训和NPO领域研究报告。

(四)赴美行程中个人最喜欢的机构——救世军

在赴美之前,对救世军已经仰慕已久,源于曾在救世军工作的朋友老谭无数次深情的回忆,也源于彼得•德鲁克先生说过“没有任何组织,在使命的明确、创新的能力、结果的测量、奉献精神以及最大限度的利用资金方面能够与救世军相提并论”。在参访救世军之后,是真心实意的爱上了它。

救世军是一个具有基督教背景的慈善机构,成立于1865年,名字释意是“以爱心代替枪炮的军队”,以军队作为其架构和行政方针,并区分工作人员的级别与年限。

救世军进门后的长廊,满满的温馨。

我们参观了北弗吉尼亚救世军承认康复中心,主要针对成人戒瘾康复。从进入救世军机构开始,扑面而来的就是浓浓的温馨和自我救赎的感觉。安静、美丽的小教堂、整洁的寝室、油画一样的阅读室,以及厨师们的笑容和热情的招呼,难以想象他们是来戒瘾的康复者。

康复中心全年运作需要1500万美金。在机构一层和地下室,他们将公众捐赠的物品进行分拣、打磨、清洁、售卖,所得经费以维持中心运转。

在参观完救世军之后,热情的负责人和厨师,为我们提供了丰盛的甜点和晚餐,倍感温馨。

这是救世军的标志,翻译成中文,大约是“一个人可以跌倒。但不能被放弃”。是不是有点像《士兵突击》里“不抛弃、不放弃”的意思?

?结语

美国之行的感受是丰富和饱满的,每一天的学习都值得作为一个专题来讲述,然后心得的篇幅是有限的,只能将激荡的心潮保留在心中,去激发未来工作的的热情与思考。

去美国时,随身携带资中筠先生的《财富的责任》作为参考书,读到一段话时忍不住心情激荡——“各基金会在发展的历史中都曾得力于几位目光远大、有理想、有魄力的会长或者顾问,他们……胸怀大志,动辄以‘全社会’、‘全人类’的幸福和进步为目标;强调向问题的根源开刀……既雄心勃勃,又带有理想主义,以完善全美国乃至全世界为己任”。转而想到彭建梅老师在美国途中说的一句话:我们这一群人都是中国第一批“职业经理人”似的秘书长,我们怎么样,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基金会怎么样。我不敢妄自尊大,将自己定位于多么重要的角色,但既然选择了以公益行业为事业,那么对自己必须高标准、严要求。

因此,用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的不只是我,而是我们。

致谢的话

这一路,想感谢的太多。也许是因为好事多磨,赴美签证两度被拒,12天三签美国签证,这件奇葩事可能只有我了吧。感谢在这个过程中亲爱的韩雪、赵楠、李锦文大哥的帮助,没有你们,就没有这次美国之行。

感谢马里兰大学的Michelle Winglee、翻译向彭涛的一路相伴。尤其是翻译彭涛,让我们都深深感受到中国人的质朴、善良、勤劳和稳健,在心中祝福你鹏程万里。感谢Stone,在随行前两天看似无意的闲聊中,让我深深感受到这个国度对于志愿者精神、慈善文化对于社会民众的感染,尤其感受到中美文化差异。

最后感谢老牛学院二期这个有爱的团队,这段旅程因你们而难忘,因你们而温暖,这段情谊将永远铭刻。

最后,感谢老牛基金会,感谢中国慈善联合会。期待下一次美好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