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5年专题 > 广州峰会 > 简介 > 正文

主题论坛二:中国社区慈善发展模式探索

2015-06-11

为探索社区慈善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促进国内外经验交流和模式分享,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向基层化、专业化、纵深化发展,6月9日,由中国慈善联合会、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慈善论坛广州峰会暨广州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报告(2015)发布会在中山大学举行。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王长胜、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龚海杰、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萍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慈善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彭建梅主持峰会。

中国慈善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彭建梅主持峰会

本次峰会以“社区慈善+”为主题,当天下午的论坛以“中国社区慈善发展的模式探索”为主题,从“社区慈善+政府”、“社区慈善+社会组织”、“社区慈善+企业”三个角度,依次探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参与社区慈善的理念、方式和经验,分析了中国目前社区慈善发展的若干模式与创新做法。

社区慈善+政府

香港理工大学第三部门教研室主任陈锦棠:政府推动慈善工作的角色和措施——以香港为例

在社区慈善发展中,政府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政府又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陈锦棠教授,通过介绍香港的做法和案例,具体分析了政府推动慈善工作的角色和措施。

香港现代慈善事业起源于十九世纪末,众多华人民间团体成立,开展邻里互助,同乡帮扶等活动。来自西方的宗教会所也纷纷在港开展慈善活动,设立慈善捐赠团体,丰富了香港的慈善思想与氛围。

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推动社会服务

香港的慈善事业早先都是依托民间力量,直到二战时期,大量难民促生了许多社工机构,民间志愿机构与海外救援组织合作,提供人道救济服务。直到七十、八十年代,香港的社会组织才开始与政府建立伙伴关系、发展多元的服务。1973年,发布《社会福利白皮书》,由政府与社会机构携手制订,奠定了志愿机构和政府在社会福利发展中的伙伴关系的基础。

参与政策制定,推动社会福利服务

到九十年代,香港的慈善团体在立法会和政府咨询委员会中取得了席位,真正参与到社会政策制定和社会福利服务的规划之中,慈善机构也开始了多元化服务。截止2014年4月,香港共有8044个公共性质慈善机构,服务范畴涵盖儿童、青年、长者、家庭、康复、更生善导、医疗、教育、扶贫及社会发展等方面。

政府基金解决初创慈善组织资金难题

政府在香港慈善组织发展过程中,最早是通过政策扶持、力量培育推动慈善组织的发展。从2000年之后,香港政府通过成立政府基金,解决社会组织初期发展所需资金问题。包括创业展才能基金、社区投资共享基金、携手扶弱基金、伙伴倡自强基金、关爱基金、社会创新及创业发展基金,这些政府基金从不同方面,对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进行支持,最终实现社会力量的壮大。

官、民、商三方合作的长远发展策略

香港政府对三方合作采取非常肯定的态度,倡导多元化的跨界合作,委托大学研究所,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并对社会服务进行专业评估。在三方合作中,政府一直扮演积极推动者的角色,搭建平台、设立问责机制、对成功的合作案例进行褒奖和鼓励。

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会长王先胜:发展社区基金会若干问题探讨

王先胜首先介绍了目前我国社区基金会发展的情况。目前全国的基金会约2400个,其中社区基金会20个左右,这个数量微乎甚微。随后他分析了社区基金会的概念和价值,他认为,社区基金会不同于慈善组织和公益组织,它可以包含慈善、公益,但不只指慈善和公益,应称为“慈善+公益+”,可能还包括一些公共事务等。

另外,社区基金会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属地,社区基金会不论大小,真正有生命力的是贴近基层、社区的基金会,将来这一类的基金会才是发展社区基金会的主要方向。他还提到,社区基金会的存在和发展有三个条件,一是这个社区必须相对是个熟人社会,二是社区居民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关联,三是社区里要有一群有能力、愿意奉献、乐衷做公益的人士。

