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组织 > 正文

用探索创新的身影扮靓慈善山河——深圳市慈善会探索慈善事业发展转型新模式

2017-05-26

作为“慈善之城”“关爱之城”,深圳由于人均捐赠额数次达到全国第一,而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最具爱心和最慷慨城市,被授予最高级别的七星级“慈善城市”称号。

站在慈善创新浪潮的潮头,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巨灾保险”,到成为全国“慈善信托”试点;从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的“花样玩法”,到“公益创客”孵化器落地,通过慈善资产托管、公益创投、创设社会企业、设立冠名基金、研发媒体公益平台、开展联合劝募行动等方式,从以商业手段解决问题的“社会企业”向“公益慈善+”全面跨界。

“深圳的发展,应该烘焙出慈善的温度;而慈善的发展,也当配得上深圳的速度。”深圳市政协常委、市慈善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房涛这样说道。

2004年11月自深圳市慈善会成立以来,捐资总额逾26亿元,已成为深圳市募捐主渠道。作为深圳公益改革创新前沿的核心推手,深圳市慈善会和企业大力探索和推进社区发展、公益金融和创新教育等几大战略慈善发展模式。

社区基金会日趋成熟

深圳率先探索发展社区基金会模式,为居民开展社区军训、跳蚤市场、亲子游戏、公益家教、老年保健、就业指导、团体健身、家庭医生、公益跑团等服务。

在首届金鹏改革创新奖颁奖典礼上,深圳市慈善会的“社区基金会助推社会治理创新”在200多家社会创新申报中脱颖而出,荣获金鹏改革创新奖提名奖。短短两年时间里,在深圳市民政局的支持下,由深圳市慈善会运营管理的深圳社区基金会蓬勃发展,达到了27家,募集资金6600万元,资助社区公益项目百余个。深圳率先探索发展社区基金会,并形成了日渐成熟的深圳模式,得到了民政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廖远飞表示,社区基金会的培育发展可破解中国社区治理困局,在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推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部门资源的重新配置,激发社区社会组织活力,提升多元共治能力等方面均具有相当的意义。

引入金融将慈善蛋糕做大

《慈善法》的实施,让深圳发现金融结合慈善的价值,并大力拥抱“金融”元素。在慈善转型过程中,公益金融被视为新潮流,深圳市慈善会在尝试社会服务PPP模式,并通过项目、培训和大赛等方式培养公益金融人才,为新一轮公益慈善转型做准备。

由深圳市慈善会和深圳社工学院共同研发的被誉为“社会创新黄埔军校”的公益星火,在前海国际资本管理学院隆重举行第四期开学典礼,率先引领全国探索“公益+金融”创新模式;“首届中国公益金融人才培育计划”第一批公益金融项目提交,深圳市慈善会正式拉开“公益金融·开启社会服务新格局”的实践帷幕;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上,举行了“公益金融实践与中国教育创新”高峰论坛,这也是“公益金融”首次登陆深圳金融博览会。

2016年,首届中国公益金融人才专项培育计划及首批星火公益金融项目发布。公益星火计划最早由深圳市慈善会推出。本次项目设立“人才创投和项目孵化计划”,以“专业理论+案例实践+实地参访+沙龙论坛”的新型培养方式组成项目团队,意在培育首批公益金融专项人才,并在学员中挖掘和培育公益金融的产品,聚焦社区教育和社区养老的创新服务。

“国外基金会主要做资助,而中国基金会90%做执行,缺乏金融工具,所以需要创新来实现。星火公益金融项目要做的就是这个。”房涛说,按照定位,公益星火计划不是一个培训,而是一个试验平台,慈善组织、政府机构和企业以PPP模式,创新公益金融产品,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效对接,然后将创新模式、流程、经验归纳推广。

慈善转型大背景下,马蔚华等金融人士所倡导的以企业模式和金融工具发展慈善的理念,和政府部门人士倡导的慈善组织、企业机构及政府部门合作社会服务PPP形式,为深圳公益慈善发展带来新维度,也将为《慈善法》实施后深圳慈善公益设立新的框架。

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

2014年底国家发改委提出在社会基础建设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全社会积极探索和实践PPP模式。有效减轻政府财政支出压力,提高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和中小学入学率与教学质量,推动中国向创造力大国转型。

深圳明德学校就是深圳市福田区政府与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的产物,不仅是政府和公益资本的结合,更重要是因为多元治理的变革带来全新教育理念的践行、学校管理的高效、管办评的真正分离、多元教育方式的可选择。它使得政府公平和市场效率能够兼有,更好地推动在社会建设领域的深化改革。

由深圳市慈善会和深圳社工学院共同主导的公益星火二期、社区动力驿站等创新教育项目,聚焦到创客教育,这是国内目前所推动的大的创新教育发展的实践。

慈善有风,深圳是景。深圳慈善会洋溢的热情诠释了慈善,发展的脚印和转型的华丽身影也“俊秀”了慈善山河。(来源: 慈善公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