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组织 > 正文

深圳慈善会的创新求索之路——访深圳市慈善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房涛

2017-06-15

“2017丝绸之路国际公益合作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6月4日在西安隆重举行,作为“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第21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的组成部分,论坛旨在为实施“一带一路”共建战略搭建慈善公益组织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论坛邀请国内外慈善公益领域的专家学者、慈善公益组织、爱心企业,以“共建丝绸之路慈善公益命运共同体”“慈善创新与发展”等为主题演讲与高端对话,通过分享经验,扩大参与,凝聚共识。

深圳,一座崛起于中国南海之滨的新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创造了1.93万亿元GDP的经济奇迹,同时也将这里铸造成了一座“全国文明城市”。

慈善,是深圳文明城市的新坐标。作为深圳这座全国七星级慈善城市孕育的宠儿,深圳市慈善会目前是深圳最大规模的,具有公募资质的枢纽型慈善组织,历年来捐赠总额超过27.97亿元。

深圳市慈善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房涛女士,在论坛上现场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详细讲述了深圳市慈善会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求索之路。

阳光操作扶危济困

“以人为本扶危济困,创建和谐推进文明”的使命时刻牢记在深圳市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中,承诺阳光操作、欢迎社会监督,做到面对求助对象,耐心友好,发挥创新慈善理念,丰富慈善产品,引导捐赠与企业战略和核心优势相关联,让捐赠更可持续更有效能,以多种形式广泛深入传播全民慈善理念,引导各界树立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意识,让慈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深圳,也是一座有着自己特质的城市,在现有2140万城市人口中只有400万当地户籍人口。2007年深圳市慈善会立足深圳特质,在全国第一个发起成立了“寻找需要帮助的人”外来建设者关爱基金,该基金累计资助给来深建设者的善款共计1.4亿元,并两次摘得“中华慈善奖”。

房涛向《慈善公益报》记者介绍说,2008年汶川地震悲恸山河,在灾难面前,深圳市慈善会积极响应,有条不紊参与紧急救援、安置防疫、灾后重建工作,募得资金10.75亿元,当时的募集资金额位列全国同级慈善会之首,充分体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大爱。

2009年,深圳市慈善会启用企业冠名基金模式,为万千企业开启履行社会责任的大门,率先将经济领域的成果和商业领域的效率引入公益慈善。如今158家冠名基金筹资规模逾2.5亿元,让慈善的触角遍及科技、医疗、青少年素质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低碳环保、社会创新、公益金融、微公益等诸多先锋领域。

2010年的玉树赈灾,深圳市慈善会又一次伸出援手,勇挑重担,募捐资金超过了2.02亿元,依然是城市慈善会的第一。

立足社群创新探索

2011年深圳市慈善会率先推动去行政化改革,体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市民政局的前瞻性,勇涉改革深水区,经历了多次方案的研讨与修改,直到2017年改革才得以真正落地实施,整个过程是政府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的一种可行性探索,也为慈善会的下一步改革和其他官办慈善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房涛谈道,2012年,深圳市慈善会牵头发起成立深圳市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研创了“公益星火计划”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是排名全国Top4的中国慈善公益人才的跨界培育计划。这个项目是为应对中国慈善公益人才的瓶颈问题而设,该计划以培养企业家的思维同时兼具社会活动家的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主,被誉为深圳乃至中国公益和社会创新的“黄埔军校”。

房涛向记者介绍说:“深圳市慈善会一直大胆探索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新模式,不断调动企业社会责任感,提出战略慈善理念,让企业与慈善会跨界合作,更响应政府号召,大胆进行慈善公益改革创新模式,让深圳公益改革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有力推手。”

2014年,深圳市慈善会在全国率先开展深圳市社区基金(会)的培育孵化和运营监管等工作,支持探索社区基金会的创设和持续发展,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和慈善资源的本土化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培育孵化了36家社区基金和社区基金会。

七大慈善蓝海宏图

2015年,深圳市慈善会联合发起成立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并首次推出瘦身战略。随着公益慈善领域的专业分工越来越明确,更多的机构专注深耕在特定领域的竞争优势,以有限的资源提供超越捐赠人和受益人预期的服务,这样才能吸引有愿景的钱和时间。

经过深度研究,该学院推出了慈善会的四大主营板块——社区发展、教育创新、健康医疗和公益金融。四大板块立足深圳社群版图,推动了社会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房涛讲道,公益金融是另一种手段,借助企业的效率,运用金融的杠杆来使得慈善捐赠获得指数效应,而不只是线性增长。2016年,深圳市慈善会首创了“公益星火Ⅳ——中国公益金融人才的培育计”,开始了社会影响力债券的探索,并参与发起成立了深圳市慈善联合会。