社区慈善+社会组织

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执行理事长李爱君:社区基金会的运营管理

深圳桃源居可以说是中国社区基金会的摇篮,如今桃源居社区基金会的模式从深圳起飞,已经复制到重庆、天津、北京,对于中国社区基金会的发展和推动,深圳桃源居不遗余力。来自深圳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的李爱君理事长做了精彩发言,很好的诠释了社会组织如何联络多方资源,发动社区居民,开展慈善活动,推动社区发展。

首先,社区组织要抓住社区居民的需求,切实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桃源居社区为提供全方位的社区公共服务,配建了一个学校、两个广场、三个幼儿园及三大公园、四大功能分区和五个会所,从小到老,能够不出社区,所需服务全部得到解决。

其次,用社区基金会盘活社区多元资源,构建社区公益组织生态链。桃源居治理和服务模式最重要的创新点在于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体系的构建。先后成立的民非组织,由松散型转为密集型,形成了公益集团,构建了社区公益组织生态链。社区基金会管资本,公益中心管资产,社会企业物业公司管经营,其他几个民非与社团组织协助政府管服务,业主是社区组织服务的输出者,同时也是社区福利的享有者。社区资本与资产在得到企业运输后,具备了资本资产,自我造血机制,与公益组织形成了良性生态循环关系。

第三,在社区公共服务中不断创新,通过多元化的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主要做法包括:开展文化活动,促进社区邻里和谐;建立志愿者奖励机制,发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益;传播公益理念,汇聚社会精英,培养公益人才,点燃公益新希望;搭建内控外审的立体监督机制,增强公益公开透明;设立社区公益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人人公益。

成都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刘飞:义仓复兴中的文化反思

义仓起源于中国的隋唐,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义仓也有官办的,其民间部分是基于宗祠而建设的社区自我帮助系统,在明清的时候达到了鼎盛。人们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捐赠一些粮食给义仓,用于帮扶贫困老人或资助学生上学。明清时义仓发展得更好,有些人把土地捐赠出来,土地所有的收益归义仓。在古代,义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社区公益或者社区慈善的作用。

到底为什么要推动义仓?我们发现,在成都100公里以内的核心,还有一些家庭因为家中有一些收入的原因拿不到低保,而实际上他们的家庭支出非常大,生活甚至比低保户还要困难,我们要怎么帮忙呢?我们一开始还是想去找一些老板,但当我找到这些老板的时候,他们觉得还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比如说那些贫苦山区的儿童,虽然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他们也捐了一些钱,但却不太容易持续。

现在义仓有哪些特点?第一个是以社区为本;第二是基于平等和互助,我们每次去派发物资的时候,志愿者对受助家庭都是很尊敬的;促进居民参与是义仓的目标,通过培育社区互助组织真正构建起社区的参与式互助体系;义仓非常注重人文情怀,大家可以通过捐赠物资上的条码查到捐赠物质的来龙去脉;义仓促进了各阶层之间的融合、提高了了社会包容度。

在义仓当中有几个功能分区,第一个是爱心帮扶区;第二个是义卖区,年轻人、老人、家长、小孩都会在这里卖东西,有些老婆婆就卖自己做的咸菜,非常受欢迎。第三是义演区,大妈在表演的过程中就会有人捐钱,这些钱也会捐给义仓。也有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义集和慈善主题的义集,比如邀请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艺术家跟社区以及家庭交流。

广州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广州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副会长郭云:社区慈善与义工服务

接下来我将就社区慈善和义务服务这个主题进行发言,广州是社区慈善事业的发源地之一,发展早、规模较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注册义工128万人,其中社区义工65万人,无论从发展的主题、资源的配置、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广州社区义务工作都呈现更加良好发展的局面。

从发展的主题来看,社区和组织已成为义务工作的主要载体。截至2014年,一共有170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146个居家养老服务部,目前社区服务的设施日渐健全,服务的环境日益改善,促使更多的义工队伍就近下沉到这些服务的实施,开展常态化的义工服务,根据对全球170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统计,2014年在社区的层面共组织超过10万名义工参与过社区的义务工作,服务社区居民、群众高达143万人次。