2017年理事会改革后,深圳市慈善会以七大慈善作为工作重点,坚持“质量慈善”标准,传承“文化慈善”力量,紧扣“民生慈善”基础,创新“战略慈善”思维,优化“服务慈善”能力,开启“智慧慈善”模式,构建“生态慈善”未来。

房涛认为,质量慈善强调左手透明,右手有效,这才是公益最珍贵的品格;文化慈善讲求追本溯源不忘初心,文化是慈善的来源和终极的诉求;民生慈善是结合慈善会系统本源,实现精准扶贫和救困济难,体现民政、慈善体系对社会释放善意的使命;战略慈善是相对于捐赠人而言的,慈善应该服务于捐赠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支持社会的进步;服务慈善是针对整个深圳社群服务,目前中国的社会服务是比较稀缺的,是慈善领域的又一片蓝海;智慧慈善,是强调慈善工具和技术现代化;生态慈善是要构建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链条。以七大慈善为推力,落实《慈善法》的大慈善理念,成为一种“+”或者“链接”的状态,与多个领域实现互通共享。

创新慈善更多担当

对于应对未来慈善的创新和求索,房涛认为,在公益慈善的发展中将面临3个严峻的问题:首先,来源于认知层面,“慈善就是好人好事”“公益就是捐钱捐物”的观念已经OUT了,正如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所说,21世纪,营养过剩导致的疾病已经超过了营养不良。人类因为自杀和车祸的死亡率已经超过了死于战争和疾病。人类面对很多的挑战,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已经让很多人无事可做。要提升这方面的认知,让公益慈善变成生活习惯,培养和传承我们的精神财富。其次,来源于技术层面的冲击,公益慈善多维度形式的改变让我们遭遇前所未有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引入,在改革的浪潮中我们该如何去做新的公益慈善值得深刻探讨。再次,如何将政府、企业、社会以及公众四大维度有机集合,促进议题策划和共同参与,推进公益慈善的发展也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重点。生态文明将逐渐成为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新的文明形式,中国被世界赋予了更多的期待,联合国也要求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更多的担当。

深圳市慈善会日前积极联动走访各区级慈善会,聆听和学习交流市区慈善会治理管理及品牌项目的亮点及合作探讨,期待与全市各企业、社会组织及扎根深圳一线的各个社区和公众,共建一个共荣共享的慈善生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深圳市慈善会认为慈善公益不止于解决社会问题,也在于价值倡导和推动社会善治。让每一个人因为良善而变得更加美好,让深圳因为公益而更加幸福。

:慈善公益报“2017丝绸之路国际公益合作与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6月4日在西安隆重举行,作为“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第21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的组成部分,论坛旨在为实施“一带一路”共建战略搭建慈善公益组织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论坛邀请国内外慈善公益领域的专家学者、慈善公益组织、爱心企业,以“共建丝绸之路慈善公益命运共同体”“慈善创新与发展”等为主题演讲与高端对话,通过分享经验,扩大参与,凝聚共识。

深圳,一座崛起于中国南海之滨的新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创造了1.93万亿元GDP的经济奇迹,同时也将这里铸造成了一座“全国文明城市”。

慈善,是深圳文明城市的新坐标。作为深圳这座全国七星级慈善城市孕育的宠儿,深圳市慈善会目前是深圳最大规模的,具有公募资质的枢纽型慈善组织,历年来捐赠总额超过27.97亿元。

深圳市慈善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房涛女士,在论坛上现场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详细讲述了深圳市慈善会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求索之路。

阳光操作扶危济困

“以人为本扶危济困,创建和谐推进文明”的使命时刻牢记在深圳市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中,承诺阳光操作、欢迎社会监督,做到面对求助对象,耐心友好,发挥创新慈善理念,丰富慈善产品,引导捐赠与企业战略和核心优势相关联,让捐赠更可持续更有效能,以多种形式广泛深入传播全民慈善理念,引导各界树立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意识,让慈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深圳,也是一座有着自己特质的城市,在现有2140万城市人口中只有400万当地户籍人口。2007年深圳市慈善会立足深圳特质,在全国第一个发起成立了“寻找需要帮助的人”外来建设者关爱基金,该基金累计资助给来深建设者的善款共计1.4亿元,并两次摘得“中华慈善奖”。

房涛向《慈善公益报》记者介绍说,2008年汶川地震悲恸山河,在灾难面前,深圳市慈善会积极响应,有条不紊参与紧急救援、安置防疫、灾后重建工作,募得资金10.75亿元,当时的募集资金额位列全国同级慈善会之首,充分体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大爱。

2009年,深圳市慈善会启用企业冠名基金模式,为万千企业开启履行社会责任的大门,率先将经济领域的成果和商业领域的效率引入公益慈善。如今158家冠名基金筹资规模逾2.5亿元,让慈善的触角遍及科技、医疗、青少年素质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低碳环保、社会创新、公益金融、微公益等诸多先锋领域。

2010年的玉树赈灾,深圳市慈善会又一次伸出援手,勇挑重担,募捐资金超过了2.02亿元,依然是城市慈善会的第一。

立足社群创新探索

2011年深圳市慈善会率先推动去行政化改革,体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市民政局的前瞻性,勇涉改革深水区,经历了多次方案的研讨与修改,直到2017年改革才得以真正落地实施,整个过程是政府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的一种可行性探索,也为慈善会的下一步改革和其他官办慈善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房涛谈道,2012年,深圳市慈善会牵头发起成立深圳市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研创了“公益星火计划”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是排名全国Top4的中国慈善公益人才的跨界培育计划。这个项目是为应对中国慈善公益人才的瓶颈问题而设,该计划以培养企业家的思维同时兼具社会活动家的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主,被誉为深圳乃至中国公益和社会创新的“黄埔军校”。

房涛向记者介绍说:“深圳市慈善会一直大胆探索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新模式,不断调动企业社会责任感,提出战略慈善理念,让企业与慈善会跨界合作,更响应政府号召,大胆进行慈善公益改革创新模式,让深圳公益改革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有力推手。”

2014年,深圳市慈善会在全国率先开展深圳市社区基金(会)的培育孵化和运营监管等工作,支持探索社区基金会的创设和持续发展,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和慈善资源的本土化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培育孵化了36家社区基金和社区基金会。

七大慈善蓝海宏图

2015年,深圳市慈善会联合发起成立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并首次推出瘦身战略。随着公益慈善领域的专业分工越来越明确,更多的机构专注深耕在特定领域的竞争优势,以有限的资源提供超越捐赠人和受益人预期的服务,这样才能吸引有愿景的钱和时间。

经过深度研究,该学院推出了慈善会的四大主营板块——社区发展、教育创新、健康医疗和公益金融。四大板块立足深圳社群版图,推动了社会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房涛讲道,公益金融是另一种手段,借助企业的效率,运用金融的杠杆来使得慈善捐赠获得指数效应,而不只是线性增长。2016年,深圳市慈善会首创了“公益星火Ⅳ——中国公益金融人才的培育计”,开始了社会影响力债券的探索,并参与发起成立了深圳市慈善联合会。

2017年理事会改革后,深圳市慈善会以七大慈善作为工作重点,坚持“质量慈善”标准,传承“文化慈善”力量,紧扣“民生慈善”基础,创新“战略慈善”思维,优化“服务慈善”能力,开启“智慧慈善”模式,构建“生态慈善”未来。

房涛认为,质量慈善强调左手透明,右手有效,这才是公益最珍贵的品格;文化慈善讲求追本溯源不忘初心,文化是慈善的来源和终极的诉求;民生慈善是结合慈善会系统本源,实现精准扶贫和救困济难,体现民政、慈善体系对社会释放善意的使命;战略慈善是相对于捐赠人而言的,慈善应该服务于捐赠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支持社会的进步;服务慈善是针对整个深圳社群服务,目前中国的社会服务是比较稀缺的,是慈善领域的又一片蓝海;智慧慈善,是强调慈善工具和技术现代化;生态慈善是要构建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链条。以七大慈善为推力,落实《慈善法》的大慈善理念,成为一种“+”或者“链接”的状态,与多个领域实现互通共享。

创新慈善更多担当

对于应对未来慈善的创新和求索,房涛认为,在公益慈善的发展中将面临3个严峻的问题:首先,来源于认知层面,“慈善就是好人好事”“公益就是捐钱捐物”的观念已经OUT了,正如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所说,21世纪,营养过剩导致的疾病已经超过了营养不良。人类因为自杀和车祸的死亡率已经超过了死于战争和疾病。人类面对很多的挑战,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已经让很多人无事可做。要提升这方面的认知,让公益慈善变成生活习惯,培养和传承我们的精神财富。其次,来源于技术层面的冲击,公益慈善多维度形式的改变让我们遭遇前所未有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引入,在改革的浪潮中我们该如何去做新的公益慈善值得深刻探讨。再次,如何将政府、企业、社会以及公众四大维度有机集合,促进议题策划和共同参与,推进公益慈善的发展也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重点。生态文明将逐渐成为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新的文明形式,中国被世界赋予了更多的期待,联合国也要求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更多的担当。

深圳市慈善会日前积极联动走访各区级慈善会,聆听和学习交流市区慈善会治理管理及品牌项目的亮点及合作探讨,期待与全市各企业、社会组织及扎根深圳一线的各个社区和公众,共建一个共荣共享的慈善生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深圳市慈善会认为慈善公益不止于解决社会问题,也在于价值倡导和推动社会善治。让每一个人因为良善而变得更加美好,让深圳因为公益而更加幸福。(来源: 慈善公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