社会组织已经成为社会工作、社区慈善的中坚指导力量,分类上:一类是社工机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另一类就是草根义工组织,第三类社区社会组织。从资源配置来看,社区义务工作的资源渠道日益多元,社区义务工作的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政府财政和福彩金更是加大支持力度。自2013年以来,每年财政资助500万元开展青少年、助残类等服务。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义务工作的人性化、专业化问题日益凸显, 加强义工的管理、提升义工的专业化,我们2001年就筹建了义工联合会,专门设置了培训、宣传的功能小组,推进义工专业化的发展,积极的推进义工服务项目化的进展,主动向社会公开项目背景,服务的需求、应对的措施、资金的来源,项目进展的状况以及服务的成效,借此来增强义工的投入、责任和成就感,提高义工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社区慈善+企业

IBM公共事业合作部中国区经理梁伟娜:用科技打造智慧城市

“IBM一直倡导的是专长服务社会,通过多元协作创新,带动社区发展,最终服务于人,推动社区人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IBM公众事业合作部中国区经理梁伟娜说。她主要介绍了IBM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两方面工作。一是专业志愿服务助力社区发展。IBM是专业科技服务企业,其专业化的志愿服务为社区提供了大量差异化服务。为老人提供计算机知识普及和应用教育、为青年提供IT教育、为求职青年进行面试培训等,这些专业的志愿服务不仅能够让员工的专长得以施展,也使得志愿服务差异化,更加彰显志愿服务的价值。二是利用科技能力解决社会问。IBM在雅安地震后,开发了中国民间灾难应对信息平台,在救灾过程中,将“大数据”和“移动”技术融入防灾救灾中,成为紧急救援、过渡安置以及灾后重建等阶段的有效信息工具。中国民间灾难应对信息平台项目是在科技救灾领域,以“大数据”和“移动”技术为特点,助力打造最前沿的互联网众包地图应用,从而实现联动救灾,提高救灾响应效率。

Intel英特尔(成都)企业社会责任经理桂浩:互联网与社区慈善

英特尔成都企业社会责任经理桂浩,从英特尔的实践,分享了互联网如何在社区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社区所需的服务。城市社区发展速度很快,随之而来的是众多的社会问题。城镇化不仅仅需要物质和基础设施的支撑,更需要的是人的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升。英特尔根据自身企业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现持续创新。英特尔在社区创新中的实践,通过创客、员工志愿者、社会公众和公益组织的合力,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在这种模式下,英特尔成都开发了“好邻居中心”,倡导“远亲不如近邻”,通过手机APP联结社区需求与社区资源供应,担当起政府、企业、公益组织、社区居民的好邻居。

华润慈善基金会秘书长魏耀东:美丽中国梦

华润慈善基金会秘书长魏耀东,为大家展示了华润集团的乡村社区建设之路,目前“华润希望小镇”已经成为企业扶贫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他介绍说,从2008年起华润就提出利用企业和员工捐款,到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建设希望小镇的创想,此后在百色、西柏坡、韶山、古田、遵义、金寨、井冈山等地建立了7个小镇,逐步探索出一条企业扶贫与乡村建设的道路。华润希望小镇,是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关注乡村发展的结果。在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华润希望小镇作为示范,能够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开化村民思维、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村民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才是企业参与农村社区发展的目的,也是华润多年来一直坚持的道路。

中国慈善论坛是中国慈善联合会等多家慈善机构发起的全国慈善事业的品牌活动和交流平台,旨在聚焦慈善事业发展中的的热点议题,促进慈善事业各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内外慈善界搭建一个富有影响力的慈善价值传播平台。首届中国慈善论坛主论坛于2014年8月16日-17日召开,共有300多名国内外慈善界代表参会,受到了行业的高度关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除主论坛外,中国慈善论坛还将在不同地区,根据不同领域举办系列峰会和不同分论坛,搭建一个更为深入和专业的行业交流平台。